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我就喜歡繪畫。我天真地認為,唯有彩筆、白紙,才可以把我的夢裝飾得絢麗多彩。”
“自從接觸了木刻版畫,我才發現,黑與白一樣可以綻放光彩,木與刀一樣可以在指尖跳躍!”
早在2015年秋學期,鹽城市騰飛路初級中學就聘請專職美術教師作指導,成立了版畫社團,并將其納入校本課程。學校還劃撥專項經費,給學生購買制作版畫專用的顏料、刻刀、紙張、版畫機等教學器材,設立了版畫藝術中心、版畫創意中心、版畫展示中心等學生活動的場地。現在,版畫社團成員有80余人,社員們自畫、自刻、自印,制作出了許多優秀的版畫作品。
以木板做紙,以刀代筆,無論春秋冬夏,社員們靜坐一隅,任黑與白綻放光彩,任木與刀在指尖跳躍,刻畫著他們心中的最美家鄉,也刻畫著兒時那絢麗多彩的夢!
“你看!那險峰傲骨嶙峋!”
“快看!那幅作品里的人物神情各不相同!”
……
同學們七嘴八舌。
很顯然,大家被展覽室里的一幅幅作品震撼到了。
在木刻版畫中,婚喪嫁娶,無一不能入畫;社會冷暖,無一不能成章;歷史興替,無一不能成詩。秀頎筆直的白楊、亭亭玉立的荷花、屈曲盤旋的蠟梅虬枝、寧折不彎的竹子,都在默默地張揚著植物的氣節;蓋房子的建筑工人、焊接設備的技工、霞光中的石油工人、飽經歲月滄桑的慈祥面孔,都在無聲地訴說著時代的變遷;八仙過海、女媧補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都在恣意地彰顯著神話的魅力……
萬千世界,盡在木刻版畫中,栩栩如生,妙不可言!
——七(6)班 倪籽捷
(指導教師:蒯曉曄)
“同學們,想不想學習制作木刻版畫啊?”老師的問話讓我們興奮無比。
“想!”大家異口同聲。
操作臺上的木板、刻刀、油墨、紙張等工具,早就讓我們充滿好奇,大家躍躍欲試。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要想完成一幅完美的作品,經過的每一步都很繁瑣。一幅版畫,從立意、起稿、改稿到上板、試印、修改、印制,往往需要幾個星期的時間精心琢磨,但是每一步都會讓人很有成就感……”
老師的話并沒有嚇倒我們。越是困難,對我們來說,越富有挑戰。我幻想著自己的作品有朝一日,也能在版畫展示中心展出。
——七(5)班 周佳佳
(指導教師:吳中祥)
木刻版畫最讓我感到驚奇和神秘的,莫過于它的色彩。
原來,我更傾向于欣賞富有光澤、色彩豐富的油畫和色彩明快的水彩畫,因為明麗的用色才會讓人覺得有畫的樣子。
木刻版畫改變了我對繪畫色彩的偏見。
多數木刻版畫以黑、白二色為主,但是,凹凸流韻,黑白傳神,并不單調。
我在老師的指導下,慢慢領會了木刻版畫的每一個制作步驟,直到能獨立完成一幅屬于自己的作品。那樸實無華的黑與白,不正是一個人生命的底色嗎?
——七(8)班 趙思喆
(指導教師:徐晶晶)
兒時的我寄住在鄉間。記憶中,白發蒼蒼的太爺爺是個老革命,雖然牙齒掉光,拄著拐杖,但是每當講起革命的故事,總是神采飛揚、滔滔不絕。如今,我故地重游,早已物是人非,只有我兒時幼稚的涂鴉依然留在老屋的墻上。畫跡中,戰士扛著槍,將軍騎著馬,那是太爺爺的故事在年幼的我的心中生了根。
鹽城的木刻版畫是在抗日戰爭的烽火硝煙中成長起來的。作為一種重要的宣傳革命精神的方式,它激發了鹽阜人民抗日斗爭的熱情,具有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
“知者行之始,行者使之成。”我是在祖先英雄事跡的感染下成長起來的,我也要成為家鄉木刻版畫的傳承人。我要自己動手,用版畫的形式講述自己所知的紅色故事。我要用我的刻刀和畫筆,把我的家鄉,留在畫中;把鹽阜記憶,留在每一個鹽阜子孫的心中!
——八(6)班 施謙航
(指導教師:施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