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網絡恐怖主義 邊疆地區 治理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是2020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人文社科類《廣西邊疆地區網絡恐怖主義防范與治理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2020KY35001。
作者簡介:甘麒燕,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輔導員,講師,研究方向:網絡反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D630.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062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恐怖分子通過互聯網搶占網絡輿論陣地,從意識形態領域入手,恐怖主義向網絡空間滲透。恐怖分子通過對我國邊疆地區一些極端分子在網絡上宣傳和招募,實施網絡恐怖心理戰和宣傳戰,對國家治理產生不良影響,也對國家安全的維護構成威脅。
“網絡恐怖主義”這個術語在20世紀90年代,才引起人們的重視。麥克·肯尼認為網絡恐怖主義破壞活動背后不同于黑客行為,而是帶有某種政治、宗教及社會原因。C·布萊恩·福茲指出網絡恐怖主義通常是以集團、組織或國家為主體,具有明顯的政治目的。
我國近年來由于對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安全保護的需要,開始有越來越多的學者對網絡恐怖主義進行研究。蔡翠紅、馬明月指出,互聯網社交媒體廣泛的受眾,利于恐怖組織廣泛撒網招募成員,然后通過互聯網對人員進行網絡暴力展示培訓、恐怖思想的宣傳和行動的指示。朱永彪、任彥認為:網絡恐怖主義指利用網絡為其帶有政治性目的恐怖活動服務,不管采取何種方式,恐怖組織都是利用網絡作為攻擊工具,有目標地進行恐怖主義的行為。
基于以上國內外的觀點,筆者認為網絡恐怖主義,指的是恐怖分子恐怖組織和恐怖分子,把網絡作為實施恐怖主義活動的技術手段,為了實現政治社會或宗教等目的,通過互聯網滲透恐怖主義意識形態,制造民眾恐慌,以危害國家安全、擾亂社會秩序的目的。
(一)網絡恐怖主義具有較強的隱蔽性,監控難度大
網絡恐怖主義犯罪有別于傳統的恐怖活動犯罪,它需要恐怖分子要在網絡操作上具有專業性,能夠利用網絡漏洞、利用木馬病毒對網站及數據信息進行偽裝等進行網絡攻擊等恐怖活動, 以達到難以被發現和逃避受到打擊的目的。恐怖分子使用化名增加了網絡的復雜性,以“過客”身份登錄網站,直接導致網絡恐怖主義的隱蔽性和虛假性,或難以追查到恐怖分子的真實身份,增加了國內反恐活動的難度。
恐怖分子在網絡上發起襲擊時不易引人注意, 相關人員直接 通過互聯網就可以聯絡,利用網絡即可遠程指揮和遠程控制犯罪或者設定延時攻擊, 網絡數據可以隨時進行刪除、修改, 或者設定攻擊時間后, 立即離開現場, 給偵查、取證工作增加難度。因此,監控難度大,執法人員很難追蹤到犯罪分子。由于網絡恐怖主義犯罪分子具有專業化,反網絡意識和能力也較強。
(二)網絡恐怖主義具有較強的蠱惑性,運營成本低
恐怖組織利用網絡技術宣傳、專業化地制作網絡視頻、發送音頻以及圖片,在進行地毯式轟炸般信息傳播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的人員進行精細化劃分,以歡樂和諧的畫面迷惑公眾或者散布和制造一些恐怖消息,引起公眾的恐慌從而造成社會經濟的損失和秩序的混亂,影響社會穩定,具有較強的蠱惑性。通過網絡進行恐怖活動便捷、迅速,恐怖分子,組織實施恐怖活動所產生的成本要低的多, 網絡恐怖主義分子可以遠方操縱,其他成員只要與網絡連接能夠上網,就可以實施恐怖活動,不需要花錢來租賃車輛或雇人去運送爆炸物, 運營成本低。他們只需要敲敲鍵盤或者動動鼠標的低成本會吸引恐怖分子更多地利用網絡,造成社會經濟的損失和秩序的混亂。他們通過識別相關用戶的關注熱點, 發起、推送 (或劫持) 話題標簽以編造和炒作故事, 轉播恐怖信息,對受眾進行意識形態的侵染,對一些人特別是少數民族較多的邊疆地區的意識形態的影響卻很大。
(三)網絡恐怖主義具有較強的破壞性,影響范圍廣
互聯網發展迅猛,網絡恐怖主義犯罪不受地域的影響,可能達成的破壞性就越大。恐怖分子通過網絡進行暴恐視頻的傳播,目的就是引起社會的恐慌,對公眾造成心理上的恐慌。只要是使用網絡的地區就可以造成一定的危害,會使一些人在觀看了這種視頻后,模擬這種行為進行犯罪,從國家重要設施到關鍵軍用設施, 再到公共設施進行破壞。
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 網絡淡化了人們時間、地域、空間等意識思想。恐怖組織和恐怖分子利用網絡的輻射面廣,對政府及現實社會不滿等教唆樹立極端主義思想, 網上的內容信息傳播面之廣大及快速,不分年齡, 不論身份、不管時間、不論地點都可以隨時隨地同時看得到。恐怖組織和恐怖分子利用無國界和傳播速度快等、特點, 進行人員招募,實施恐怖活動等。
(一)廣西邊疆地區“三非”人員數量高居不下
在廣西邊疆地區,陸地邊境線多為山地,邊境線兩側天然便道、暗道和渡口眾多,是毒品犯罪的重災區,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業的境外人員流動近于常態化,大多數“三非”人員愿意為了獲取和追逐高額利潤鋌而走險。而網絡恐怖主義可以通過網絡籌集資金,招募恐怖分子,法律意識淡薄的“三非”人員更容易成為網絡恐怖組織的蠱惑對象,低成本地使用手機轉發恐怖音頻就可以獲取收入,并未意識到給正常的社會秩序造成恐慌,加上屬于“三非”人員對我國的歸屬感以及認同感非常弱,致使他們開展網絡恐怖主義更加肆無忌憚,給邊境安全和國家安全帶來難于消除的隱患。
