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芹
摘 ?要:以《紅樓夢》中的詩詞為研究對象,以明清以來北方說唱文學韻文十三轍為押韻標準,對《紅樓夢》詩詞的押韻情況進行系統考察。通過對《紅樓夢》詩詞韻腳字系聯,將《紅樓夢》詩詞押韻韻轍分為十三類。《紅樓夢》詩詞基本上能按照明清十三轍押韻,偶見出轍押韻現象。其詩詞出轍押韻,多是受時音、方音、古音等因素影響。從《紅樓夢》詩詞押韻中,透露出語音的時代信息、作者的方音痕跡以及作者對古音的實踐認知。
關鍵詞:《紅樓夢》;詩詞;韻轍
一、前言
《紅樓夢》作為我國一部優秀的古典長篇小說,內容十分豐富,涉及到文學、藝術、建筑、飲食、醫藥等諸多領域的內容,這也正是它成為眾多目光聚焦的原因所在。學者們從各個領域對其進行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就其語言學方面的研究來說,則相對滯后。李蓓指出,“1996年之前的《紅樓夢》語言學研究一直沒有在學術界引起足夠重視”,“1996年,吳競存編的《〈紅樓夢〉的語言》,突破了《紅樓夢》語言研究專注于藝術語言的傳統,轉而從現代語言學角度剖析《紅樓夢》,語言學視角下的《紅樓夢》研究逐漸興盛起來”[1](P314)。近些年來,對《紅樓夢》語言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紅樓夢》的語言性質、《紅樓夢》的詞匯、《紅樓夢》的句法、《紅樓夢》的語言翻譯四個方面。與此同時,從語言學視角研究《紅樓夢》的成果分布并不均衡,詞匯、語法兩方面的成果相對較多,而語音方面除了討論《紅樓夢》語言性質時偶有涉及外,很少有專門系統的論著。本文以《紅樓夢》[2]前八十回中的詩詞為研究對象,以明清以來北方說唱文學韻文十三轍為押韻標準,對《紅樓夢》詩詞的押韻情況進行系統考察,以展現《紅樓夢》詩詞與時代、方言、古音等相關的語音信息。
二、《紅樓夢》詩詞韻轍分類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紅樓夢》前八十回中的詩詞,共計113首。主要包括:1.《紅樓夢》十二支曲14首;2.金陵十二釵及其他判詞14首;3.大觀園題詠10首;4.詠白海棠(限門盆魂痕昏)6首;5.菊花詩12首;6.詠柳詩4首;7.即事詩4首;8.食螃蟹詩3首;9.聯詩6首;10.散作27首;11.其他13首。其中,聯詩6首包括蘆雪庵爭聯即景詩1首,三五中秋夕聯句1首,妙玉右中秋夜大觀園即景聯句三十五韻1首,詠紅梅花3首也歸入此處。散作27首包括寶琴懷古絕句10首,西施1首,黛玉五美吟5首,寶琴桃花行1首,黛玉秋窗風雨夕1首,黛玉葬花詞1首,黛玉撫琴1首,黛玉題舊帕3首,寶玉紫菱洲傷懷1首,寶玉讀《南華經》偈1首,寶玉寄生草1首,寶玉芙蓉女兒誄1首;芙蓉女兒誄有少數幾處入韻,故計入此處。其他13首包括作者緣起1首,青埂峰偈1首,作者題絕1首,癩頭僧瘋話1首,癩頭和尚弄玉1首,可嘆你今日這番經歷1首,賈雨村中秋對月口占五律1首,賈雨村中秋對月口占一絕1首,好了歌1首,好了歌解注1首,西江月二詞批寶玉2首,護官符1首。有部分詩詞不入韻,一并計入。本文通過對這些詩詞用韻韻腳字的系聯,對《紅樓夢》十三轍的押韻情況進行梳理;同時,還與元代北方曲韻標準《中原音韻》[3]及后世普通話韻母標準進行比較,以考察其語音演變歷程。
1.發花轍
發花轍對應的現代漢語韻母形式有a、ia、ua。《紅樓夢》詩詞中此轍押韻5次,分別是《秋夜即事》“嘩、紗、鴉、花、茶”,薛寶琴《三人詠紅梅花》“花、華、霞、槎、差”,黛玉《五美吟·西施》“花、家、紗”,《枉凝眉》“葩、瑕、他、化、掛、花、夏”,《護官符》“假、馬”。
發花轍對應《中原音韻》的家麻韻,楊耐思為其擬三個韻母形式:a、a、ua①。上述各入韻字韻腹相同,自由押韻,于《中原音韻》、普通話皆合韻。
2.梭波轍
梭波轍對應的現代漢語韻母形式有o、uo、e。《紅樓夢》詩詞中此轍押韻2次,分別是《廣陵懷古其五》“過、何、多”,《虛花悟》“破、何、和、多、過、哦、磨、躲、娑、果”。
