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夢,方 堃,孫 盈,徐紹榮,楊曉杰,潘立臣
(中國農業大學煙臺研究院,山東煙臺 264670)
中國是世界酒類生產、出口以及消費大國,中國白酒不僅是食品飲料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凝聚中華民族精神、文化與物質的文化產品。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可知,2018年我國白酒產量為871.2 萬千升,1445 家白酒企業實現5363.83 億元銷售額,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05—2012 年,通過對產業以及產品結構的調整,中國白酒業實現了連續8 年的迅速增長。白酒業發展雖然取得了巨大成績,但依然存在著產能過剩、產品結構不合理、包裝過度等問題。自2012 年國家出臺“三公消費”限制政策以來,以高端產品為主的白酒業遭到了沉重打擊。為應對挑戰,快速響應多元化、個性化、層次化的消費需求,白酒業產業結構、經營模式、盈利效率等方面的改革創新勢在必行。本文通過構建白酒業財務評價體系,借助SPSS20.0軟件提取指標體系主成分,計算綜合得分并進行分析,為白酒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依據。
白酒上市公司財務制度規范,信息完整,透明度高,對白酒業現狀、發展趨勢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故選取白酒類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根據新浪財經白酒類股票信息,截至2018 年12 月31 日,滬深白酒上市企業共21 家,為保證樣本的可信性和代表性,本文剔除了被標記ST、*ST 的白酒類上市公司以及酒類收入占企業總收入小于10 %的公司。本文所選取的樣本包括18 家白酒類上市公司,分別為舍得酒業(SH600702)、五糧液(SZ000858)、山西汾酒(SH600809)、瀘州老窖(SZ000568)等公司。
梳理國內外學者關于企業財務方面的研究成果發現,對于企業財務狀況進行描述的指標主要有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非財務指標缺乏一定的標準,難以量化。根據科學性、完整性、可獲得性的原則,本文選取財務指標進行研究。單一的財務指標不能完整反映企業的現狀和發展狀況,故設置綜合性財務指標體系,選取5 個一級指標和10 個二級指標,具體指標及構成見表1。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對我國白酒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進行分析。對多指標體系進行分析時,指標間通常具有一定的相關性,運用因子分析可以將多個指標降維、整合為少數幾個綜合指標,即將幾個密切相關的指標分組到同一類別中,經過處理后可以用較少的幾個公因子來反映原始資料的大部分信息。
在進行分析前,本文將所得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然后對數據進行KMO 和Bartlett 球形度檢驗,檢驗結果見表2。由表2 可知,KMO 值大于0.6,Bartlett 的球形檢驗近似卡方值為228.825,對應的顯著性水平為0.000,故通過檢驗,表明數據適合采用因子分析法。

表2 KMO與Bartlett 檢驗
根據原始特征值>1 的原則,共提取3 個公因子(見表3)。由表3 可知,3 個特征值分別為5.499、1.780、1.120,方差貢獻率分別為49.519 %、17.572 %和16.894 %,累積貢獻率高達83.984 %,說明原始指標可以被公因子很好的表達。
采用最大方差法對初始因子載荷矩陣進行因子旋轉,旋轉后的因子系數明顯向兩極分化,更有實際意義。對旋轉后的因子進行分類,將10 個二級指標綜合為3 個,并結合二級指標的涵義給3 個公因子命名(見表4)。由表4 可知,利潤總額、營業收入、股東權益、每股收益、銷售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在公因子1 上載荷較大,體現了公司的增值能力,故將公因子1 命名為盈利能力因子。流動資產周轉率、營業周期在因子2 上載荷較大,該因子反應了公司的營運能力,故將因子2 命名為營運能力因子。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率、流動比率在因子3上負荷較大,該因子反映企業未來的成長能力,故將其命名為成長能力因子。

表3 因子分析的總方差

表4 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
采用回歸法計算上市公司各因子得分,見表5,3個因子的得分函數分別為:
根據各個公因子得分,再以各個因子旋轉后的方差貢獻率作為權數,構造白酒業上市公司財務指標綜合得分評價模型為:

表5 因子得分系數矩陣
這里,F 代表公司財務指標綜合得分,并對公因子及綜合得分進行排序,結果見表6。
盈利能力因子(F1)的權重為58.96 %,遠高于營運能力因子(F2)和成長能力因子(F3)權重之和,綜合得分排名前5 位的企業,其盈利能力因子得分排名均位于前6 位,說明盈利能力是影響白酒企業財務狀況的首要因素,也是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基礎和保障。舍得酒業、酒鬼酒、今世緣、水井坊、山西汾酒等酒企雖然有著比較強的運營能力或成長能力,但因其盈利能力較差,導致綜合得分排名居中。
營運能力因子的權重為20.92 %,其值略高于成長能力因子的權重。由得分排名可知,雖然山西汾酒、古井貢酒等企業盈利能力和成長能力都比較強,但是因為營運能力較差,導致這些企業的財務綜合得分排名居中,意味著企業要想發展壯大,良好的營運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營運能力較差會導致企業不能較好地進行組織、管理、協調,也不利于投資者進行科學地決策。

表6 18家白酒類上市公司公因子與財務綜合得分及排名
成長能力因子的權重為20.12 %,由其得分排名可知,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3 家企業該因子得分排名居中,但這些企業盈利能力和運營能力比較強或非常強,因此這3 家企業財務綜合得分排名位居前5 位。這類企業在今后的發展中需要繼續關注成長能力因子分項指標,為企業的長遠規劃發展提供保障。
由財務綜合得分排名可知,排名前4 位的企業,大部分公因子排名非常靠前,個別因子居中。排名后4 位的企業則相反,大部分公因子排名非常靠后,導致綜合得分不理想。一個企業的財務綜合能力會隨著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而有所改善,因此,每個酒企既要看其財務綜合得分及排名情況,也要看分項因子得分及排名情況,對于強勢因子需要繼續發揮、保持其特長和優勢,不斷提高其分值;對于弱勢因子,需要尋找其癥結所在,通過創新、變革生產經營模式達到強化弱勢因子的目的。
本文以18 家上市白酒企業為例,基于因子分析法構建了適用白酒業特性的財務評價體系,并對上市白酒企業財務狀況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顯示,白酒企業財務狀況主要由其盈利能力因子(F1)、營運能力因子(F2)、成長能力因子(F3)共3 個公因子決定,其方差貢獻率分別為49.519 %、17.572 %、16.894 %,累積貢獻率為83.984 %,且盈利能力因子所占權重遠遠大于其他兩個因子。根據公因子得分和綜合得分情況對18 家白酒企業進行排序發現,盈利因子排名靠前的企業綜合得分排名也相對靠前,但營運能力和成長能力因子得分情況也會影響白酒企業的綜合排名,因此,白酒類企業想要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首要任務是制定策略提高其盈利能力,同時也要注重企業營運能力和成長能力,促使企業實現長足、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體發展建議有如下幾點:
(1)提升核心競爭力
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是提高企業的核心技術。對于白酒類企業來說,企業的核心技術體現在產品的釀造工藝、釀造時長、釀酒設備等,企業應該注重核心產品的品質管理,在傳統釀造技術的基礎上不斷改良和發展,申請專利以達到制造技術壁壘的目的,同時培養高技術的釀造人才,從各個方面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保證產品的優良品質。
(2)提高組織管理效率
企業應重視組織管理體系建設,對內優化管理機構,提升管理能力,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保障企業能夠進行高效經營。企業還應加強職業化建設,促使管理者和員工不斷學習新知識,接受新思想,創新思維,提升自我能力,從而達到高效的工作。對外加強交流溝通的科學機制建設,以降低營業周期,降低庫存避免積壓資金,增加利息支出。
(3)提高創新能力
建立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推進技術創新工程,綜合運用政策、投入、金融、服務等多元化的支持方式,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在營銷領域,可以利用“互聯網+”的新經濟模式,拓寬銷售渠道與終端。
(4)實施差異化戰略
在白酒市場內,存量市場已趨于飽和,而國際化、年輕化的增量市場仍極為龐大。白酒企業可在新產品研發上從中高端的產品向大眾消費產品轉型,在產品邏輯上從“產品匹配消費需求”向“需求回流供給”轉型,在價值維護上從“經銷商利益維護”向“消費者價值維護”轉型。拓寬產品種類,探索適應新消費背景下白酒產品升級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