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夫妻共同財產 贈與 效力
作者簡介:王小青,浙江省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一庭,研究方向:經濟法。
中圖分類號:D923.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028
馮某與吳某是夫妻,共同經營副食品生意。張某曾在馮某處打工。2013年3月始,吳某、張某發生婚外情,并生育一女。2013年5月至2017年3月期間,吳某未經馮某同意多次通過銀行轉賬、微信轉賬等方式贈與張某錢財,并為張某出資購買大眾汽車一輛。2017年4月,馮某發現吳某與張某存在不正當男女關系,及吳某私自將夫妻共同財產贈與給張某的事實。馮某認為吳某將夫妻共同財產贈與給張某,侵犯了其財產利益,該贈與行為有違公序良俗,違反了夫妻忠實義務,應認定無效,遂起訴要求確認吳某贈與張某錢財的行為無效,并要求判令張某返還馮某受贈與的全部財產。一審法院認為,吳某的贈與行為部分無效,并判決張某返還馮某受贈與財產的一半份額;二審法院認為,吳某的贈與行為全部無效,改判張某返還馮某受贈與的全部財產。
各地法院對此類案件的認定和審理存在差異,主要爭議焦點或說審理難點為:如何認定該贈與行為的效力及如何處置贈與財產的問題。
(一)意見分歧
實踐中主要存在以下三種不同處理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贈與行為部分無效,返還受贈與財產的一半份額。夫妻共同財產中既包含丈夫的份額也包含妻子的份額,一方處分自身份額的意思表示應為真實。 且此種情形符合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重大事由 ,故第三人可取得一半的財產。
結合本案,該種觀點認為,吳某未經馮某同意私自將夫妻共同財產贈與張某,該贈與行為無效,張某應予返還。張某、吳某的婚外情行為雖違反我國傳統倫理道德和善良風俗,但吳某處分自己財產的行為并不具有違法性,且張某、吳某發生婚外情也并非張某一人的過錯,故對馮某訴請要求張某返還夫妻共同財產中屬于吳某份額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吳某的贈與行為部分有效,張某只需返還受贈與財產的一半份額。另,張某雖為第三者有違公序良俗,但期間也為吳某生育一女,如果支持馮某返還所有財產的主張,對張某有失公平,容易引起吳某對其違反夫妻忠實義務的行為無需承擔責任的不當價值導向。
第二種意見認為:贈與行為部分無效,根據贈與財產的單筆金額酌情返還。夫妻雙方因日常生活需要而處理共同財產的,任何一方均有權決定。 根據夫妻收入及家庭日常支出水平,酌定單筆2000元、3000元以下的贈與為日常生活所需,夫妻一方有權處分,該部分贈與有效,無需返還;單筆超過2000元、3000元的贈與為超出日常生活需要,夫妻雙方應當平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后方可處置,單方贈與屬于無權處分,權利受損的一方有權追回財產。
第三種意見認為:贈與行為全部無效,返還受贈與的全部財產。在夫妻雙方未約定實行分別財產制的情形下,夫妻雙方對共同財產不分份額地共同享有所有權。 夫妻一方擅自將夫妻共同財產贈與第三人,有違公序良俗原則,嚴重侵害了另一方的財產權益,贈與行為全部無效,第三人應全額返還其受贈的財產。
筆者支持第三種意見,具體理由下文闡述。
(二)關于贈與行為的效力問題
首先,贈與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的一種行為。 由于贈與行為屬于諾誠性行為 ,故正常的贈與情況下,贈與人與受贈人一旦達成合議,合同即告成立并生效,對雙方具有約束力。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贈與人在一定情形之下可以主張撤銷贈與,但本案中并非贈與人吳某主張撤銷贈與,而是案外人馮某主張確認贈與無效,且本案也不存在可以任意撤銷或法定撤銷的情形。
其次,分析判斷吳某的贈與行為是否有效,主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的相關規定 ,認定吳某的贈與行為是否存在無效的法定事由。
最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七條規定:“夫或妻在處理夫妻共同財產的權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處理共同財產的,任何一方均有權決定。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對夫妻共同財產做重要處理決定,夫妻雙方應當平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他人有理由相信其為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為由對抗善意第三人。”可見,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如果要對夫妻共同財產作出超出日常生活需要的重大處置,需要經過夫妻雙方共同協商、一致決定。馮某、吳某之間沒有解除婚姻關系,財產共有權的基礎沒有消失。吳某未經馮某同意,擅自將夫妻共同財產贈與張某,該行為一方面損害了馮某基于共有權對全部共同財產享有的支配、管理、投資收益等權利,另一方面,張某和吳某婚外情的行為,妨礙了他人的合法婚姻關系,違反夫妻忠實義務,違背社會公序良俗,張某受贈財產也并非出于善意,故吳某私自贈與張某財產的行為符合認定無效的法定情形。馮某有權以吳某的贈與行為侵犯其夫妻共同財產權為由,要求確認該贈與行為無效,并主張張某返還受贈與的財產。此種情形下,若贈與者吳某贈與后反悔,并主張返還贈與的,一般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