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蔣子怡 本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 王逸 本報記者 叢超



編者的話:騷亂在美國持續蔓延。作為美國少數族裔生存現狀的一個縮影,弗洛伊德和他的子女們一夜之間成了全美關注的焦點。人們還注意到,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兒女近日頻頻為弗洛伊德慘案發聲,這一民權世家的介入為抗議活動注入“強音”。此外,紐約市長白思豪的女兒因參加抗議活動被捕,一時間成為熱點話題,白思豪不走尋常路的“黑白配”家庭由此受到廣泛關注。
“他再也看不到女兒長大、畢業、結婚……”
對大部分美國人來說,弗洛伊德是他們通過一段手機錄像記錄其生命最后幾分鐘而認識的人,但對于親友而言,弗洛伊德之死讓他們少了一位好伴侶、好父親、好朋友,留下一生的傷痛。也正因弗洛伊德是一個普通的小人物,他的慘死才在那么多普通人中間引起共鳴。代表弗洛伊德家屬的律師克魯普呼吁:“為正義而呼吸,為和平而呼吸,為我們的國家而呼吸,也是為弗洛依德而呼吸——他再也沒有機會呼吸了。”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日報道,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暴力執法死亡一周后,弗洛伊德38歲的前女友羅克茜帶著她與弗洛伊德的6歲女兒吉安娜首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如圖),講述痛失家人的悲傷。羅克茜表示,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弗洛伊德2018年從家鄉得克薩斯州休斯敦搬到明尼阿波利斯,做過卡車司機和餐館及夜總會保安。弗洛伊德將部分工資按月寄回休斯敦,努力盡到做父親的責任。
在記者會上,羅克茜淚流滿面地說道,“當一天結束時,那些(施暴的)警察可以回家陪伴家人……但吉安娜沒有爸爸了,弗洛伊德再也看不到女兒長大,看不到女兒畢業,也不會陪著女兒走過紅毯。我要為他討回公道。”在母親講話時,吉安娜緊挨著母親,看起來有些迷茫,也許是因為年齡太小還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么。
羅克茜在接受《休斯敦紀事報》采訪時表示,弗洛伊德是一個“溫和的巨人”(身高1米98)——“因為他太高大了,人們常會誤解,認為他是一個好斗的人,實際上他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人。”曾雇用弗洛伊德擔任保安的酒館老板桑斯特羅姆回憶道:“他不僅是一個雇員,更是我的朋友。他會開車送喝醉的人回家,是那種如果你需要幫助,只要他可以,他就會幫助你的人。”
不過,媒體也扒出了弗洛伊德的一些“黑料”。據英國天空新聞網2日報道,46歲的弗洛伊德在休斯敦的黑人社區長大。從小就身材高大的他一直非常擅長體育運動,在高中讀書時曾是美式橄欖球和籃球兩棲球員。高中畢業后,弗洛伊德進入得克薩斯州農工大學-金斯維爾分校,在那里待了兩年。1997年,他沒有畢業就離開了學校。進入社會后,弗洛伊德有過一些很不光彩的經歷——在離開學校的那年,他被控“為他人運送管制物品”,最終法官判決罪名成立;1998年,他被控持槍盜竊,入獄服刑10個月;2002年、2005年、2007年,他因為非法持有毒品以及入室持槍搶劫再度入獄……2014年弗洛伊德出獄時已經40歲。為了和不光彩的過去做個了斷,他出獄后便離開了家鄉休斯敦,來到沒有人認識他的明尼阿波利斯。
對于近期席卷美國的抗議活動,弗洛伊德的家屬也作出了回應,呼吁和平抗議。弗洛伊德和另一名前女友所生的兒子昆西、女兒康妮表示,“許多人到街上,表達對他(弗洛伊德)的支持。我們的心被深深打動了……種族歧視必須終結,但請不要用火來滅火。”弗洛伊德的弟弟特倫斯1日抵達明尼阿波利斯案發現場悼念亡兄。他戴著印有弗洛伊德肖像的口罩對在場人士表示,他和所有人一樣憤怒和悲傷,但他希望騷亂能平息,民眾能改用投票等和平方式發泄不滿。▲
馬丁·路德·金的后人發出“強音”
“這一次,我們必須實現變革!”自5月底開始,美國著名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子女陸續對弗洛伊德慘案公開發聲,一方面譴責警察過度執法,另一方面呼吁民眾保持冷靜、不要訴諸暴力,引發廣泛關注。
據美國廣播公司(ABC)3日報道,連日來,馬丁·路德·金的小女兒柏妮絲多次公開亮相。5月29日,她在父親的老家亞特蘭大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講,呼吁民眾通過“非暴力”的形式對抗這一“邪惡的時代”。
柏妮絲的哥哥馬丁·路德·金三世(以下簡稱為馬丁)近日對英國媒體痛批美國的暴力執法現象,稱戕害弗洛伊德的警員是在同時扮演“法官、陪審團和劊子手”的角色。他將矛頭直指對非裔人群區別對待的執法人員,詰問“這樣的事到底什么時候才是個盡頭?”
