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樂欣 呂凡
摘 要:促進農村土地經營權的合法流轉對提高農業效率有利,也是保障農民權益的必要方式,合理定價是農地經營權流轉的重要前提,而傳統的流轉方式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本文通過設計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的多單位VCG競標交易機制并以此形成交易市場,能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該機制滿足激勵相容約束和參與理性約束,能夠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最大化農村土地資源的集中和有效利用。
關鍵詞: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規模化經營;競價機制
中圖分類號:[S-9]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0530058
引言
農村土地流轉的本質是不改變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將土地經營權(所有權)在各個主體之間進行轉移[1],流轉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余期限[2]。基于全國26個省區的抽樣調查顯示,現階段超過1/2的農戶表達了對擴大土地經營規模的意愿,構建農地經營的“退出”機制及土地經營權的產權流轉市場,激勵農業資源稟賦及較強行為能力的農戶擴大其土地經營規模具有關鍵意義[3],從全社會的角度來看,農地資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在2013年和2015年對29省全國農戶調研的數據顯示,農地流轉市場發展迅速,農地由碎片化向集中化轉變趨勢明顯,參與農地流轉的農戶比例由2013年的24.1%上升至2015年的31.4%;農戶戶均土地經營面積從0.55hm2上升至0.86hm2;土地經營規模在0.67hm2以下的農戶比例從83.58%下降至76.87%[4]。在農村土地經營應國家取消農業稅后實現增長的前提下,農村土地利益分配導致的糾紛呈現上升趨勢,制定合理的農地流轉價格是公平合理的農地流轉市場的關鍵要素。
農村產業化背景下,通過農地市場價值的發現,科學合理確定農地流轉價格,并在農地承包人之間合理分配收益,從而保障農民權益的前提條件。農地耕種的價值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包括經濟和技術原因,導致土地對各轉出和轉入方均表現出不同的市場價值,從2方面因素和合理的交易機制共同決定了農地經營權的流轉價格。目前的主要流轉方式是討價還價,但該模式交易成本高,政府制定價格又面臨信息不對稱問題。對競標交易機制進行研究的是拍賣理論,競標交易機制通過在賣出方或第三方市場組織者設定的市場交易規則下,競標方通過自主競標來實現交易。本文通過競價交易機制的設計來突破農戶對土地的價值信息及交易能力,最大化農戶的收益并促進農村產業的發展。
1 問題描述
農村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的前提是轉入方對農地的價值估值≥轉出方對農地的價值估值。當對價值估值的轉入方贏得交易時,就實現了資源的有效配置。當前土地流轉存在主要挑戰包括缺乏對規模經營主體經濟能力甄別及運營效率激勵;農地流轉的市場化配置資源的能力較弱,同時交易中面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導致農民議價能力弱,從而無法保證其收益。有效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交易機制需在3個方面表現出對市場交易效率的改善:準確評估土地經營的價值;讓土地經營權流向能發揮其最大價值的經營者處,發揮土地的經濟效率;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是以流轉土地的產權由集體成員共同所有,而經營權在一定期限內市場化轉讓為基礎。為保障農戶權利及收益,贏標人的支付將按照各投標人報價按比例分配給所有投標農戶。該支付和收益分配機制在保障了農戶權利的同時,按農戶的貢獻對其進行補償,這樣不僅可以確保農戶報價時說真話,還可按貢獻大小對農戶進行補償,體現了機制的公平性。通過引入競價交易機制來突破農地流轉交易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提升土地流轉價格,構建新的市場框架。
2 競價模型
