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二十一世紀的經濟全球化發展,全球市場經濟競爭日益激烈,市場環境變化日新月異,企業需不斷進行自身調整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外在客觀環境,因而建立學習型組織也成為當下企業生存發展所必不可缺的一項重要任務,新世紀互聯網時代的高速發展,知識信息化的高速運轉也決定了當代企業探索改革成為學習型組織企業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關鍵詞:學習型組織;企業改革;終身學習
前言:自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以來,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當代企業所面臨的壓力也日益加大,如何在瞬息萬變的商場上屹立不倒并不斷發展壯大,成為企業前進改革路上任務中的重中之重,面對當下企業的一些弊端問題,學習型組織理論起到重要的指導實踐作用,運用學習型組織理論知識體系方法對企業進行改革,以更好的面貌來迎接挑戰。
一、學習型組織理論基礎概述
1.學習型組織含義
學習型組織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佛瑞斯特教授于實踐中得出的設想,理論正式形成于其學生彼得·圣吉,彼得著作的《第五項修煉》被公認為學習型組織理論的最初框架體系。關于學習型組織理論的含義,數年來,眾說紛紜,筆者認為,學習型組織是指一個由擁有終身學習思想理念的團體形成的組織,在該組織中自下而上成員均具有自發學習能動力,并期以學習工作協同化創造更好的組織前景未來,在該組織中,核心要素是共同的組織目標和良好的學習工作氛圍,與以往的森嚴等級制度的集權性組織不同,學習型組織更注重開放性和自由學習及群體性學習。
2.學習型組織特征及分析
本文據其他理論研究得出以下幾點關于學習型組織的特征:
(1)一致的組織目標
相對于傳統其他組織而言,學習型組織具有顯著的目標一致性,這體現在組織內部從基層員工到高層管理者,都清晰明了本組織的愿景、目標及企業組織的宏圖,并且組織全體成員自發共同維護這一組織目標和為實現其共同愿景而不懈努力。個體差異性在此過程中自動求同存異,相互促進為實現一致的組織目標而團結協作。
(2)創造性思維模式
于學習型組織而言,創造性思維模式一直都是關鍵特征之一,創造性思維模式才能更好地推動組織前進發展,固步自封的思維學習工作模式,終將會被淘汰,一個生命力長久的組織必須具備創造性思維,在面對外部形勢變化時才能做到隨機應變,更具抗風險能力。
(3)學思結合的方法論
在該組織中,學習工作相伴相隨,不存在學習與工作互為基礎與發展的關系,學習型組織中強調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兩者相融合,共同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強人才素質,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同時注重學習與思考,對于組織前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或者取得的成就應有自己的判斷思考能力,用學習與思考來解決當下的工作問題或潛在的問題。
(4)終身學習理念
學習型組織著重于從個體到團隊的整體終身學習意識培養,意識到“活到老,學到老”的重要性,適應知識高速更新節奏,做到自我知識更新順應信息化時代發展,對于整體學習過程和細節點學習同時把握。終身學習理念自發性形成,并不是拘泥于上級指示或者文件要求,強調全員學習,自發主動學習。
3.學習型組織意義
美國組織學家理查德·L·達夫特說道“在這個世界秩序中,管理者的責任是創造組織的學習能力。在許多行業中,比競爭對手學習和變化更快的能力或許是唯一有力的競爭優勢,而學習型組織的存在至關重要。”在全世界經濟現時代的變革與快速發展下,傳統組織已失去了競爭力,將逐漸淘汰在競爭激烈的經濟大環境下,與此同時,學習型組織的出現滿足了市場經濟對于企業組織的要求,企業組織也因知識型組織而能迅速面對風云變幻的市場經濟環境做出及時靈敏的綜合判斷,對于企業更好地發展和實現企業目標具有無法低估的價值。
二、基于學習型組織理論的企業改革的必要性
1.大環境下客觀經濟環境的需求
(1)市場環境的知識性需求
面對大環境下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大中小型企業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消費者需求的變化,知識體系的更新,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動趨勢,都需要上至領導者下至員工的一定的敏感性認知分析,而與此同時,知識性需求就顯而易見占據重要地位,在面對本企業行業內部風向變動,標桿企業的走向,企業內部相對應的管理體系知識、營銷戰略方法和質量管理等知識,績效考核與薪酬管理的知識,項目管理的系統化知識,以及對應相關聯知識的學習也進一步驗證了學習型組織理論的企業改革刻不容緩。
(2)市場經濟的創新性需求
在掌握了知識的基礎上,接著就需要創新性發展思維的拓展,在當下這個風云變化的時代,沒有哪家企業可以憑借著固有的老舊的知識或管理方法而存活下去,歷史上曾風光無限的諾基亞也因閉門造車,沒有接受智能型手機的轉變與創新而最終走向被收購的末路。無論是新媒體運營公司還是制造型企業,從“制造”走向“創造”都是共同的選擇。管理運營模式的創新成為推動一家企業前進的主動力,滯后于陳舊的經營方法策略,也終將會被歷史所淘汰。僅僅是知識更新的及時接收并不代表著就能一勞永逸,想要可持續發展,走向企業組織的最終目標愿景,創新性思維不容忽視。外界環境變更的速度也表明了創新性因素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關鍵性作用,創新性因素進一步推動了市場經濟的發展。
2.企業內部環境發展需要
(1)企業微觀個人發展需要
