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高等學校公共基礎必修課,教師一直在探索該課程的教學模式以解決該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教學內容陳舊、學生水平差異大、教學手段單調和考核方式不合理等。任務驅動法能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學習新知識,促使學生參與到學習中,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較好地解決該課程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關鍵詞: 任務驅動法; 教學模式; 計算機基礎; 教學任務
Abstract: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is a compulsory course of public basic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ers have been explor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course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such as the old teaching content, the great difference of students' level, the monotonous teaching means and the unreasonable assessment methods. Task driven teaching method can let students learn new knowledge in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promot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learning, change the state of students' passive learning, which better solves the problems occurring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urse teaching.
Key words: task driven; teaching mode;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teaching task
0 引言
多年來,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學生獲得計算機應用技術知識的重要途徑。學生學習該門課程,掌握基本知識,提高信息技術素養和水平,具備利用計算機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與能力。而隨著計算機的普及,計算機基礎教學走進了中小學課堂,大學新生之間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多少差異較大,這對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現有計算機基礎課程傳統教學模式跟不上新形勢,教師如何授課,學生如何學習,是必須探討的問題。尋找合適的教學模式顯得迫切和必要。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已引起許多人的關注[1-12]。筆者初步探討了將傳統教學和多媒體教學融合應用于該課程的教學模式[9],分析了項目教學法應用于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模式[12]。
任務驅動法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該教學法是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學習新知識。該教學法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已引起人們的重視[13-14]。
1 任務驅動法簡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利用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該理論強調學生學習活動必須與任務或問題相結合,進而引導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以使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
在該理論的指導下,“任務驅動法”產生了。任務驅動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任務,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主動應用學習資源,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學習,完成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產生學習實踐活動,達到獲得知識的目的。該教學法最根本的特點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其教與學圍繞任務展開,以任務完成結果檢驗和總結學習過程。
2 任務驅動法的具體實施
任務驅動法是以“呈現任務—明確任務—完成任務—任務評價”為主要結構的教學模式,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包括情境創設、任務確定、知識獲得和學習效果評價四個基本環節。
2.1 情景創設
情景創設增加了學習的直觀性和形象化,引導學習者進入學習情境,進而提出包含知識點的任務。情境創設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學生沒有融入創設的情景,就無法積極主動地去完成任務,也就不能激發學習的興趣,那么該情境創設就是失敗的。所以說要我們創設一個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情景。
2.2 任務確定
在任務驅動法中,確定任務非常關鍵。任務中包含教學內容,學生在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方法與技能,達到教學目標。在確定任務時,任務目標要明確,大小要適當,有可操作性;同時,任務要符合學生的文化知識、認知能力、年齡、興趣等,還要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等的原則。任務負擔過重,可把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細化為小的易掌握的任務,通過完成這些小任務來實現總的學習目標。
2.3 知識獲得
在任務驅動法中,知識是通過學生完成任務獲得的。學生在完成任務時,強調學生自主探索和協作學習。在這一階段,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線索,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去獲得知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倡導學生間的討論和交流、協作學習,提出當前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獲得知識。
2.4 學習效果評價
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是判斷教學方法好壞的主要依據。學習效果評價主要包括學生完成當前任務的過程和結果的評價、自主及協作學習能力的評價。通過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學生更加明確完成任務過程中的所得,也就反映了該教學方法的好壞。學生利用有效的學習情境,既完成了任務又獲得了新知識,也提高了學習能力。
3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現狀
3.1 教學內容陳舊
長期以來,計算機基礎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計算機軟硬件基礎知識和常用辦公自動化軟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應用。這些內容在很多地區已經走進中小學生課堂。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重復講授中小學的教學內容,顯然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迫切需要補充新的教學內容。
3.2 對學生實行統一教學,沒有針對性
計算機基礎作為公共基礎必修課,在大一上學期針對所有學生授課,教學大綱和授課計劃安排統一。由于地區之間經濟發展和教育教學資源的不平衡,導致學生接受計算機教育的程度很不一致,學習內容有多有少,應用能力有高有低,使得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難以應對所有學生。這直接影響大一新生對大學的憧憬和信心,導致基礎好的同學認為大學蒼白無趣,基礎差的學生會產生壓力,甚至自卑,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
3.3 教學手段傳統單調
近年來,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突飛猛進,社會的各行各業都在感受信息時代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的巨大變革,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依然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和上機實驗相結合的模式。雖然多媒體教學已經走進課堂,但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網絡信息平臺的日臻完善,這些傳統的教學模式將逐步被取代。
3.4 考核方式不合理,難以反映學生能力
目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是考試,由筆試和上機操作兩部分構成。但是,上機操作為了便于判分,考試題目有限制,考察點過于單一,操作要求死板,不能反映學生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綜合應用能力。學生即使考試成績能得高分,也不能很好的運用該課程的知識。
4 任務驅動法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如上所述,《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存在教學內容陳舊,學生計算機水平差異大,教學手段傳統單調,教學目標不靈活,考核方式不合理等問題。筆者認為,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法,可較好的解決這些問題。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掌握應用計算機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課程目標本身就具有很強的任務性,任務驅動法正符合此課程的目標和特點。
任務驅動法為學生提供體驗實踐的情境和感悟問題的情境,呈現任務,圍繞任務展開學習,獲得知識,以任務的完成效果檢驗和總結學習過程等。任務驅動法創設的情景是現實的,任務中需解決的問題是當下的,可有效解決教學內容陳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任務驅動法中,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的傳授是以任務為載體進行的,教師把教學內容精心設計為一個個的實際任務,任務可大可小,可難可易,可繁可簡。學生根據自己的計算機水平選擇不同的任務,完成任務并獲得知識。任務驅動法可對學生有針對地教學,可解決學生計算機水平差異大的問題。
任務驅動法為了使學生獲得知識,充分發揮計算機多媒體功能,運用聲音、色彩、圖象等,設計適當的情境,使學生感悟情景,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同時促使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運用與實際情況相結合的多媒體技術。根據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既評價了學生獲得知識的情況,又評價了學生獲得知識的能力,反映了學生對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的綜合應用能力。因此,任務驅動法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運用,不僅解決了傳統教學手段單調,教學目標不靈活,考核方式不合理的問題,也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能力。
5 結束語
“任務驅動法”使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由被動變為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活躍了課堂氛圍,利于學生獲取新知識。該教學法符合探究式的教學模式,適合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利于解決該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高了課堂效率,增加了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提升了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許太安.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 教育教學論壇,2014.36:282
[2] 高靜,夏輝麗.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研究[J].電腦與電信,2015.5:68
[3] 魏峻.《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4(13):118
[4] 李麗芬,孫麗云,馬睿,張秋菊.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研究[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3.z2:114
[5] 余麗華,金從海.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4.36(A1):147
[6] 馬青云,劉海鷗,張志青,暢金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探討[J].福建電腦,2014.2:68
[7] 田雪虹,肖斌.《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廣東化工,2014.41(21):254
[8] 梁倩.《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信息與電腦,2014.1:254
[9] 杜利農.淺談《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6.39:219
[10] 盤思樂.項目教學法在計算機類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西部皮革,2016.2:244
[11] 周穎.項目教學法在師范院?!队嬎銠C基礎》教學中探索與實踐[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5.2:216
[12] 杜利農.項目教學法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計算機時代,2016.8:79
[13] 王慶.基于任務驅動的“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改革[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10:60
[14] 王麗彬,李愛華,梁濤.高?!队嬎銠C應用基礎》任務驅動教學探析[J].恩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9.3(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