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曄,梁 強
(河套學院 醫學院,內蒙古 巴彥淖爾 015000)
臨床護理是醫學院校中非常重要的學科專業,該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對教學質量的要求更高[1]。思維導圖是一種重要的思維工具,同時也是比較先進的教學方法,在臨床護理操作教學中應用能夠有效提升學習效率。在實際教學中,將思維導圖與以問題為基礎學習方法相結合能夠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對學生護理知識能力的提升有較大幫助[2]。
選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104例臨床護理專業學生為調查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2例。對照組學生年齡20~22歲,平均年齡(21.1±1.2)歲;觀察組學生年齡20~22歲,平均年齡(21.2±1.1)歲。兩組學生比較年齡、既往成績等一般資料均無顯著差異(P>0.05)。
對照組。對照組采取傳統教學方法,即常規臨床帶教法,入科后由護士長或總負責帶教老師對學生進行入科教育,包括安全教育、護理禮儀、制度介紹、環境介紹等內容,主要采取一對一帶教和強化操作練習的方式開展臨床護理操作教學。
觀察組。觀察組采取思維導圖結合以問題為基礎學習教學方法。以婦產科操作為例,利用思維導圖軟件制作思維導圖,將“會陰擦洗”或“平產接生”列為中心關鍵詞,從中發散出多個一級分支,然后分別發散出相應的二級分支,還需繼續延伸細化這些二級分支,對細節要點進行羅列,進而形成樹狀結構圖。一級分支當中包括要點、技能技巧、操作步驟、禮儀、并發癥、安全管理等。在不同分支當中分別用不同顏色標識,或使用相關圖像插入,強化記憶。需將各個分支用連線連接,明確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影響。

圖1 思維導圖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先進行30 min的思維導圖教學,要對思維導圖的教學目的、優勢、意義等進行介紹,指導學生掌握思維導圖的繪制方法,要求學生對并發癥等內容進行思維發散。然后進行30 min的以問題為基礎學習教學,以學生為主導進行操作演示,教師負責引導和點評。在操作演示中,對操作正確的學生要給予鼓勵表揚,對于出現的問題應分階段開展點評和設問,利用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從而自行回答和解決問題。教師可在此基礎上進行講解和補充,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鍛煉學生的評判性思維。
考核兩組學生的期末成績,比較兩組學生對教學方法的滿意度。成績指標包括理論知識成績、實踐操作成績。滿意度采用自制問卷調查,總分100分,80~100分為非常滿意,60~79分為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

學期末,觀察組學生理論知識成績(92.42±3.35)分、實踐操作成績(94.14±2.88)分,分別高于對照組的(76.58±2.24)分、(78.16±1.97)分,具有顯著差異(P<0.05)。

表1 兩組學生學期末成績對比
觀察組學生對教學方法的總滿意率為92.31%,高于對照組的73.08%,有顯著差異(P<0.05)。

表2 兩組學生對教學滿意度對比[n(%)](n=52)
在臨床護理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學生護理操作技能的培養和提升[3]。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學生在學期末考核中的理論知識成績和實踐操作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利用思維導圖結合以問題為基礎學習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及實踐操作能力。觀察組學生對教學方法的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后對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比較滿意,接受程度和認可程度均高于傳統教學方法。在臨床護理操作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結合以問題為基礎學習教學方法能夠提升學生的能力素質和思維水平,還能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應用效果十分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