假設農地經營權交易市場中有P個單位的同質農地經營權需流轉出售,N個企業或個人參與轉入報價,一個市場組織者負責設計交易機制。每個轉入方只能獲得一單位農地經營權,每個轉入方i報出一個報價v-i,每個轉入方對一單位農地經營權價值的真實估價為vi。對有多單位交易需求的農戶,可將其虛擬成多個交易農戶的方式來處理,且有多個單位交易需求的每農戶對每個單位流轉土地做一次登記。本文設計的競價機制包括激勵相容約束,即競標者說真話是占優策略,在此基礎上,交易機制就突破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為資源有效配置提供了基礎;參與理性約束,即競標者參與此機制不比不參與此機制的收益更低,就是參與此交易機制時,理性參與者的收益不為負[5]。本文競標機制采用的是VCG競價機制,該機制保證的說真話為競標者占優策略的原理是競標者的報價僅決定了報價者是否贏得交易,而其支付由其他競標者的報價決定。
2.1 分配規則
2.1.1 贏標規則
報價高者贏標,當將N個轉入方的報價由高到低排列(則前P個轉入競標報價方贏標):v-1≥v-2≥……≥v-p≥v-p+1≥……v-N。
2.1.2 支付規則
贏得交易的轉入支付所有失標的競標方中的最高報價,即贏標者支付pj=v-p+1(因有P個單位的農田需要流轉,所以失標的轉入報價人中的最高報價用pj=v-p+1表示);當轉入方j失標,支付為零。
2.2 競標方占優策略證明
當轉入方采取高報策略,競標轉入方j的報價高于其真實估值時,即v-j>vj。當轉入方按真實估值進行報價,即v-j=vj,贏標時,其提高報價將仍然贏標,而支付不變,此時高報沒有意義;轉入方按真實估值進行報價,即v-j=vj,失標時,其提高報價將可能贏標,由于其按真實估值競標將失標,所以其提高報價贏標時,其支付是由高于自身估值的另一競標方的報價決定,此時競標轉入方j的支付將高于自身的估值,其效用為負,高報將導致其收益由零變為負,所以此時高報為劣策略;若高報后仍然沒贏標,此時高報沒有意義。
當轉入方采取低報策略,競標轉入方j的報價高于其真實估值時,即v-j
綜上所述,當競標者不知道自己以真實估值為報價進行競標將贏標或失標時,轉入競標方采取高報或低報策略均不占優,低報降低了中標概率,而高報可能面臨負效用,所以轉入競標方的占優策略為說真話,即v-j=vj。
當競標者同時由于轉入競標方的支付總是低于自己對轉入土地的真實估值,即當競標者采取占優策略時,其收益將大于零,即大于其不參與此交易時的收益,所以本機制是滿足參與理性原則的。
2.3 算例
為了解決農村土地集中產業化經營的問題,農村可以以村集體為單位,將有轉出意愿的農戶集中起來,把分割的農地進行整合,然后將所有供轉出經營權的土地進行較大面積的分割。如,以0.67hm2為1個單位,再將0.67hm2單位的土地經營權進行競拍轉出,村集體再將流轉收入分配給轉出農戶。假設有5個村集體提出5個單位的農地經營權需要流轉,10個企業或個人參與競標,10個企業報價分別為v-1=6;v-2=8;v-3=9;v-4=8.5;v-5=6.5;v-6=7.7;v-7=6.8;v-8=8.3;v-9=7.2;v-10=7.5。按分配規則,排前5位的最高報價贏得交易,即v-2=8;v-3=9;v-4=8.5;v-6=7.7;v-8=8.3贏得交易;按支付規則,贏得交易的轉入方的支付均為7.5。
3 結論
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競價交易模式突破標價導致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政府對相關市場的規制常采用直接干預的傳統方法,通過引入機制設計的方法,來使得規制對象主動采取符合政府目標的策略,推動政府規制由直接干預向規制引導方式轉變,提升治理水平。但現有定價模式對土地潛在價值挖掘程度尚淺。本文通過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交易VCG機制設計的應用方面改善該市場的效率,并證明說真話是轉入方的占優策略,從而豐富及完善我國現有的農地流轉機制,從而構建公開、公平、高效的農村土地流轉市場。
參考文獻
[1] 劉瑤.我國農村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以X市X村為例[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0(S2):11-13.
[2]農業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Z].2016.
[3]凌莎.農戶規模經營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基于全國26個省區的抽樣問卷調查的思考[J].農村經濟,2014(04):96-100.
[4]何欣,蔣濤,郭良燕,甘犁.中國農地流轉市場的發展與農戶流轉農地行為研究——基于2013—2015年29省的農戶調查數據[J].管理世界,2016(06):79-89.
[5]Vijay Krishna. Auction Theory[M]. Academic press, 2009:145-155.
(責任編輯 常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