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旭
摘 要:《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以下簡稱《監察法》)的正式頒布使新成立的監察委員會的政治地位得到極大躍升,成為了與一府兩院相平等的政治機關。自此,我國國家的政治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監察體制改革設定的初步目標也得以實現。不可否認,將查處職務違法與職務犯罪的職權整合進一個全新建立的機構確實起到了提升反腐敗質效、增強反腐敗戰斗力的作用,但更應當看到,在賦予監察委員會廣泛而強大的調查權的同時,監察對象的權益保障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關鍵詞:留置;監察對象;權益保障
監察委員會依托《監察法》所賦予的15項調查措施履行監督、調查、處置三項職權。雖然可以看到《監察法》多處規定對保障監察對象的權益所做出的努力,但是留置作為15項調查措施中唯一一項限制人身自由的調查措施,《監察法》中關于監察對象在留置期間權益保障的相關規定還是有待完善,這也增加了對監察對象合法權益保障的風險。
一、監察對象的界定
監察對象也即監察機關行使調查權所針對的對象。監察法中將監察對象的范圍明確為六大類。①比照公務員法以及行政監察法,監察對象的范圍大大增加。可以肯定的是,監察范圍的擴大確實有利于實現紀檢監察的全覆蓋,加強對腐敗的高壓態勢。但同時也對監察法中保障監察對象權益等方面的相關規定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問題的提出
人身權益的保障是關于監察對象權益保障的最核心問題,往往限制人身自由的調查措施在行使的過程中最有可能給監察對象的合法權益造成侵害。但是《監察法》中關于監察機關行使留置權的規定卻存在著諸多空白,這也為保障監察對象的合法權益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
(一)留置場所界定模糊
這種不確定性首先表現在對留置場所規定的模糊,《監察法》第二十二條將留置地點規定為“特定場所”,②“特定場所”的設置、管理、監督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③可見,留置作為監察機關的一項調查措施正式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確認。但是隨之而來也產生了一些問題:“特定場所”范圍包括哪些?設置、管理、監督留置場所的“國家有關規定”又是什么?對于這些問題,《監察法》并沒有給出更進一步的解釋。
(二)留置措施批準程序不嚴密
這種不確定性也表現在留置措施批準程序不嚴密,《監察法》第四十三條第一款規定了監察機關留置措施的決定主體,④但是該條款也有兩個問題尚未明確:第一,沒有更進一步的明確監察機關集體研究領導人員的組成范圍以及表決程序;第二,留置措施的內部審批機制很難完全防止其在實踐中的濫用。
(三)留置程序中排除律師幫助權
這種不確定性還表現在監察機關采取留置措施中排除了律師的幫助。雖然《監察法》第44條對監察對象在留置期間人身安全保障作了相關規定,⑤但對監察對象在留置期間能否獲得律師幫助的規定仍處于空白。單純的內部控制機制并不能完全保證辦案人員在壓力下不會做出損害監察對象合法權益的行為,留置作為一項剝奪監察對象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若忽視了能夠給予監察對象最直接法律保障的律師幫助問題,很顯然這并不利于監察對象的權益保障。
三、留置措施中對監察對象權益保障的完善路徑
(一)明確指定留置場所
監察法關于留置場所的規定比較籠統,就目前各地實踐做法來看,留置場所以監察委指定地點和看守所為主,相較于將監察對象羈押在看守所,筆者認為將監察對象羈押于原雙規場所更具有優勢性:第一,監察機關工作人員對于監察對象的看管具有豐富的經驗,將原“雙規”場所經過改造轉變為留置場所可以節省人、財、物。第二,由于職務犯罪案件的復雜性和監察對象的特殊性,將其羈押于指定地點而非看守所,有利于對案件更高效的調查、有力地防止外部干預。第三,留置是調查措施的一種而非刑事強制手段,在案件調查階段就將監察對象羈押于看守所無疑對監察對象的權益保障是不利的。
(二)規范留置措施的批準程序
