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瑞


【摘要】目的 分析少白細胞輸血技術的應用及對輸血不良反應的影響。方法 本課題研究中選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16例大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樣法,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8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輸血技術,實驗組采用少白細胞輸血技術,對比患者輸血不良反應發生率及患者輸血滿意度。結果 實驗組輸血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且實驗組患者輸血滿意度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少白細胞輸血技術應用輔助下,能夠提高輸血安全效果,對降低患者輸血不良反應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故而在臨床治療中,可以將少白細胞輸血技術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少白細胞輸血技術;輸血不良反應;影響分析
【中圖分類號】R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7..0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課題研究中選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16例大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樣法,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8例。其中,實驗組男女比例為28:30,平均年齡(45.21±3.21)歲。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3:25,平均年齡(46.11±3.02)歲。出血原因:外科手術大出血35例,產科手術大出血23例,外傷大出血18例,其他原因大出血40例。且患者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輸血技術,主要輸注懸浮紅細胞。
實驗組患者以少白細胞輸血技術為主,結合患者自身輸血需求,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如果輸血后出現不良反應要立即結束輸血。與此同時,要讓患者靜臥,準備好抗過敏藥物,隨時做好搶救工作,對于出現嚴重異常情況的患者要進行急救。實驗組在為患者進行輸血前,增加一個關鍵步驟:通過細胞篩選去除白細胞,然后再為患者輸血。
1.3 觀察指標
對比患者輸血不良反應發生率及患者輸血滿意度。首先,患者輸血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中,主要從組內出現發熱和過敏的人數統計為主,記錄發生輸血不良反應的人數,最終計算不良反應發生率。其次,患者輸血滿意度對比,采用患者盲選測評法,整個測評以打分方式進行,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滿意度越高。十分滿意=85~100分;滿意=65~84分,不滿意低于65分??倽M意度=十分滿意+滿意/n*100%。
1.4 統計學處理
用SPSS 22.0統計軟件作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x2)校驗;計量資料用(t)校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患者輸血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實驗組輸血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患者輸血滿意度對比
實驗組患者輸血滿意度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 論
在臨床輸血治療過程中,由于輸血要求不同,所以在輸血治療過程中,需要采取的治療方式是有所差異的。并且在輸血治療過程中,由于每個人的輸血要求不同,因而需要結合患者治療需求,給予患者科學的治療措施。一般情況下,患者輸血中,需要結合患者出血原因分析,然后確定患者是否需要輸血,如果需要輸血,則需要及時匹配患者血型,然后給予患者科學的輸血指導,從而保障在患者輸血指導中,能夠有效的為患者生命體征維持提供幫助。但是在輸血過程中,也應該注意輸血注意要點,防止患者輸血危險事件出現,科學的給予患者輸血處置,從而提升患者輸血處置能力,進而在輸血處置中,能夠滿足患者治療需求。目前臨床上輸血過程中最常發生的不良反應為非溶血性發熱性輸血反應,主要在輸血過程中或者結束后1~2 h內,發生1℃以上的體溫升高,與此同時輸血者會伴隨有寒戰、惡心、嘔吐、紅疹等過敏性反應,情況嚴重者甚至還會出現血紅蛋白尿。輸血者發生非溶血性發熱性輸血反應的主要原因是血液中含有異體白細胞,這些白細胞進入人體后會釋放如白介素-1、白介素-6、白介素-8等炎性介質,破壞輸血者的機體免疫功能,造成II型過敏反應,引發各種不良反應癥狀。輕度的II型過敏反應對機體造成的危害不大,但是臨床中輸血原則為少量或者盡量不輸血,因此需要進行輸血的患者多為各種原因造成的大出血患者。這些患者的機體儲備能力較差,哪怕是輕型的過敏反應都很容易進行搶救,這樣給患者的預后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響,因此原則優質的輸血治療技術對于保障其生命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人體中免疫缺陷,以及淋巴細胞變化都會造成輸血故障出現,因而在輸血過程中應該針對上述原因進行科學的分析。同時在少白細胞輸血技術應用過程中,應該控制血液白細胞技術,盡量維持在0.5×109左右。并且還能夠濾除炎性介質,能夠有效防止白細胞釋放炎性介質或傳播病毒,可以避免影響患者紅細胞功能和形態,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少白細胞輸血技術雖然加大了輸血成本,但是卻有效降低了不良反應發生率,可以作為需要輸血患者的首選技術。黃新宇指出,臨床輸血指導過程中,以少白細胞輸血技術為患者輸血,能夠提高患者輸血質量,對患者自身輸血質量控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與本文研究相符。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選定的兩組患者輸血治療中,由于采取的治療方法不同,所以患者最終輸血治療效果有了顯著的差異。對于實驗組患者治療而言,輸血技術應用能夠提高患者輸血安全管理能力,對患者自身輸血安全防護工作實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眾所周知,臨床輸血過程中出現輸血不良反應的幾率是非常高的,因而需要采取科學的輸血處置措施,借助少白細胞輸血技術應用能夠提高患者輸血安全管理能力,對患者自身輸血安全防護工作的處置和實施具有重要幫助。所以在臨床輸血治療過程中,為了提高患者輸血安全防護能力,應該在輸血技術的應用和選擇上作出科學的分析。以表1中的記過可以看出,在臨床輸血安全防護工作開展中,患者出現輸血不良反應主要表現在發熱和過敏兩種不良反應上,當患者輸血治療中出現發熱或者是過敏時,需要及時采取治療措施,這樣才能確保在治療措施的處置和實施中,能夠為患者治療安全性防護提供幫助。本研究中患者輸血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中,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驗證了少白細胞輸血技術應用的安全性。總而言之,臨床輸血治療過程中為了提高患者輸血治療安全性水平,需要就少白細胞輸血技術應用作出科學的分析,從而為患者自身治療質量提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 青.常規輸血與少白細胞技術輸血對輸血不良反應的降低作用分析[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7,21(4):773-774.
[2] 張 倩.常規輸血與少白細胞技術輸血對輸血不良反應的降低作用評價[J].中外醫療,2019,36(6):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