一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其組織成員的協同合作,對于個體員工而言,其學習的主動性與工作的效益成正比,對于每個員工而言,學習型組織提供的共同發展的學習工作氛圍是其他組織望塵莫及的,對于每一個對自身有要求并有一定的職業生涯規劃的員工,他個人的生活工作協調性需求和自身發展需求與學習型組織緊密相連。同時,無論從古典理論中的單純追求物質利益最大化的“經濟人”假設,還是從霍桑實驗中得出的基于經濟報酬基礎上的精神追求的“社會人”假設來看,對于一個在企業組織中工作的個體工作人員而言,學習型組織都更能給其提供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發展學習空間,經濟薪酬和精神滿足上的雙重結合滿足了個體的自身需求。學習型組織的開放性及包容性,打破了“有界性”的壁壘,使個體人員可以在各部門學習了解,有利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同時也更有利于彌補個人思維局限性的偏差,組織結構的橫向發展對于員工個人也更具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縱向權力等級的桎梏,對員工個人的自身工作滿足感起到積極作用。在學習型組織中,個人更加注重學習成長與工作兼并,不會止步于當下的工作而看不到學習的發展空間,通過學習和工作相結合,從而提高工作效率,進一步促進員工實現個人價值和組織愿景。
3.基于學習型組織的企業改革方法步驟
(1)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與前文構成學習型組織企業的首要因素是建立共同的愿景相對應,創建學習型組織企業的第一步就是建立一個科學的文化管理評價體系,通過時效性原則、系統性原則、可行性原則來共同評估企業文化管理的成效。每隔一個周期,可以按月或者按季度進行,大型企業還應統計半年度和年度評價報告進行一次文化管理評價,對企業組織成員有關企業文化理念的看法有一定的了解,關于學習型組織企業的文化管理模式和企業員工的思想相容性進行了解和調整,避免出現“空中閣樓”現象,要腳踏實地地將企業學習型組織的工作環境及相關學習探討方式頻率通過員工反饋及時進行改進。填寫相關反饋文件表格時應采取匿名方式,盡可能保證信息的真實性,避免形式主義。
(2)提供安靜的工作環境和心理宣泄室
創建相應的心理宣泄室以用于員工個人情緒的釋放,長期處于高壓狀態下的人的心理素質往往會傾向于崩潰的極端狀態,而工作環境的安靜需要保證,在相對安靜的環境下有利于保證個體工作的專注度以及提高工作的時間效率,因而在員工因個人壓力或者其他自身心理因素需要緩和時,可以到相應的心理宣泄室發泄低氣壓情緒,以獲得心理平衡和放松的心情,繼而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中。心理宣泄室建議分別設置女性和男性隔離的房間,房間整體裝修風格清新自然,采用暖色系裝飾風格,分別可放置仿真宣泄人、宣泄球、宣泄棒、藍牙音箱。
(3)完善相應的獎勵制度
獎勵機制應分門別類地制定并實施,對于科學評價報告中的建議進行采用的應給予相應的物質經濟獎勵,并注重精神層面的獎勵,可以在進行會議時劃分一塊時間段用于表揚或者頒發相應的自制具有企業特色的證書。對于員工績效考核的“員工學習與工作結合發展能力突出”,給予一定的獎勵,結合物質精神給予相應的鼓勵,以更好地帶動學習型組織企業的學習工作融合進展。對于不同部門,采取不同的指標衡量標準,在相應部門采取合適的周期評價并鼓勵,形成系統性、科學性的獎勵制度。
(4)調動組織成員積極性
充分調動學習型組織企業成員的積極性,鼓勵員工專于工作、關心企業目標及遠景,在學習中工作,從工作中學習,具有描繪組織宏圖的思考能力,并能將企業愿景轉化于工作學習中,思考當下遇到的問題并積極尋找解決方案,具有一定的自主管理能力,注重連結系統,能夠從多方位角度將一個體系框架構建起來。積極樂觀地面對工作和生活,明確個人的目標與組織目標,并將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相結合,積極進取,認真工作。
四、總結
在面對當前經濟快速發展的格局,進行學習型組織企業的改革具有前瞻性和必要性,無論外界環境如何變化,擁有終身學習觀念的團隊群體都能在萬變之中找到生存發展的關鍵性要素,并牢牢把握住機會,堅定自己的企業組織愿景,從蛋糕上劃下屬于自己的那一塊。
參考文獻:
[1]高雅莉.學習型組織理論對成人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導[J].中國科技信息,2005(24).
[2]董振楠,宋在薰.河南安彩高科股份公司學習型組織企業文化研究[J].財富時代,2019(11).
[3]李靜靜.學習型組織事業下的人力資源管理研究[J].中國中小企業,2019(08).
[4]郭殿東.企業隱性人力資本:知識轉化與核心競爭力提升[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9.
[5]戴澄.現代企業的人性化管理初探[J].江蘇科技信息,2007(S1).
[6]席獻忠.論企業文化建設[J].財經科學,2000(S2).
[7]夏恩君.淺析績效考核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5).
[8]馮麗.戰略管理理論發展趨勢分析[J].西部皮革,2019(22).
[9]葉瑛.論創業研究與戰略管理研究的相互關系[J].中國軟科學,2004(12).
[10]許永峰.創新企業文化構筑企業核心競爭力[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5(01).
[11]錢榮旭.積極推進企業文化建設 努力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在全市企業文化建設經驗交流會上的講話[J].松州,2007(02).
[12]韓永廷.試論我國企業文化建設[J].蚌埠黨校學報,2003.(02).
[13]戴天云.企業文化與企業改革的關系分析[J].時代金融,2017(14).
[14]王鵬.當前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研究[D].濟南.齊魯工業大學,2015.
[15]黃峰.國有企業改革的管理學思考[D].南京.河海大學,2001.
作者簡介:陳潔娜(1998.12- ),女,黎族,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全州縣人,佳木斯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2017級學生,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