梭波轍對應《中原音韻》的歌戈韻,楊耐思為其擬兩個韻母形式:o、uo。現代漢語韻母為e的韻腳字“何”“和”系后來舌根音后的音變變讀,早期形式為o、uo。因此,上述各入韻字韻腹相同,于《中原音韻》及普通話舌根音“o”音變之前皆合韻。
3.乜斜轍
乜斜轍對應的現代漢語韻母形式有ie、üe。《紅樓夢》詩詞中此轍押韻1次,即《護官符》“雪、鐵”。
乜斜轍對應《中原音韻》的車遮韻,楊耐思為其擬兩個韻母形式:iu?、i?。上例入韻字韻腹相同,于《中原音韻》、普通話皆合韻。
4.一七轍
一七轍對應的現代漢語韻母形式為i、ü、er。《紅樓夢》詩詞中此轍押韻14次,分別是《憶菊》“思、時、知、癡、期”,《問菊》“知、籬、遲、思、時”,《殘菊》“欹、時、披、遲、思”,《曠性怡情匾額》“奇、怡、思”,《凝暉鐘瑞匾額》“西、奇、儀、時、辭”,《淮陰懷古其四》“欺、時、知”,《桃葉渡懷古其六》“池、離、題”,寶琴《桃花行》“泣、立、碧”,黛玉《秋窗風雨夕》“泣、瀝、濕”,黛玉《葬花詞》“日、覓、逼”,黛玉《葬花詞》“癡、誰、時、知”,《癩頭僧瘋話》“癡、澌、時”,《護官符》“里、史”,普通話韻母讀為舌面元音[i]、舌尖元音[?]或[?]。《寄生草》“伊、去、喜、密、趣”,普通話韻母讀為舌面元音i[i]或舌面元音ü[y]。
一七轍對應《中原音韻》的支思、齊微兩韻,楊耐思為支思韻擬韻母形式?、齊微韻擬韻母形式i、uei、ei。而齊微韻uei、ei韻母形式對應于現代的灰堆轍,因此,一七轍在《中原音韻》的韻母對應形式就是?、i。《紅樓夢》詩詞大量運用支思、齊微韻字押韻,這就說明在曹雪芹所處的清代中期,支思、齊微兩韻的韻腹已經相同(盡管音位會有一定差異),才會如此自由地押韻。
此外,楊耐思對《中原音韻》“去、趣”韻母的擬音為iu。在最后一例《寄生草》中,“去、趣”的韻母為ü,和韻母為i的“伊、喜、密”押韻,與明清以來北方說唱文學韻文表現一致。這也說明兩個韻母音感相近,才會經常出現押韻的情況。
5.姑蘇轍
姑蘇轍對應的現代漢語韻母形式為u。《紅樓夢》詩詞中此轍押韻6次,分別是《如夢令》“吐、霧、妒、住、住、去”,黛玉《五美吟·紅拂》“殊、途、幕、夫”,寶琴《桃花行》“株、糊”,黛玉《秋窗風雨夕》“速、綠、燭”,黛玉《葬花詞》“暮、處、去”,黛玉《題舊帕其三》“珠、糊、無”。
姑蘇轍對應《中原音韻》的魚模韻,楊耐思為其擬兩個韻母形式u、iu。黛玉《秋窗風雨夕》入韻字“速、綠、燭”,現代漢語中的韻母為u、ü。《中原音韻》中“速”是魚模入作去,楊耐思對其韻母擬音為u;“綠”是魚模入作去,楊耐思擬韻母音為iu;“燭”是魚模入作上,楊耐思擬韻母音為iu。可見,《中原音韻》中三字韻腹相同,可押韻。在曹雪芹所處時代,此三字韻母形式亦應相同,方可押韻。或者說曹雪芹所熟悉的方言中,這三個字的韻母是相同的,曹雪芹曾經的居地南京“速、綠、燭”正同音,讀喉塞入聲。
6.懷來轍
懷來轍對應的現代漢語韻母形式有ai、uai。《紅樓夢》詩詞中此轍押韻2次,分別是《金陵十二釵判詞·寶釵黛玉》“才、埋”,《金陵十二釵判詞·王熙鳳》“來、才、哀”。
懷來轍對應《中原音韻》的皆來韻,楊耐思對此韻母的擬音為ai、uai、ai。上述2例入韻字韻腹相同,于《中原音韻》、普通話皆合韻。
7.灰堆轍
灰堆轍對應的現代漢語韻母形式有ei、uei。《紅樓夢》詩詞中此轍押韻6次,分別是《萬象爭輝匾額》“巍、微、輝”,寶琴《桃花行》“類、淚、媚、悴”,黛玉《葬花詞》“菲、飛、誰”,黛玉《題舊帕其一》“垂、誰、悲”,《金陵十二釵判詞·元春》“非、闈、歸”,《金陵十二釵判詞·史湘云》“為、違、暉、飛”。
灰堆轍對應《中原音韻》的齊微韻,楊耐思對此韻母的擬音為ei、uei。上述6例入韻字于《中原音韻》、普通話皆合韻。
8.遙條轍
遙條轍對應的現代漢語韻母形式有ao、iao。《紅樓夢》詩詞中此轍押韻5次,分別是《蘆雪庵爭聯即景詩》“飄、瑤、草、苕、饒、杓、潮、蕉、貂、椒、聊、簫、銷、棹、橋、徭、搖、腰、謠、釣、樵、遙、凋、梟、漂、曉、宵、焦、招、綃、瓢、燒、掃、挑、貓、標、嚼、調、翹、瀟、堯”,黛玉《五美吟·綠珠》“拋、嬈、造、寥”,《金陵十二釵判詞·探春》“高、消、遙”,《恨無常》“好、到、拋、耗、高、告、早”,《好了歌》“好、了、好、了……”。
遙條轍對應《中原音韻》的蕭豪韻,楊耐思為其擬有三個韻母形式:au、au、i?u。上述5例入韻字于《中原音韻》、普通話皆合韻。
