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法人》全媒體記者 彭飛
3 月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要求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 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要注重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3 月21 日,工信部發布《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被列為頭號任務,從加快新基建等6 個方面出臺20 項具體舉措。
自此,新基建正式按下快進鍵。目前,在多個省份陸續發布的2020 年重大投資項目中,新基建占相當比重。
那么,在政策加持、市場聚焦、新舊融合的黃金窗口期,如何走好“法治新基建”之路?
對此,資深工程專業律師王文杰認為,法治新基建的品質取決于法治政府的品質。對于新型基礎設施的投資,政府應該致力于為市場提供更好的服務——提供規劃、標準、法律,提升政府信息的透明度,聯通各個部門的大數據并逐漸向市場開放。在此基礎上,可以更大地推動和激發市場對新型基礎設施的投資動力,無論對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還是社會治理水平提升,都是極為重要的先決因素。

資料圖片
4 月20 日,國家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伍浩在經濟運行例行發布會上,首次明確新基建三大范圍:一是信息基礎設施,二是融合基礎設施,三是創新基礎設施。
伍浩表示,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加強頂層設計,研究出臺推動新型基礎設施發展的有關指導意見;優化政策環境,以提高新型基礎設施的長期供給質量和效率為重點,修訂完善有利于新興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準入規則;抓好項目建設,加快推動5G 網絡部署,促進光纖寬帶網絡的優化升級,加快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建設。穩步推進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智能+”升級。同時,超前部署創新基礎設施;通過試點示范、合規指引等方式,加快產業成熟和設施完善。推進政企協同,激發各類主體的投資積極性,推動技術創新、部署建設和融合應用的互促互進。
北京德和衡律師集團PPP 專業委員會執行主任、財政部PPP 項目法律入庫專家胡山峰認為,法治新基建應納入國家治理體系統籌考慮,而法治新基建的實施,需要國家發改委的推動,也離不開其他部委的協調和共同努力。因此,構建法治新基建需要在啟動實施階段出臺指導意見等政策,更需要在時機成熟時盡快出臺法律效力更高的部門規章、行政法規甚至全國人大通過法律加以規范和保障。
新基建如何進一步優化,避免走傳統基建走過的彎路?
王文杰在接受《法人》采訪時表示,避免走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的老路,需要做到宏觀調控、中觀規劃、微觀治理相互協調統一。
新基建問題的提出,涉及新的經濟發展方向。首先要從宏觀經濟政策上對新基建進行整體政策部署,目前新基建的頂層政策設計已經漸具雛形,相關部委也在進一步具化;下一步要關注規劃問題,項目投資都是從規劃開始的,對于新基建的規劃也要納入到法律規制之下,從而避免出現政府包辦、一哄而上、投資過剩、項目爛尾等問題。另外從微觀社會治理上,新基建的高效率、高效能運轉,需要地方政府提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識,積極發揮社會治理能力,堅決不追求大水漫灌的政績。
胡山峰亦認為,新基建成為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政府應發揮項目投資的引導作用,為新基建上馬提供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支持,但這不等于政府包辦,要將市場的事情交給市場去辦。各地在推出新基建項目時,要做好前期的調研和論證,避免盲目和跟風。此外,項目不在于“多”而在于“特”,要體現本地域的產業特色和優勢,避免項目趨同而缺乏競爭力。
“政府應該把解決妨礙市場投資積極性的問題作為重中之重,要著力解決社會資本在投資過程中遇到的堵點、難點、痛點,如營商環境不夠完善、政府誠信缺失、換屆不利影響等問題。”王文杰建議,在新舊基建融合的轉型環節,政府部門還應下更大功夫去解決市場投資中遇到的障礙和問題,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降低投資風險,為市場創造良好條件,為社會創新營造信心。
王文杰進一步表示,除了加強政府監管之外,還要發揮社會服務機構的積極作用。嚴控風險要從源頭開始,在前期項目可行性論證環節,需要加強經驗豐富的咨詢機構參與,比如前期論證服務、全過程造價咨詢控制等。
胡山峰認為,新舊基建融合中政府應做好“守夜人”的角色,重在政策引導和監管。政府在保障重大國家戰略和基本公共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對社會資本放開特定行業的市場準入,比如國家電網混改特高壓首次放開帶來了很大的市場投資空間,同時政府應用好土地并引導基金、稅收等政策,簡化投資項目辦理程序。
“政府還應做好新基建項目的監管,嚴控風險,重點做好同類項目在不同地域的布局,從整體上做到布局合理,優勢互補。”胡山峰說,另外從立項源頭上要加強項目實施監管,防止有些項目打著新基建的幌子實際并無新基建的內核,難以發揮經濟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