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亮亮
明清時期的中國畫壇以江南地區畫派林立、各具特色為著。從浙派到吳門畫派,從常州畫派到虞山畫派、姑熟畫派……無論是文人繪畫的觀念革新還是藝術作品的圖式表達,都是超越了以往任何時代。而在這諸多畫派之中,尤以惲南田為代表的“常州畫派”最為璀璨奪目,一方面沿承并創新了南唐徐崇嗣“沒骨畫法”的圖像表達方式,另一方面凝練并提升了文人畫觀念的品位與格調。吳錦川教授十余年間累積收集并整理了有關常州畫派的史料一百余萬字、圖片兩千余幅,并大量臨摹了惲南田花鳥畫作品。最終,他歷時四年多撰寫出專著《沒骨留香:惲南田“沒骨畫法”圖式與觀念》,由中國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
如果說常州畫派因惲南田而生并興的話,那么“沒骨畫風”就是常州畫派繼往開來,興盛不衰的根源所在。“常州畫派”涵蓋社會歷史和人文藝術諸多方面,是三百年來中國畫壇特別是文人畫綿延的重要陣地。其中,惲氏“沒骨畫法”至今仍然飲譽海內外,并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文人繪畫的獨特魅力。近二十年來,有關惲南田、常州畫派或“沒骨畫法”的研究不勝枚舉,大致有記述性研究、藝術風格研究、文化理論研究等方面。眾多美術史研究者開展了較為全面系統的研究,其中不乏名家、大家,如蔡星儀、方聞、高居翰等。吳錦川教授在全面梳理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將惲南田“沒骨畫法”作為美術史的一個個案進行研究,并將其置于明清時期中國特殊的歷史時空和文人畫多元發展的藝術背景下加以“圖式”與“觀念”的考察。當我讀完吳錦川教授的這本“沒骨留香”專著后,真有一種置身清初惲南田高妙飄逸的畫風和余香圍繞的氛圍的感覺。具體而言,此本專著有以下三點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歷史意義:

吳錦川著《沒骨留香:惲南田“沒骨畫法”圖式與觀念的研究》,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
其一,從“圖式與觀念”切入,提供惲氏“沒骨畫法”新視角。要突破以往研究的深度,就要從藝術載體的內部去揭示其獨立的品格和特有價值。惲氏“沒骨畫法”無論從技法淵源、畫學思想還是藝術特征等方面都已經有了較為詳細的研究。但吳教授另辟蹊徑,從“圖式與觀念”的深入分析切入,在縱向維度上關注“沒骨畫法”在圖式上的時間流程中的歷史表現與社會反映,從橫向維度上關注惲南田的心理個性與藝術品格。從而,惲氏的“沒骨畫法”不僅僅是繪畫技法上的傳承與創新,更是文人繪畫圖式與觀念的深層體現。書中重點論述了惲氏“沒骨畫法”圖式中的“花鳥心象”“山水景象”和觀念中的“賦彩觀念”“美學思想”,這些都是其創新視角的表達要義。
其二,從“現代精神分析”展開,探究惲氏“沒骨畫法”新內涵。惲南田創新發展了“沒骨畫法”的筆墨和氣韻,體現出無盡的藝術觀念,并突破了明清以來的藝術風格。后人要準確深刻理解惲氏畫法的獨特內涵一定要打破固有的繪畫發展規律和審美方式。吳教授從現代精神分析角度展開,惲氏獨特的“遺民心態”“禪宗思想”以及“審美境界”都反映出清初文人畫的時代特征和精神風骨。透過惲氏“沒骨畫法”這一個案分析,進一步揭示出明清之際常州地域文人畫家全體以及江南文人繪畫圈所呈現的群星璀璨、名家輩出和興盛發展。從而對于我們認識和挖掘明清文化史、思想史和觀念史的發展規律大有裨益。
其三,從“明清文化思潮”考察,揭示惲氏“沒骨畫法”新特征。時代特色與社會環境是藝術發展與表現的重要載體之一,惲南天在明末清初的江南畫壇以“沒骨畫法”的創新藝術特色而聞名。吳教授的研究側重于明清文化思潮的角度,考察了這一時期文人士大夫畫家的生活實際、交游歷程以及人性心理,并將其構筑的江南文人繪畫群體之中。除了重點突出惲南田沒骨畫題材的自然風貌、畫法創新以及畫論畫評以外,還采用社會學、文化學以及傳播學等研究方法,簡明扼要地勾勒出惲氏“沒骨畫法”的基本類型、表達方式以及文化功能。特別是有關惲氏“沒骨畫法”主體論、本體論、寫生論、圖式論、攝情論和四景論的“六位一體”的系統構筑,具有開創性的畫學意義和學術價值。
作為明清藝術史研究的一個重要選題,吳錦川教授撰寫這部專著既有長期有關惲南田及常州畫派專題研究的深厚基礎,又以西方現代藝術史研究的新方法介入,聚焦于“沒骨畫法”深層次的圖式與觀念;勾勒出惲南田沒骨畫作品中的“逸格”與“士氣”。全書從導言到余論共分五個章節,按惲氏“沒骨畫法”的起源、成因、圖式、觀念以及理論有層次遞進,清晰地勾勒出“沒骨畫法”的歷史傳承與創新發展。其核心部分是圖式與觀念的深刻分析,從“心象”到“景象”,從“筆墨”到“賦彩”,最終構筑起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可以說是惲氏“沒骨畫法”最完整、最深入的學術體系構建。
全書近三十萬的文字、一百余幅插圖,體現出美術史專題研究的學術嚴謹和圖文互證。全書論述邏輯嚴密,絲絲入扣,論證有方,表達生動,觀點鮮明,圖文并茂,既有前沿的學術性,又有普遍的可讀性。這既得益于吳錦川教授對于惲南田以及常州畫派近二十年來系統的資料收集、持續思考,更是惲氏“沒骨畫法”在學術研究體系中的一次集中體現。尤為難得的是,書后附錄中的惲南田藝術年表是惲氏藝術生平、活動事跡、作品流傳等最為體系性的時間軸上的梳理。很多資料是常州地方志、武進地方志、惲氏家譜以及民間傳記中的零星記載。很多插圖是散見于國內外各種畫冊、畫集的長期積淀的成果。該書的實用性也體現與此,這對于今后研究惲南田藝術的學者提供了很好的資料線索。可以說,將來不管是研究惲南田還是研究常州畫派,本書都是一部必須研讀的學術專著。
吳錦川教授長期從事高校中國畫創作與教學,以及美術史研究工作。常州畫派研究是其畢生的研究專題之一,圍繞著這一專題先后出版了專著三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這既是源于他所生活工作的常州這座城市文化歷史底蘊的恩澤,更是其繪畫創作實踐的理論總結與提升。反過來惲南田“沒骨畫法”的專題研究也對吳教授的中國畫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正所謂美術研究要能夠指導創作實踐,創作實踐也能夠反哺于美術研究。吳教授的專著《沒骨留香:惲南田“沒骨畫法”圖式與觀念》無疑是一次很好的印證,也期待他更多更好的有關常州畫派的研究專著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