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佳宜
近一段時間以來,一些關于世界產業鏈價值鏈“去中國化”,世界貨幣體系“去人民幣化”的討論見于外媒,國內經濟學界亦有警惕相關趨勢的提醒。相關討論中,有幾分是政治上的噱頭,幾分是經濟上的實際行動?
數據會說話,中國美國商會和上海美國商會今年3月所做的調查顯示,超過70%的受訪美國企業表示不會將供應鏈或采購轉移至中國以外其他地區,當下更多聚焦于風險管理。將大部分產業鏈移出中國實際上也是不現實的。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需求,其中包括接近2億,在未來甚至可能增長至5億的中產階層人口。面對如此大的商機,一批西方公司已“鴨先知”,加快了在中國的投資步伐。工信部調查數據顯示,約有40%的外資企業表示將加大對中國的投資。例如,零售巨頭開市客宣布將在上海開設其位于中國內地的第二家門店,美國摩根大通近日已向中國證監會提交正式申請成為首家外資獨資期貨公司。
疫情沖擊下的全球化不會走向終結,但這不代表全球化不會發生變化。事實上,在疫情暴發以前,各國就已經開始提高對自身經濟脆弱性的警惕,自覺不自覺牽扯到變化當中。3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將對歐盟和另外9個國家的稅收政策展開調查。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以前,美國與這些國家圍繞數字稅的談判就已陷入僵局。而這些國家選擇對臉書、谷歌“動手”,除了有防止跨國科技巨頭轉移利潤的考慮之外,也有應對本國產業鏈過于依賴美國,以及網絡安全問題的考量。德國總理默克爾去年11月公開呼吁,歐盟要實現“數字主權”,減少依賴總部位于美國的云服務。歐盟委員會近日也呼吁其所有雇員,不要使用美國的WhatsApp、FacebookMessenger和蘋果iMessage等即時通信應用,轉而使用另一款本地的即時消息應用Signal。
2018年美國重啟對伊制裁措施,并警告其他國家不要與伊朗進行各種交易之后,法、德、英等國建立了不使用美元,通過“以物易物”的模式與伊朗進行貿易的INSTEX結算機制。疫情期間美聯儲的無限量QE,以及華盛頓在戰疫中的糟糕表現,讓全世界再一次看到,美國正在通過開動印鈔機來轉嫁危機,由美國提供的全球公共品信譽將進一步喪失。疫情之后,INSTEX機制料將進一步得到鞏固。而金磚國家也正在考慮參考歐洲經驗,打造名為“金磚支付”的統一支付體系,在金磚國家內實現跨國跨幣種支付,以此簡化跨國支付程式,減少對美元的依賴。我們注意到,鼓吹“去中國化”大部分是美國媒體,那么以上這些事實,能不能得出世界產業鏈在“去美國化”,世界貨幣體系在“去美元化”的結論?
從經濟角度觀察,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國際生產分工和產業鏈都面臨新一輪的重組,“在哪里銷售,就在哪里生產”原則將成為引導跨國企業未來投資的重要因素。在可預見的未來,只要中國繼續保持開放,讓世界更多國家享受到中國發展的紅利,就無需為任何“去XX化”擔憂?!ㄗ髡呤呛D洗髮W“一帶一路”研究院副研究員)
環球時報20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