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偉,馮德偉,覃紅梅,韓宏明,謝曉航
(廣西輕工業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廣西南寧 530031)
能源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目前我國已成為了世界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隨著經濟總量的迅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能源需求將持續增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于2007 年發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指出“增加能源供應、保障能源安全、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明確地指出“生物液體燃料是重要的石油替代產品,主要包括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2017 年9 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十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到2020 年,在全國范圍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屆時燃料乙醇消費量預計將達到1300萬噸/年[1],對生產原料的需求也將會急劇攀升。目前我國生產燃料乙醇的原料主要是玉米、稻谷、小麥等糧食原料以及木薯、甘薯、糖蜜等非糧原料[2]。隨著社會對燃料乙醇需求的大量增加,生產原料必將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因此,持續對乙醇生產原料多元化的探索勢在必行。
沙棗(Elaeagnus angustifoliaLinn),別名七里香、銀柳、香柳、刺柳、桂香柳、紅豆等。沙棗樹是一種經濟型樹種,集多種功能于一身,其花、果、枝、葉均具有開發利用價值,已在食品、造紙、藥物、飼草、木材等多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同時,沙棗樹又具備了抗風沙、耐干旱、耐高溫、耐鹽漬、耐瘠薄、易繁殖、適應性強的特性,是改造干旱、鹽漬地、沙地、荒地等造林用優選樹種之一[3]。在我國東北、華北、西北等地區,已大量種植用于防風固林,自然資源極其豐富。其中成熟沙棗果實總糖含量高達60%左右[4],非常適合用于發酵生產乙醇,并且由于成熟沙棗果實只含糖不含淀粉,因此無需經過液化、糖化等工序,非常適合采用生料發酵工藝,可節省大量的能源消耗。隨著我國全面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時間到來,繼玉米、木薯、稻谷、小麥、糖蜜等原料后,沙棗可成為燃料乙醇的一種新的有效生產原料。
本研究從實際生產的角度出發,以沙棗為原料進行生料發酵工藝的研究,探討沙棗生料發酵的影響因素,為生產提供參考,以確定沙棗原料發酵生產乙醇的發酵工藝條件,也為乙醇生產原料的多元化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1.1 材料
菌株:活性干酵母(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原輔料:沙棗果,產于新疆,經測定總糖含量為60.23%。
試劑及耗材:糖蜜,經測定錘度為84.5°Bx,總糖含量為48.72 %;抑菌劑,克菌靈(廣西南寧萬宇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用量10 g/m3醪液);酶制劑,果膠酶,酶活力5 萬U/g(南寧龐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營養鹽,硫酸銨。
1.2 實驗方法
1.2.1 乙醇發酵實驗
取160 g 沙棗粉(經粉碎機粉碎過Φ1.8 篩網),活性干酵母0.08 g(按原料的萬分之五計,經活化后加入),硫酸銨2 g,克菌靈0.008 g,加入1000 mL 三角瓶中,按不同粉水比加入水,充分混合均勻,用紗布扎好瓶口,放入32 ℃恒溫培養箱內進行發酵。發酵前期間歇搖瓶,觀察發酵情況,并記錄CO2失重數據。
1.2.2 總糖與殘糖的測定方法
總糖和殘糖的含量采用DNS法測定[5]。
1.2.3 成熟醪酒精含量的測定方法
取100 mL 成熟醪液于1000 mL 蒸餾瓶中,加入100 mL 自來水。然后蒸餾出100 mL 淡酒液,利用精密酒度計和溫度計測量此溶液的乙醇濃度及溫度,查表進行酒精度校正[6]。
1.2.4 揮發酸的測定
吸取蒸餾出來的淡酒液50 mL 放入250 mL 三角瓶中,加入0.1%酚酞指示劑2 滴,用0.1 mol/L 濃度的NaOH 溶液滴定至溶液變粉紅色,10 s 不褪色即為終點,記錄耗用的NaOH 溶液毫升數(V),計算出揮發酸的含量[6]。
揮發酸含量(g/100 mL)=0.012 V
2.1 不同粉水比對發酵結果的影響
不同的發酵濃度在實際生產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粉水比過低,成熟醪液的酒精濃度偏低,造成設備利用率低;蒸餾的蒸汽單耗偏高,而粉水比過高,醪液濃度高,流動性差,不利于物料的管道輸送,同時,醪液濃度高,發酵速度慢,成熟醪殘糖偏高,物料的利用率下降,造成綜合經濟效益差。