9.油求轍
油求轍對應的現代漢語韻母形式有ou、iou。《紅樓夢》詩詞中此轍押韻10次,分別是《供菊》“儔、幽、秋、游、留”,《訪菊》“游、留、愁、悠、頭”,《如夢令》“州、樓、逑、流、愁、頭、收、留”,《赤壁懷古其一》“流、舟、游”,《青冢懷古其七》“流、愁、羞”,寶琴《桃花行》“舊、瘦、愁、透”,黛玉《葬花詞》“留、羞、頭、丘、流、溝”,黛玉《撫琴》“由、憂、投、尤”,《喜冤家》“獸、由、構、柳、流、悠”,賈雨村《中秋對月口占五律》“愁、頭、儔、樓”。
油求轍對應《中原音韻》的尤侯韻,楊耐思為其擬韻母形式?u、i?u。上述10例入韻字于《中原音韻》、普通話皆合韻。
10.言前轍
言前轍對應的現代漢語韻母形式有an、ian、uan、üan。《紅樓夢》詩詞中此轍押韻13次,分別是《怡紅快綠》“娟、眠、煙、憐”,《三五中秋夕聯句》“元、燦、繁、盞、軒、剪、暄、媛、萱、喧、園、宣”,《梅花觀懷古其十》“邊、娟、年”,香菱《吟月》“難、寒、殘、欄、圓”,寶琴《桃花行》“軟、懶、遠、卷”,黛玉《葬花詞》“天、憐、簾”,黛玉《題舊帕其二》“潸、閑、斑”,《金陵十二釵判詞·李紈》“完、蘭、談”,《晴雯判詞》“散、賤、怨、念”,《襲人判詞》“蘭、緣”,《分骨肉》“千、閃、年、念、緣、安、連”,《世難容》“蘭、仙、罕、膻、厭、嫌、闌、愿、陷、緣”,賈雨村《中秋對月口占一絕》“欄、看”。
言前轍對應《中原音韻》的寒山韻、桓歡韻、先天韻、監咸韻、廉纖韻,楊耐思分別對其擬韻母形式:an、an、uan,on,i?n、iu?n,am、am,i?m。在后來的語音演變中,《中原音韻》中的“m”韻尾逐漸與“n”韻尾合流。王力先生指出,北方話里,-m的全部消失,不能晚于十六世紀,因為十七世紀初葉(1626)的《西儒耳目資》里已經不再有-m尾的韻了[4](P135)。就此而言,曹雪芹所處的乾隆時期,-m尾已經與-n尾合流。《中原音韻》上述各韻在《紅樓夢》時期的韻尾同為-n,韻腹也同為a。因此,與普通話合韻。
11.人辰轍
人辰轍對應的現代漢語韻母形式有en、uen、in、ün。《紅樓夢》詩詞中此轍押韻17次,分別是《詠白海棠》“門、盆、魂、痕、昏”,《對菊》“金、深、吟、音、陰”,《詠菊》“侵、音、吟、心、今”,《臨江仙》“勻、紛、塵、分、根、云”,《世外仙源匾額》“塵、新、人、頻”,《春夜即事》“陳、真、人、嗔、頻”,《鐘山懷古其三》“身、塵、頻”,寶琴《桃花行》“人、昏、痕”,黛玉《葬花詞》“尋、人、痕、門、溫、春、聞、魂”,黛玉《撫琴》“深、吟、襟”,黛玉《撫琴》“塵、因”,《金陵十二釵判詞·巧姐》“親、人”。
人辰轍對應《中原音韻》的真文韻、侵尋韻,楊耐思為此兩韻分別擬韻母:?n、i?n、u?n、iu?n,?m、i?m。上述各入韻字在《中原音韻》韻腹相同,韻尾一為舌尖鼻音-n,一為唇鼻音-m。在曹雪芹所處時代,-m尾與-n尾已合流,故可押韻。部分入韻字雖然在普通話中存在韻腹不合韻現象,但這是明清時期北方說唱文學韻文押韻韻轍的一種正常表現。
12.江陽轍
江陽轍對應的現代漢語韻母形式有ang、iang、uang。《紅樓夢》詩詞中此轍押韻最多,共計24次,分別是《畫菊》“狂、量、霜、香、陽”,《簪菊》“忙、妝、狂、霜、旁”,《有鳳來儀》“凰、涼、香、長”,《蘅芷清芬》“芳、香、廊、長”,《杏簾在望》“莊、梁、香、忙”,《夏夜即事》“長、湯、香、涼、妝”,寶玉《食螃蟹詠》“涼、狂、腸、香、忙”,寶釵《食螃蟹詠》“殤、陽、黃、姜、香”,黛玉《食螃蟹詠》“忘、嘗、香、觴、霜”,《交趾懷古其二》“綱、羌、房”,《馬嵬懷古其八》“光、洋、香”,黛玉《秋窗風雨夕》“黃、長、涼”,黛玉《葬花詞》“葬、喪”,黛玉《撫琴》“長、光、茫、涼”,黛玉《撫琴》“茫、荒”,《金陵十二釵判詞·迎春》“狼、狂、粱”,《金陵十二釵判詞·惜春》“長、妝、旁”,《香菱判詞》“香、傷、鄉”,《樂中悲》“亡、養、量、上、堂、郎、長、狀、唐、江、當、傷”,《可嘆你今日這番經歷》“光、鴦、場”,《好了歌解注》“堂、床、楊、場、梁、上、香、霜、鴦、箱、箱、謗、長、喪、方、梁、粱、巷、杠、長、場、鄉、唐、裳”,《西江月》二詞“狂、囊、莽、章、張、謗”、“涼、光、望、雙、粱、狀”,《護官符》“床、王”。