馬丁·路德·金博士一共有4名子女,分別是長女尤蘭達、長子馬丁、次子德克斯特和小女兒柏妮絲。金博士1968年不幸遇刺時,幾個孩子年紀尚幼。隨著父親的離去,孩子們過早承載了世人的巨大期望。柏妮絲表示,自己早年對“民權領袖之女”的身份非常抗拒,她只想“活出自己”。然而隨著年齡增長,她很快認識到父親思想的偉大之處,開始下意識地追隨他的腳步。步入成年后,柏妮絲投身民權事業,致力于傳播父親推動社會變革時的“非暴力”理念。柏妮絲的大姐尤蘭達在2007年因心臟病并發癥不幸去世,終年僅51歲。尤蘭達生前也是一名民權活動家。
從名字上就不難看出,金博士的長子——馬丁·路德·金三世承載了家人的最多期待。除了民權事業外,馬丁更是該家族首位直接參與政治活動的成員:1986年,他參加了佐治亞州富爾頓縣縣委員會成員的競選;2008年,他公開為民主黨候選人奧巴馬背書。今年2月,特朗普彈劾案的律師在辯護中引用馬丁·路德·金生前言論,遭到馬丁的痛批。后者表示,特朗普一方不配引用父親的觀點,因為本屆政府既沒有致力于解決父親最關心的政治問題,也未能推動他的民權事業,他們的辯詞既諷刺又虛偽,帶有強烈的“投機性”。
叛逆的次子德克斯特是背離父輩事業最遠的家庭成員。他在高中時玩樂器,大學時輟學,步入社會后先是做了演員,然后又開始拍紀錄片,并常年關注動物權益。德克斯特早年曾出任“馬丁·路德·金非暴力社會變革中心”負責人,干了僅4個月就辭職走人;當他再次接任這一職務后,又因管理不當,導致該機構的影響力幾年間急劇下降。妹妹柏妮絲從2012年開始接過經營權,擔任該中心CEO至今。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4名子女曾因對父親遺產的處置問題等多次發生糾紛。2008年7月,長子馬丁、小女兒柏妮絲將德克斯特一紙訴狀告上法庭,控訴他擅自挪用已故母親的遺產,大筆資金被濫用。2014年,一家人因父親遺產問題再起糾紛,這次是因為哥倆要求拍賣父親的諾貝爾和平獎獎章和隨身攜帶的《圣經》,而妹妹不同意。這場法律糾紛整整打了兩年多才結案。
值得一提的是,馬丁·路德·金的民權事業如今已經傳到了第三代人:他唯一的孫輩尤蘭達·雷尼·金9歲時就參與了國家反控槍運動“為我們的生命游行”,并模仿爺爺《我有一個夢想》這一經典演講發表反槍支暴力講話,其中一句“我有一個夢想,讓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槍支的世界”被各大媒體廣泛報道。▲
紐約市長的非傳統婚姻和黑白配家庭
“她是在和平抗議,我為她驕傲。”當地時間1日,紐約市長白思豪為參加抗議活動的女兒基婭拉辯護。5 月30 日,25 歲的基婭
拉因為參加當晚的示威活動被警方拘捕,第二天早上被釋放。紐約市長千金的身份讓這一事件迅速成為新聞熱點,白思豪說自己和妻子麥克蕾也是通過媒體才了解到女兒被捕了,“雖然我和妻子感到驚訝, 但是我尊重她,以她為榮, 我了解她的內心,她只是想在這個世界做些好事,她希望看到一個更加美好和平的世界”。濃濃的父愛溢于言表。
基婭拉和弟弟丹特因為母親的緣故,有一半的非洲血統。白思豪的妻子麥克蕾1954年出生于馬薩諸塞州。父母都是非洲裔美國人,且都是普通工人,為了給麥克蕾好的教育,他們搬到了優質學校聚集的地區。麥克蕾自小被白人環繞,遭受了不少種族歧視,形成了她青年時期叛逆又剛強的性格, 她戴鼻環、經常寫詩發泄不滿,同時考上了全美第一的女子學院韋爾斯利學院。
麥克蕾和白思豪的愛情故事堪稱傳奇。白思豪1961年出生,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父親畢業于耶魯大學,母親畢業于史密斯學院。二人顯然在家庭背景上差距巨大。此外, 據《紐約每日新聞》報道,1979 年,詩人和社會活動人士麥克蕾在黑人女性時尚月刊《Essence》撰文,標題便是“我是女同性戀”。12年后,麥克蕾在紐約市人權委員會工作時遇到了白思豪,當時白思豪是紐約市長的助理。據稱白思豪對麥克蕾一見鐘情,展開了熱烈的追求,在被拒絕數次后終于成功“掰直”了麥克蕾,二人在1994 年結婚。麥克蕾這樣形容自己的轉變——在遇到白思豪之前,她確實只愛女人。她和白思豪看起來很不同,二人是“非傳統”的一對。從那時到現在,這對夫婦已經結婚26 年。婚后,白思豪在民主黨內開始崛起,從為克林頓政府工作, 一直到2013年贏得紐約市長選舉。
實際上,這次女兒被捕不是白思豪第一次遇到棘手的家庭問題。2013 年,就在父親白思豪就職紐約市長的前一周,基婭拉發布了一段5分鐘的視頻,披露了自己有吸毒和酗酒的歷史,她整個青春期都在與抑郁癥作斗爭,這讓父母操碎了心。基婭拉目前健康狀況
良好,2016 年畢業于圣塔克拉拉大學,目前在一家女權組織工作。弟弟丹特去年已從耶魯大學畢業。▲
環球時報20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