表1 不同粉水比對發酵結果的影響
從表1 可以看出,成熟醪的酒精度隨著粉水比的提高而提高,而當粉水比達到1∶2.5 時,由于粉水比過高,物料已經是半固態的狀態,流動性極差,在實際生產中已經無法進行管道式的輸送,因此,粉水比應該控制在1∶2.8以下比較合適。
2.2 抑菌措施對發酵結果的影響
由于生料發酵工藝沒有對原料進行蒸煮處理,原料中帶有很多雜菌,因此生料發酵工藝對雜菌控制要求較高,發酵成功與否,與控制雜菌的措施密切相關。
從表2 可以看出,空白組的揮發酸的升酸差最大,酒精度最低,殘糖最高,而使用克菌靈組揮發酸的升酸差最小,酒精度最高,殘糖最低。說明雜菌的控制措施對生料發酵至關重要,對發酵結果影響很大。因此,在生料發酵工藝中,必須采取有效的雜菌控制措施,才能保證發酵順利高效進行。

表2 不同抑菌措施對發酵結果的影響

表3 生料發酵與熟料發酵對發酵結果的影響
2.3 生料發酵與熟料發酵對發酵結果的影響
在有效抑菌措施保證的基礎上,展開了生料發酵與熟料發酵(即將拌勻的物料在水浴升溫至90 ℃,并維持1 h)的對比,考查兩種發酵方式對發酵結果的影響。
從表3 可以看出,發酵前期熟料發酵工藝的CO2失重速度比生料發酵工藝快,但發酵結束后,CO2失重、酒精度、揮發酸和殘糖等指標沒有明顯的區別,同時在發酵和蒸餾過程中觀察到,生料發酵形成的氣泡上升的高度比熟料發酵的要稍微高。這種現象與沙棗果肉中果膠含量高達1.2%左右有關系[7],造成醪液黏度較高的結果。果膠是一種高分子有機物,耐熱性比較差,熟料發酵時,當將醪液加熱至90 ℃時,果膠結構被破壞,醪液黏度下降。從發酵結果看,生料發酵與熟料發酵沒有明顯區別,但生料發酵工藝與熟料發酵工藝對比,在實際生產中可節省大約25 %的煤耗和電耗以及5 %左右水耗[8],節能效果明顯,具有很好的推廣應用意義。
2.4 果膠酶對發酵結果的影響
果膠酶是一種多酶復合物,它通常包括原果膠酶、果膠甲酯水解酶、果膠酸酶,果膠酶在乙醇發酵中可起降低原料黏度的作用,果膠酶水解果膠主要生成β-半乳糖醛酸。通過添加不同劑量的果膠酶,測定其對發酵結果的影響。
從表4 可以看出,不同的果膠酶添加量對乙醇的發酵結果沒有明顯的影響,而在發酵和蒸餾過程中觀察到,隨著果膠酶添加量的增加,產生氣泡的量有所下降,說明果膠酶對降低原料的黏度有一定作用,但對最終產乙醇結果沒有影響,因此,在實際生產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無需添加果膠酶。如發酵過程產生氣泡量大,添加少量消泡劑即可解決。

表4 添加不同劑量果膠酶對發酵結果的影響
2.5 沙棗與糖質原料混合發酵的影響
由于沙棗本身的特點,單純使用沙棗進行乙醇發酵時,粉水比不能過高,造成發酵成熟醪酒精度偏低,在實際生產中,噸乙醇的蒸餾耗汽量會比較高,不利于控制生產成本。因此,采用沙棗與其他糖質原料混合發酵的方法,能有效提高成熟醪的酒精度,降低蒸汽單耗。

表5 不同沙棗+糖蜜比例混合發酵的結果
從表5 可以看出,通過添加糖蜜進行混合發酵,成熟醪液的酒精度有了較大的提高,在實際生產中,酒精度每提高1 %vol,可節省蒸汽15 %~20 %[9],節能效果明顯。在實際生產當中,也可以根據原料的存量等情況,在保證混合液流動性的前提下,調整兩種原料及水的比例,以達到最佳的發酵結果,從而節省蒸汽耗量,降低生產成本。
3.1 從節能角度出發,沙棗適合采用生料發酵工藝生產乙醇,與熟料發酵、是否添加果膠酶等因素,其發酵結果沒有明顯區別。
3.2 采用生料發酵工藝需要采取有效的雜菌抑制措施,否則易感染雜菌導致醪液酸敗,造成物料的損失。
3.3 建議沙棗原料與糖蜜等糖質原料進行混合發酵,可有效提高成熟醪酒精度,從而降低蒸餾蒸汽消耗量,降低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