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明
(上海浦東圖書館,上海 201204)
隨著中國城市化發展的社會轉型,越來越多的民眾遷移到城市,有關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已有60%人口生活在城市,其中女性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區別以往婦女囿于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城市中形成了規模龐大的職業婦女群體。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浦東新區常住人口為504.4萬余人,女性人口為243.8萬余人,占比48.34%。2018全區戶籍人口和流動人口有所增加,總量已經達到555.02萬人。其中人口自然正增長基本結束,連續兩年兩位數下降(如圖1)。以地區數據來分析,流動人口中女性在社會關系、位置中主要承擔了子女教育、家務勞作、老人贍養等多重工作,同時在各種不良的信息的泛濫下,導致她們對閱讀的契合不高。在推廣全民閱讀背景下,浦東新區婦聯、公共圖書館根據地區女性結構特征開始引入和倡導群體分眾閱讀,是因需而生的必然結果,也是公共圖書館服務女性讀者的重要議題。

圖1
鑒于上述因素,通過保障她們的基本閱讀權益,浦東以區婦聯為平臺,將公共圖書館化作閱讀推廣的中堅陣地,結合女性讀者群體的特殊性,為她們提供集個性化、實用化、以及多元化為一體的公共文化服務,讓她們在城市化建設中更好的發揮婦女“半邊天”的作用。
2007年隨著浦東新區的發展,浦東人口增加,服務對象類型多樣化、需求種類多元化,同時處于婦聯工作改革的迫切需求,浦東婦聯踏上了項目化工作的探索之路。培育了一批包括“空中父母學堂”“張江O2O麗人之家”“女性幸福力學堂”“《現代家庭》征婚交友公益專版”等在內的品牌項目,也孵化、培育、扶持了一批具有專業特長的服務婦女兒童和家庭的社會組織[1]。2017年以“資源向基層下沉、力量向基層匯聚、服務在基層提供”的宗旨,“自下而上”產生并確立“婦女兒童家庭”服務項目,在“最后一公里”的婦女之家提供多種專業化的社會服務,滿足多樣化的群眾需求。
2017年浦東新區婦聯項目化工作在多年探索的基礎上邁上了新的臺階。工作中著重摸清自己區域的基本情況和特色,做好謀劃,減少了盲目度。項目體現了以下三大特點:
(1)啟動早,影響大。項目征集啟事發布由原來的年底大幅提前至9月下旬,方便有服務意向的組織做好充足的準備。同時在“浦東婦聯、浦東發布、浦東公益”等微信公眾號或網站上做好媒體發布,取得全區女性的關注度。多年來,婦聯堅持向社會公開項目招投標,不斷擴大社會影響力。
(2)數量多,覆蓋廣。截止2018年10月底,共計收到99個項目方案。經主辦方對其資格核實、方案初審,初步篩選了36個公益服務項目入圍本次評審會,項目涉及維權、女性關愛、兒童關愛、家庭發展等十一大類十七小類的服務需求。今年新增項目女性公益、兒童安全和社區托育等方面的項目。
(3)重基層,更專業。為確保服務項目的針對性、規范性、可行性和推廣性,提升項目的服務能級,浦東新區婦聯將組織婦女干部、社會大眾和專家等組成評審團對進入初審的項目進行公開評審。在評分中,專家評審團占比40%、婦女干部評審團占比40%,媒體代表和市民代表評審團占比20%。評審會后,浦東婦聯機關工作人員將一一對應為項目督導(如圖2),同時還委托“浦東新區‘供需對接·一站式服務’平臺”輔助以全過程的指導和評估,幫助項目團隊落地社區,推動服務項目順利、有效進行。

圖2
李春梅認為,基于閱讀的分眾服務的本質,是以不同讀者群體的需求為本,設置不同的閱讀推廣服務,是一種保護個體的行為[2]。在我國“書香中國”戰略下,品牌閱讀是特定群體定位品牌閱讀最直觀的體現,浦東婦聯開展一系列項目推廣,實則是為擴大項目的受眾面,這是其品牌建設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同時婦聯也十分關注女性群體、進城務工群體等特殊群體的閱讀保障,閱讀內容涵蓋了媒體閱讀、紙質閱讀、有聲閱讀等,在區內力爭做到“全民”閱讀推廣[3]。項目建設在轉向“品牌閱讀”發展的三個階段:
(1)內生性的項目化起步(2007年到2010年)。側重婦聯內部項目化運作,婦聯內部將零星的日常工作轉變為具體、連續性系列的活動。同時,把部分工作經費轉化為項目經費,推動婦聯內部的工作改革。四年間,浦東新區婦聯共籌措了五百多萬元經費,購買了近百個項目[4]。
(2)外延性的項目化拓展(2011年到2014年)。引入第三方專業社會組織承接服務項目,項目化運作快速發展。從2011年起,每年10月發起“浦東新區婦女兒童家庭公益服務項目”征集,建設成更加開放、靈活的項目綜合平臺。同時,婦聯聘請社會工作、婦女工作以及項目管理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參與項目管理,建立智庫,提高項目管理的科學化和精細化。
(3)綜融性的項目化擴張(2015至今)。項目化運作向結構性創新轉變,成為婦聯落實群團改革精神的重要抓手。體制上,項目化運作機制由區級機關向基層婦聯推動,從基層需求出發,提供更精準的服務。與社會組織共同打造了一系列品牌項目。
以2018年項目建設為例,最終確定的21個項目,有16個項目屬于上一年度的延續項目,其項目運行良好、服務對象滿意度較高、社會影響力較好的項目。但在當下,很多活動都趨向精細化,浦東婦聯在推廣中以項目化為手段凝聚各方力量,確立服務目標,在工作中帶著“真”,落實“實”,將項目服務落實到婦女、兒童、家庭,這也是婦聯工作深化服務的大趨勢。
2018年新增的5個項目中,較為典型的有“婚姻家庭糾紛調解服務”項目著眼于更好地匯聚專業力量為家庭服務;“種子的旅行”則強化城鄉互動,帶動廣大婦女姐妹美化綠化自己的家園;“歲月如歌:退休三八紅旗手口述史”項目則意在挖掘和傳播優秀女性的感人事跡,弘揚社會正能量。“品牌項目”的設計圍繞婦聯的職能和社區治理的需要,緊扣社區女性和家庭的需求,保障婦女權益維護、家庭教育指導、女性身心健康、女性增能培訓、庭院美化、婦女議事、垃圾分類等方面,提供專業性、創新性的個性化服務,提升浦東新區“家門口”婦女之家的服務能級,滿足浦東女性和家庭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展開閱讀推廣模式。
從“分眾”到“品牌”,實際上是浦東婦聯十多年探索之路上服務精細化的一種體現——以滿足區內女性讀者及家庭的期求。在凝聚各方力量中不乏有圖書館的參與,作為閱讀推廣的中堅陣地,由圖書館指導的大眾閱讀,如0-3歲親子家庭育兒、浦東女聲讀書薈等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閱讀的導向作用。
書香浦東,兒童先行。由浦東新區婦聯、浦東圖書館主辦“浦東新區0-3歲嬰幼兒家庭閱讀指導包項目”攜手信誼開啟了一個全新的閱讀方式。曹忠館長表示,早期閱讀是我們交給孩子們開啟智慧大門的一把鑰匙,希望以此為新起點,進一步掀起早期閱讀進家庭的熱潮,讓早期閱讀、親子閱讀真正實現全民化、科學化。
兒童早期閱讀的重要性逐步得到教育界的認可。放眼全世界,無論是英國的閱讀起跑線計劃,還是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的閱讀改革運動,越來越多的國家看到了早期親子閱讀的重要意義[5]。“最柔軟的群體”,事關千家萬戶、事關城市未來。在上海為加快推進托幼服務向“幼有善育”提升,李強書記指出:浦東要加強對家庭科學育兒的指導,為不同年齡段幼兒家庭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要推動3歲以下幼兒托育服務實現從“多元參與”向“體系構建”的轉變,進一步完善“政府引導、家庭為主、多方參與”的托育服務體系[6]。
浦東圖書館在婦聯項目建設實施過程中,針對家庭閱讀指導包項目制定相應的細則內容,通過拍攝0-6個月、7-12個月、13-18個月、19-24個月、25-36個月系列示范指導視頻、制作親子閱讀指導手冊、閱讀成長尺、推薦嬰幼兒圖書以及閱讀書單等來指引閱讀推廣服務。
以書為媒,以聲訴情。由浦東婦聯主辦、慧美家庭服務中心承辦的“浦東女聲讀書薈”項目,緊緊圍繞環境美化、家居整理、生活理念、家風建設等四個主題,搭建一個好書共讀、經驗交流、微課堂錄制、比賽分享的服務平臺,讓書香蕩漾,讓庭院精彩,共同營造美麗庭院中的靚麗風景!
