過去賣三四百元的普通仔豬,現在都趕上甚至超過了成豬的價格。
“有一戶家里的母豬下了21頭仔豬,其中19頭是小母豬,賣了近8萬元,平均每頭仔豬賣了4000元左右。過去養好幾年都賺不到這么多錢,養了十幾年的豬,第一次遇到這么好的行情!”重慶市榮昌區興旺種豬養殖場負責人郭平說。
興旺種豬養殖場在重慶以及周邊省市發展了合作社社員5千多戶,高峰時期有母豬6千多頭,年產仔豬達10萬頭。但是現在,合作社只有母豬1千多頭。
記者在重慶市部分農村走訪發現,雖然仔豬價格暴漲,但當地農民養豬的積極性依然很高。
重慶市涪陵區一位村干部告訴記者:“重慶農村過年有殺年豬的習慣,很多農戶一般要養兩三頭豬。”
非洲豬瘟和今年疫情雙重疫情疊加,給生豬產能恢復增加了困難。基層干部和業內人士對此感到擔憂,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農民和中小養殖戶盲目搶豬,養殖成本和未來風險會大幅提高。
錢塘鎮是合川區生豬養殖集中區域,該鎮畜牧獸醫站站長唐春林也有同感。
當地生豬產業基礎好,小豬可以買得到,但是價格貴,一斤達到了30多元,而成豬價格一斤只有16元左右,算上飼料等成本,散戶養一頭豬利潤并不高。
“隨著豬肉供給的增加,農民等豬養大了出售,倒虧都有可能。因此,我們引導村民養母豬,這樣能降低風險。”唐春林說。
同時,中小養殖戶防護能力不足,也帶來風險。唐春林說,全鎮養幾頭到幾十頭豬的村民有2千多戶,但500頭以上規模的養殖企業只有20多家,中小養殖戶還是傳統的豬圈,封閉性差,很難做好防控。
與散戶養殖風險增加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大型生豬養殖企業正在加速擴大產能。一方面有較好的市場行情,另一方面相關部門有鼓勵生豬復產的政策,這些企業通過構建完整產業鏈、推廣“規模養殖場代養”模式、加強防控舉措降低成本、防控風險。
去年國務院出臺的《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2年生豬養殖規模化率達到58%左右,到2025年達到65%以上。就現狀看,生豬養殖規模化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這也是大型生豬養殖企業對未來十分樂觀的原因。
(綜合新華社訊、《新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