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男女平等 《共產黨宣言》 自由發展 婦女主體意識
作者簡介:吳金芝,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本科生。
中圖分類號:A8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112
“如果少了婦女的酵素,相信了解歷史的人都十分清楚,那些偉大的社會變革是不可能完成的。”[1]換句話來說,人通過參與社會這一重要途徑,來得到社會認可、承擔社會功能、實現社會價值。婦女在社會發展中起著巨大的作用,婦女的社會地位是衡量一個社會進步發展的重要指標。
(一)男性與女性的生理性別差異
生理性別指的是生物學意義上的人體差異,這是人與生俱來的性特征,不因人的種族、民族、地域或者國別而有所差別。男性與女性在生理機能上天生存在差異,例如體貌形態特征不同、生殖功能不同、體力差異等。男女普遍存在著自然的生理差別,不因人的意志而轉移。
(二)男性與女性的社會性別差異
男性與女性的社會性別差異,這是當代婦女理論的核心概念和女權主義學術的中心內容。“社會性別”概念形成于20世紀60年代女權主義第二次浪潮時期,倡導追求男女平等和社會公正,應對現存的男女不平等問題。它不同于生理性別,指的是以社會性的方式構建出來的社會身份和期待,是人的基本社會屬性之一。[2]社會性別差異并非天生存在,而是后天形成的,是物質生產關系、政治思想文化、社會歷史變遷等因素相互作用產生的結果,具有動態性、歷史階段性、社會性等特征。
(三)男女平等在中國的法學定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生活等各個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實現男女平等的現實要求,不是強調男女在生理意義上的平等——女人男性化,忽視女性與男性生理差別,而是從社會性別的角度出發,思考男性與女性在權利、責任、機會與成果等方面上的平等。
(四)馬克思主義男女平等思想及其發展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論及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使女性在經濟上獲得一定獨立以及批判粗陋的社會主義的“公妻制”等女性問題;恩格斯寫就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揭示女性地位下降、女性被男性奴役的直接原因是私有制的產生。馬克思、恩格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剖析剝削階級與被剝削階級斗爭的演變、分析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探索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致力于全人類的解放事業,那么就不可避免的要關注女性社會地位不平等、婦女解放等問題。
馬克思主義中男女平等思想,在當代中國集中表現為馬克思主義婦女觀。20世紀90年代中國提出明確定義:馬克思主義婦女觀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婦女的一些基本問題做出科學分析的理論。[3]馬克思主義婦女觀是普遍原理與特殊實際相結合下的思想產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中國現實社會問題而產生的婦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研究人類發展過程中婦女面臨的社會問題。
(一)社會分工關系中男女社會地位
原始社會早期實行以母系氏族關系為主的“群婚制”。在原始社會后半時期,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物質財富出現剩余,私有制產生,社會大分工出現,男性家庭地位迅速變高,男女關系在社會關系中的主導作用產生重大變化,人類開始從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
農業社會以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化大分工持續開展,導致女性的社會地位不斷下降,女性逐漸淪為男性的附庸。農業社會中,土地耕作對精壯的勞動力的需求大,女性與男性在體力上存在自然差別,于是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的男性,地位不斷提升,女性在家庭的付出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女性作為生育工具而存在,在社會分工的發展中逐漸喪失主體性地位。
資本主義工業社會中,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展下,社會階級逐漸分化成兩大根本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資本具有獨立性與個性,但是個人卻沒有獨立性與個性。無產階級受資產階級壓迫,在無產階級隊伍中,女性較男性而言,除了與男性受同樣的生產關系的制約,還受到更多社會文化思想觀念的約束,社會地位不平等。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反駁資產階級責備無產階級實行公妻制時談到:資產者的妻子被看作是“生產工具”[4]。資產階級中的資產者,大部分是男性,資產階級中大部分女性是男性資產者的“生產工具”。在資產階級隊伍中,女性較男性相比,仍處于不平等的地位。從本質上來說,資本主義社會中大部分女性都是資本增殖的工具,不作為主體性的人而存在。與大部分男性相比,社會地位更低。
在社會生產勞動層面,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男性與女性在社會分工層面上的差異越來越小。在無產階級隊伍中,“手的操作所要求的技巧和力氣越少,換句話說,現代工業越發達,男工也就越受到女工與童工的排擠。對工人階級來說,性別與年齡的差別再沒有什么社會意義了。”[5]無產階級女性逐漸融入到時代大背景中,在資本主義社會分工中占據一席之地,參與到社會生產之中。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變革、社會分工的發展、機器的使用,體力勞動不再是社會主要勞動形式,腦力勞動的類型豐富多樣化,同時為女性爭求社會意義上男女平等地位創造了物質條件。