4.一七轍、灰堆轍押韻
在《紅樓夢》詩詞中,一七轍、灰堆轍押韻出現1次。《癩頭和尚弄玉》入韻字“羈、悲、非”,“羈”為一七轍,韻母為i;其余為灰堆轍,韻母為ei。
我們推測,《癩頭和尚弄玉》是遵照平水韻韻目押韻的。在平水韻中,“羈、悲”歸為支韻,“非”歸為微韻。這首詩應是支、微鄰韻相押。在《中原音韻》中,“羈、悲、非”三字同為齊微韻,楊耐思為“羈、非”韻母擬音是i,“悲”韻母擬音是uei。它們韻腹相近,不過,卻有開合口之別。
四、結語
通過對《紅樓夢》中詩詞韻轍押韻的分析,可以發現,此書的詩詞用韻韻轍基本是符合明清以來北方說唱文學韻文十三轍的押韻要求的。與此同時,作者在詩詞用韻時,也會考慮到時音、古音等因素,表現了作者在韻律方面的豐厚知識與嫻熟運用。需要指出的是,《紅樓夢》個別詩詞中還存在著不合轍韻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帶有江寧(今南京)方言影響的痕跡,曹雪芹畢竟在南京生活過一段時間。不過,這并不影響對作者詩詞韻律造詣與語音敏銳洞察力的認識。可以說,《紅樓夢》詩詞韻轍押韻的探討,將有助于我們對作者本人、對詩詞文本、對當時語音實際等有更深入地理解與體認。
參考文獻:
[1]李蓓.《紅樓夢》語言學研究綜述[J].紅樓夢學刊, 2011,(4).
[2]曹雪芹,高鶚.紅樓夢(第三版)[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
[3]楊耐思.中原音韻音系[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4]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80.
[5]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江蘇省志·方言志[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
[6]曾曉渝.丙種本《百夷譯語》語音現象初探[J].南開語言學刊,2014,(1).
Abstract:Through the connection of rhyming words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hirteen kinds of rhyming ruts are obtained. The rhyme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s according to the thirteen rhymes appeared in the rhymes of northern rap literature o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re are occasionally see irregular rhymings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he ?irregular rhymings are mostly influenced by the time, dialect and ancient phonetic. The rhyme of the poems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reveals some phonetic information of the times, the trace of the author Cao Xueqins dialect and his knowledge of the practice of ancient pronunciation.
Key words:A Dream in Red Mansions;poetry;rhyme sc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