在婦女參加生活課堂之余,項目結合社會時事熱點推出知識競賽、情景視頻等新形式推廣婦女閱讀。在一場關于垃圾分類的知識競賽中活動進入第30天,閱讀量已達2959人次,參與答題人數1522人,答題滿分人數785人。市民在活動中的參與性非常踴躍,垃圾分類成效顯著,凸顯時代的新風尚。
“浦東女聲讀書薈”主推的情景劇目更是“接地氣”“喜歡得不得了”,每期的閱讀量趕超5000+!劇情內容以“滬語講解”“化繁為簡”“重在實操”等特點,將閱讀推廣通俗易懂地融入到家庭教育之中,主要以以下形式體現:
(1)挑出姐妹們關心的問題,予以講解。圍繞活動推薦的20本書搜集姐妹們關心的問題,然后予以講解或演繹。視頻內容有演繹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有講解的針對性和操作的便捷性。
(2)講一個故事,表達價值主張。現在的人都喜歡聽故事。視頻故事的題材和角度來自生活、來自姐妹們的身邊以及周邊,有經歷過的事情,有聽到過的故事,有書本上的知識,還有當下的熱點故事。
(3)使用方言,增進與姐妹們的感情交流。方言具有其攜帶的地方特色,對于事物的表述功能比普通話更強、更細和更加具體,加入詞綴和虛詞,能貼切地表達出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理變化,有更強的渲染力與活力[7]。
在全媒體“5G”時代下,婦女閱讀服務如何最大限度的融入社會資源將其更好的融梗。浦東婦聯副主席國云丹表示,緊緊圍繞浦東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大局,奉獻女性人才的智慧,結合婦聯工作的主責主業,謀求浦東婦女兒童家庭的幸福,使得婦幼群體服務達到更優質。
在新技術背景下,圖書館閱讀推廣如何有效融合特殊群體,同時兼顧市民溝通參與程度,將圖書館服務真正打造成集“時尚、原創、智慧、卓越、激動人心”于一體的公共文化全民事業,豐富圖書館服務內容,滿足了不同信息通訊時期的社會讀者服務需求,將進一步提升民眾對智慧應用、智慧服務的獲得感。
婦聯項目化發展的創新能力予以了展望。以智慧城市建設為導向,重文化、構空間,融合文化作為城市建設的靈魂和根基。通過不同主題元素惠及民眾,推廣“以書會友”的閱讀和交流理念,發展突破時空限制的新技術體驗。實現婦女項目的跨界融合、以智慧文化建設將打浦東文化品牌。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數據的蠻荒時代,在新時代的起端,跨界人群眺望那讓人興奮又不安的未來。在這個復雜的過程,特殊群體項目更加得到我們的重視和持續運營。
以上浦東婦聯為例,在服務全區婦女兒童為對象的平臺下,通過全媒體管理、全項目化征集和評審淘汰機制方面的建設,形成真正以用戶為中心的系統擴展服務能力。服務平臺由婦聯自己主導,建設過程中規避“規劃大、成效小”的弊端。通過微服務的創新,將各類項目的App應用為項目建設提供全面的業務支持。它不再是一個系統,而是一個開放的平臺,各類項目在征集中形成既合作又競爭的生態關系。
浦東婦聯攜手公益機構運作的項目凸顯各類閱讀主題,活動的多樣性不僅豐富了城市婦女的業余文化生活,項目建設以求打造自我品牌,使得閱讀推廣活動深入人心。活動開展過程中大手牽小手,一起做全民閱讀推手!讓婦女兒童一起“與好書相伴,與時代同行,以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構筑和諧幸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