(二)廣西邊疆地區恐怖邪教活動沒有消停
恐怖分子通常打著扶貧幫困的幌子,對邊疆地區信教群眾進行意識形態進攻的活動此起彼伏。他們利用各種美化后的幌子,拉近廣西邊疆地區民眾距離,降低他們的防備心理。境外敵對勢力利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對邊疆地區信教群眾進行意識形態進攻的活動沒有消停過。在加強與東盟國家經濟合作的同時,廣西邊疆地區必須意識到網絡恐怖主義有組織、有目的地進行滲透的問題。網絡恐怖主義的出現使得廣西邊疆地區恐怖形勢更加復雜,勢必會對“一帶一路”在東盟國家的推進提出挑戰。
(三)廣西邊境地區開發開放滯后
中國與越南是山水相連的鄰邦,由于歷史原因,中越邊境貿易一度中斷。由于經濟發展的失衡,邊疆地區的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之間仍然存在著種種相互矛盾和沖突之處,基礎設施落后,導致投資環境較差,招商引資競爭力弱,缺乏大型產業項目落戶帶動經濟發展,發展上的不平衡在短時間內是不能消除的。倘若我國一些極端分子鋌而走險與東盟國家恐怖分子合作,必定帶來極為不利的后果。
(一)提高網絡平臺準入門檻, 注重輿情引導
實行網絡實名制,提高網絡平臺準入門檻, 在深度和廣度上對恐怖主義信息進行沖淡,對信息發布者進行實名認證。公安機關的網絡安全部門利用計算機分析方法, 提取大量文本語料信息,準確研判、定位、落地排查,將責任落實到當事人, 在源頭上對恐怖信息的發布進行一定的堵截。同時, 應當擴散傳播正確的輿情信息,引入輿情引導機制,化被動治理為主動防控。用正面信息對恐怖主義信息進行沖擊,在短時間內整合電信網絡以及公安網監部門的力量,通過建立輿情的預警、分析、研判、使網民在潛意識里消除恐怖主義信息的影響, 提高辨識能力, 避免公眾受到網絡恐怖主義的影響。
(二)重視邊疆地區公民的網絡反恐意識教育
恐怖組織和恐怖分子不可能主動放棄利用網絡進行實施恐怖活動這塊陣地,我們要充分發揚依靠群眾的優良傳統, 要相信群眾, 依靠群眾,做好邊疆地區公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對網絡恐怖主義活動各種欺騙方法和伎倆的揭露。廣西邊疆地區公民 要做好網絡反恐怖持久作戰的準備,防止他們上當受騙加入恐怖組織或實施恐怖活動,提高全民預防網絡恐怖主義活動思想和能力。
(三)完善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的政策法規
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文件對于恐怖主義、恐怖活動的界定均帶有濃厚的政治性色彩,還沒有形成相對完善的網絡安全法制體系。
另外,我國現階段有關網絡反恐的法律和行政法規很少,在出臺網絡安全法規的同時, 將相關法律精細化,在國內《反恐法》規定內容的基礎上,允許將不斷變化的網絡恐怖主義行為納入法律規定的范圍。同時,為了對可疑人員早發現、早控制、早防范,適應我國防治網絡恐怖活動犯罪的需要,可以及時的與世界反恐怖主義網絡平臺與公安機關的數據庫及時對接。
(四)形成中國與東盟國家網絡反恐的治理合力
打擊網絡恐怖主義活動我國與東盟各國必須形成共識, 做好成員國之間共同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的協調工作。 構建相應的能夠包容、順暢、有序、協作、安全的互聯網治理生態體系環境,各國要從政策和法律上明確加強執法合作,加強交流與合作。廣西邊疆地區與東盟國家的貿易發展,對“一帶一路”發展進程尤為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網絡空間人類命運共同體”,各國應認清網絡恐怖主義極端危害性,根據本國國情探索有效的應對措施,對預防和打擊網絡恐怖主義形成共識規范,共同形成網絡反恐治理合力。
網絡的快速便利,使得恐怖活動的戰場轉移到線上,廣西邊疆地區的發展關系著“一帶一路”的建設進程,東盟國家反恐精力不足。因此,中國更應積極加速投入網絡反恐的應對當中,成立網絡反恐技術團隊,完善應對網絡恐怖主義的相關法律,做到早預防、早治理,維護廣西邊疆地區的和諧穩定,進而維護國家的安全穩定。
參考文獻:
[1]程琳.研究網絡恐怖主義活動特點 構建打防管控立體化體系[J].網信軍民融合,2018(11):16-17.
[2]閆雨.我國網絡恐怖主義犯罪的立法規制與治理[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66.
[3]倪琳琳.網絡恐怖主義犯罪治理對策研究[D].甘肅政法學院,2019:9-10.
[4]王娜,薛阿敏.試論網絡恐怖主義及其應對之策——以中亞地區為視角[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5(2):12-19.
[5]陳翼凡.論新媒體視角下網絡恐怖主義的傳播與防范[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18(3):96-100.
[6]李濤.總體國家安全視角下網絡恐怖主義犯罪防控研究[J].中國刑警學院學報,2019(4):7-11.
[7]謝貴平.認同建構與邊疆民族地區社會安全治理[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9(9):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