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認繳制 出資加速到期 催繳制
作者簡介:羅翔,北京市東元(廣州)律師事務所。
中圖分類號:D922.2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037
我國《公司法》經歷了2005年及2013年兩次修改之后,將我國公司資本繳納制從實繳制改為了有限的認繳制度,后又最終改為完全認繳制,最終確定了我國現行公司法是在認繳制基礎之上的法定資本制度。通說認為,公司資本制度主要包括了三種形式,法定資本制度、授權資本制度以及折衷資本制度,其中法定資本制有三個重要的原則,資本確定,資本不變,資本維持原則。資本認繳制的確立,體現了我國公司法進一步減少強制性規(guī)范的范圍,增加了公司對于內部事務的自主權限,強化了公司意思自治。
公司資本制度的改變,隨之而來的則是一系列新問題的顯現。如何在公司自治和資本維持原則之間找到平衡,這成為當前法學研究及立法、司法實踐所關注的熱點。諸如,因認繳出資制度導致的公司、股東、債權人之間的利益平衡問題,股東未期屆滿的出資義務的加速到期問題,以及公司是否應當建立催繳制度等問題亟待解決。要分析這些問題,需要從公司資本制度的目的和功能出發(fā),并對其他國家公司法對于資本繳納制度以及相對應的配套制度進行借鑒,從而找到符合我國現狀的路徑。
公司資本制度作為現代公司法的兩大基本制度之一,其主要的功能有兩個。其一,保證公司開展業(yè)務所需;其二,協調公司、債權人、股東各方利益關系的平衡。公司資本繳納制度則是公司資本制度中非常重要的分支,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競爭的日益激烈,各國對于公司資本制度的態(tài)度也日漸趨同,逐步將公司出資事項交給公司自行決定。按照股東是否需要在公司成立或者增資之時一次性完全繳納全部出資為區(qū)分標準,可以將繳納制度分為全額繳納制及分期繳納制。
(一)全額繳納制
全額繳納制是指在公司設立或者增發(fā)新股時必須全部繳足。目前,日本、韓國和我國的臺灣地區(qū)采取的是全額繳納制度。在我國2005年《公司法》修改之前,也是長期實行嚴格的實繳制度。日本曾經實行過資本分期繳納制,在1950年商法修改前允許分期繳納,1950年商法修改之后,對于股份公司的出資規(guī)定須全額繳納,并對虛假出資以及出資不實設有嚴格的追責規(guī)則。韓國對股份公司的出資,無論是發(fā)起設立還是募集設立都是規(guī)定了全額繳納,同時公司法還規(guī)定了未履行出資義務的失權和損失賠償責任。我國的臺灣地區(qū),同樣經歷了由法定資本制向授權資本制的轉變,2005年公司法修改,正式建立了美國式的授權資本制。針對股份公司的出資期限,臺灣《公司法》實行全額繳納制,并在《公司法》規(guī)定了發(fā)起人向認股人催繳股款和催告、失權以及損害賠償的請求權。
(二)分期繳納制
與全額繳納制度相對的所謂分期繳納制是指公司設立或增資擴股時,認購股份的股東無須一次性繳納所有的資本,可以按照法律規(guī)定或章程約定在公司設立或增資后分期繳納。法定資本制起源于大陸法系,但近年來已趨向放棄嚴格的法定資本制,轉而實行較為寬松的資本制度。歐共體在1976年制定的《第二號公司法指令》規(guī)定公司成立時須繳足25%,剩余的部分在5年內繳足。德國、法國、英國公司法都受到上述指令的影響,建立了類似的分繳出資制度。美國作為的典型的授權資本制度國家,充分給予公司自治權,無論是發(fā)行還是繳納,都交由公司董事會自行決定。美國《標準公司法》(MBCA)第6.20節(jié)(b)規(guī)定,除非股份認購協議中有明確約定,董事會可以決定認繳出資的具體付款條款。美國《特拉華州普通公司法》規(guī)定,公司資本股的股款應當按照董事會要求的數額和期數支付。
在我國現行的分期繳納法定資本制度下,針對股東未按照承諾或協議出資的法律后果沒有任何爭議,違約股東需要承擔補繳,賠償甚至被除名的法律后果。然而,當根據公司章程公司股東認繳的出資時間未屆滿時,股東出資義務是否可以加速到期的問題是司法實踐中比較容易產生爭議,對此,學術界與實務界存在肯定說和否定說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支持肯定說的是站在資本維持原則和交易安全的角度論證,認為股東認繳了出資即成公司享有的債權,無論期限是否屆滿,都屬于公司資產,因此可以加速到期。支持否定說觀點的,是以私法自治的角度論證,認為股東存在期限利益,不得隨意加重義務。
近幾年以來,隨著最高人民法院不斷在加強統一裁判思路,規(guī)范法官自由裁量權,增強民商事審判的公開性、透明度以及可預期性,提高司法公信力方面的努力。使得各級審判機關觀點趨于一致,以下將從公司內部關系和外部關系兩個角度來討論當前司法實踐的現狀。
(一)公司外部關系是否可以觸發(fā)出資加速到期
在司法實踐中,各級的審判機大部分都傾向于認可了股東享有出資的期限利益,非特殊情況,債權人不得主張股東出資義務的加速到期。其中相關判例有(2017)京03民終13466號及(2018)浙01民終2682號。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簡稱九民紀要),第六條明確了股東出資應否加速到期的問題,認可了股東的期限利益。只有在公司破產或者當公司已具備破產原因,但不申請破產,債權人才可以加速到期。