筆者建議,應該在監察委員會內部設立一個獨立部門來對留置措施進行審查批準,明確能夠批準采取留置措施的人員并詳細規定表決程序;建議將檢察機關列為留置措施的批準主體,引入外部監督來對留置措施的合法性與合理性進行審查,以相互制衡避免監察機關濫用留置措施,保障監察對象的權益,增強了監察機關的行使權力的公信力。
(三)明確監察對象在被留置時接受律師幫助的權利
監察對象在被留置期間能夠獲得律師的幫助不僅體現了憲法的人權保障原則,同樣也體現著程序正義原則,有學者認為律師在場權能夠有效遏制刑訊逼供和其他違法審訊現象、強化審訊文明、平衡被告人的心理、緩和偵查人員與犯罪嫌疑人的對抗情緒、糾正偵查人員所做筆錄的錯誤、保障犯罪嫌疑人依法行使訴訟權利、解決非法證據的證明責任問題等。①
1.值班律師的幫助
在留置場所給予監察對象以值班律師的幫助,不僅可以引導和幫助監察對象申請法律援助、代為轉交申請材料,對監察對象受到刑訊逼供、非法取證等情形代理申訴、控告,還可以為監察對象提供法律咨詢、程序選擇、申請變更強制措施等法律幫助。值班律師的幫助可以使監察對象的權益獲得實體和程序的雙重保障,也對監察機關采取留置措施形成一個強有力的外部監督。
2.委托辯護律師
《監察法》正式公布以后,《刑事訴訟法》也作出了相應的修訂。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第39條刪除了原《刑事訴訟法》第37條對于特別重大賄賂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在偵查期間經偵查機關許可可以會見辯護律師的相關規定,并且在《監察法》中未規定監察對象在接受調查期間享有獲得律師幫助的權利。筆者認為,立法者主要還是考慮到了監察機關在調查案件時保密性的需要,但是案件的保密并不是將律師完全拒之門外的理由,打擊犯罪和保障人權同等重要。因此《監察法》應明確監察對象在被采取留置措施時的律師幫助權,同時應就律師的介入時間以及幫助范圍作出明確規定。
(1)明確律師介入時間
鑒于職務違法與職務犯罪案件的特殊性,應當賦予律師適時適度的幫助權。很多學者建議參照了《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來規定職務違法與職務犯罪案件中律師的幫助權。②筆者認為,監察機關擁有15項調查措施,留置很有可能并不是最先采取的調查措施,如果將律師的介入時間定為第一次采取強制措施時很有可能監察對象的權益已經造成了侵害,故筆者認為應將律師的介入時間定為監察機關第一次采取調查措施時,即將非限制人身自由的調查措施也納入到律師幫助的范圍中來,這樣才能保證監察對象的權益保障沒有盲點。
(2)明確律師幫助范圍
筆者認為關于律師幫助范圍的確定可以參考學者在刑事偵查中關于律師幫助的范圍來確定,如有學者提出律師在偵查階段應享有六項權利:提供法律咨詢、閱卷權、訊問在場權、調查取證權、代理申訴控告以及提出意見權利。③但是,從職務違法與職務犯罪的特殊性出發,還可以對一些權利作出變通的規定。譬如,為綜合考量辦案效率與監察對象權益,可以變通適用律師訊問在場權,律師通過監控觀看實時詢問情況;在采取留置措施時案件并未進入訴訟階段,可以排除律師閱卷權;關于涉及國家秘密的情形時應規定不允許委托律師,由值班律師對監察對象提供程序保障和法律咨詢服務等措施。
3.法律援助律師
針對監察對象沒有委托辯護律師的情形下,筆者建議,經當事人或近親屬申請,可以參照《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之規定,由監察機關指定律師為監察對象提供法律援助。④
參考文獻:
[1]? 劉玫.論監察委員會的調查措施[J].學習與探索,2018,(1).
[2]? 洪浩,朱良.論監察委留置權:權力屬性、運行原則及程序銜接[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9,(2).
[3]? 左衛民,安琪.監察委員會調查權:性質、行使與規制的審思[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1).
[4]? 沈紅衛,高峰.問題與建議:論監察委員會“留置”措施[J].時代法學,2018,(1).
[5]? 屈新.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背景下被調查對象的權益救濟[J].中國法學教育研究,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