(二)資本主義社會對兩性關系的認識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主要從階級層面,剖析資本主義社會中兩性關系。在人與人的關系上,馬克思認為,資產階級使人與人之間只剩赤裸裸的利害關系、冷酷無情“現金交易”;在家庭關系上,馬克思也強調資產階級將家庭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6]馬克思從階級角度分析兩性關系以及兩性組成的家庭關系,是純粹的金錢、利益關系。馬克思揭露私有制社會資本主義制度下男女關系的本質。
(三)共產主義社會對女性地位的構想
男女社會地位不平等是私有制、人的異化等導致的結果,反映了人的本質受到束縛,人無獨立性與個性,人的片面、不充分的發展。馬克思設想的階級與階級對立消失后的“聯合體”,要實現“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共產主義要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實現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人與人和諧相處。在共產主義對勞動異化消除后的社會關系下,沒有階級的剝削與壓迫,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沒有區分,勞動成為人全面發展的手段,人們的思想水平得到極大提升,這時男女兩性之間這種平等的社會地位才能真正實現。恩格斯指出:“解放婦女,必須讓女性重新回到公共事業”。[7]這意味著婦女要通過從事社會化的勞動生產活動,加強政治參與、社會參與,爭取女性的尊嚴與社會地位;社會要重視家庭勞動的重要性,尊重婦女對家庭的付出。
(一)當代中國男女地位出現的社會問題
中國雖然將男女平等作為基本國策寫入憲法之中,男女平等擁有法律、制度上的保障,但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法律規定與現實生活中的男女平等還是存在很大的差距。舊傳統道德思想還在部分地區的社會風俗中占有一定的影響,例如重男輕女觀念、高額婚嫁彩禮標準、“男主外、女主內”思想等等。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但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這些舊思想殘余也符合馬克思探索出的人類社會發展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的特征。當下中國社會女性地位問題主要表現在女性就業性別歧視、務工與家務雙重負擔、勞動權益保障缺失、政治與社會參與不足等方面。
(二)《共產黨宣言》中男女平等思想的現實意義
1. 認識論層面——重歸包括私有制、社會分工等本質問題的考察
男女平等問題的研究應該透過現象把握其本質。社會上將男女不平等問題簡單歸因于舊有傳統思想觀念殘余,思想觀念落后是造成男女不平等的根本原因,本末倒置。例如性別分工觀念,男性主要在外打拼事業、賺錢養家,而女性職責是照顧家庭,完成家庭勞動,長此以往社會形成“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只看到男性從事物質資料生產勞動,忽略女性從事家庭勞動的艱辛。應堅持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根本表述與優先指向,從私有制、生產方式、社會分工等問題出發,剖析當下紛繁復雜的社會現實,挖掘社會觀念現象背后的物質因素,重歸包括私有制、生產關系、社會分工等本質問題的考察,同時要回歸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原著中把握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與時俱進,豐富馬克思主義婦女觀。
2. 方法論層面——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
成功的實踐離不開正確的思想與方法作為指導。馬克思與恩格斯在分析婦女問題時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方法,他們通過對女性問題產生的過程與地位的變化進行研究,逐漸發現了女性問題和女性運動的一般規律的觀點與方法。[8]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進行革命以來便十分重視婦女的社會力量。1922年中共“二大”召開,通過了《關于婦女運動的決議》,顯示出共產黨對婦女運動的高度重視。[9]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婦女能頂半邊天”是中國人民的口號。“中共十八大”首次將男女平等作為基本國策寫入報告中。歷史證明,自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與建設事業以來,堅持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分析方法,針對中國具體現實狀況,關注男女平等、婦女解放等問題。雖然我國社會婦女解放事業還存在問題,但總體上已經取得較大進步。男女平等問題是多方面因素導致的問題,不能只從一個或者幾個角度去考慮,應該用系統的、全面的觀點在具體的社會情境下去探尋問題的根源,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
3. 現實性層面——婦女積極增強主體意識
當代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下,科技水平不斷提升,社會化大生產分工對體力勞動需求逐漸降低,腦力勞動比重逐漸上升。婦女要增強主體意識,努力提升自身文化水平,培養自身專長技能,積極走向社會,參加物質生產活動,提高經濟參與和政治參與能力;同時社會還要積極探索,建立家務勞動社會化服務事業,促進社會形成對家務勞動付出的普遍認知,尊重婦女,關愛婦女。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571.
[2]王麗華.社會性別意識在20世紀的變遷與回歸[J].浙江學報,2000(5).
[3]江澤民.全黨全社會都要樹立馬克思主義婦女觀[N].人民日報.1009.03.08.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張文姬.馬克思的女性觀及其當代意義的審視[D].南昌大學,2017.
[7]王蕾.從樸素的平等到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的確立——中國社會性別觀的形成與變遷[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