(二)公司內部通過決議加速出資到期
九民紀要關注的是第三方債權人債權無法實現的時候,股東出資是否可以加速到期的問題,平衡的是債權人與股東之間的利益。但關于股東和公司之間的關系,大股東與小股東之間的關系未有涉及。
按照《公司法》的規(guī)定,股東出資期限由公司章程確定。按照《公司法》第四十三條規(guī)定,公司章程的修改由表決權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那么能否通過公司召開股東會的方式,以多數決的方式修改或者加速全部股東或者某一股東的出資義務。在上海自貿區(qū)咖啡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與上海君客商務咨詢有限公司、上海朗弘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公司決議糾紛(案號:(2017)滬01民終10122號)的民事判決書中,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認為在公司未能舉證證明提前出資的合理性和緊迫性,出資期限提前涉及到股東的基本利益,引用《公司法》第二十條的規(guī)定,禁止了大股東利用多數決議加快股東的出資義務。在再審案件中,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支持了上述判決。也就是說上海高級人民法院的意見是不能用公司決議的方式替代全體股東協議,除非存在合理性和緊迫性。
按照我國公司法的現狀將會出現以下情況,公司章程中約定了不合理的出資期限(比如80年的出資期限),甚至帶有惡意?;蛘呶疵鞔_約定出資期限,又或是因為并不能準確評估未來的情況,早期約定在實際經營中發(fā)現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出資期限,如果在后期一定要全體股東協商一致的方式方能改變出資期限,則勢必加大難度,一旦股東間出現分歧,就會導致無法對于股東出資期限作出調整,從而可能影響公司的利益。
分期繳納的資本繳納制度,有利于鼓勵投資,但也會帶來相應的為,因為允許股東分期繳納出資,則會產生股東、公司、債權人利益沖突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實行資本分期繳納制度的西方國家公司法中,還有同時制定了公司催繳出資制度。
德國公司法規(guī)定了一系列關于不及時繳納出資的后果以及催繳和失權開除的規(guī)定。法國公司法規(guī)定在公司后剩余股款繳納的具體期限由公司的董事會、經理等管理層根據情況進行決定,而非股東合意,股東若違反出資義務的除名規(guī)定,不遵守按時繳納股金義務的股東,將被開除出公司,其股票將被公開賣出。英國公司法規(guī)定了系統的資本催繳并在股東不履行繳納義務時,其相應的股份將面臨被沒收的懲罰。美國公司法更是明確了出資的相關決定由董事會決定,并享有催繳股東繳納出資的權利。美國《特拉華州普通公司法》在第164條也詳細規(guī)定了股款的催繳和股東失權等制度。
在堅持資本維持原則的大背景下,我國審判機關明確了當公司已經進入破產或者應當進入破產而因公司原因未進入破產程序時,即公司無法繼續(xù)存續(xù)時,公司債權人可以主張股東出資義務的加速到期。但在處理公司內部關系的判決中則傾向于保護股東的意思自治。如何強化資金利用以實現公司及股東整體利益與股東出資期限利益的平衡,則還沒有定論。
筆者認為堅持股東意思自治當然符合公司契約理論,本質上公司是股東契約的結果,但這卻有可能使得公司失去了應有之價值。公司與市場的不同功能定位,要求公司內部得以用共同意志實現高效,并賦予股東的有限責任作為平衡。如果公司內部關系中,僅僅可以通過全體協商一致的方式解決股東出資加速的問題,看起來保障了每個股東的權利,但卻也同時傷害了公司制度的核心價值,堅持了股東自治而限制了公司自治,并不利于保障公司的高效決策,甚至也會最終傷害股東的利益,甚至也不會成為小股東惡意濫用股東權利的方式。從公司內部關系中加速股東出資義務,到底應該選擇多數決議的方式還是協議的方式,這關系到公司法人權利與股東之間利益的平衡,這或許從公司的社團法人的角度思考相對更容易得到肯定的結論,因為在社團關系下,股東負有促進社團目的的義務,從而有必要對其權利予以一定的限制。
綜上,筆者認為我國可以借鑒國外的立法經驗,由公司法規(guī)定通過股東會一定的決議程序的方式,決議加速股東出資義務,但應當設置一定的權限限制,比如不允許單獨加速某一個股東的出資期限,需要公平的對待所有的股東,并賦予在決議后公司催繳股東出資的程序,對于未能遵守公司決議股東的除權程序。同時,為防止大股東利用決議損害小股東利益的訴訟等救濟程序,可賦予反對股東在不損害第三方債權人的基礎之上回購請求權等主動退出公司的權利。
參考文獻:
[1]袁碧華.“認”與“繳”二分視角下公司催繳出資制度研究[J].中國法學,2019(2).
[2]房國賓,周代順.認繳制下股東出資義務加速到期機制研究——基于公司資本制度改革視角的分析[J].時代法學,2019,17(5).
[3]盧寧.公司資本繳納制度評析——兼議認繳制下股東出資義務加速到期的困境與出路[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