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云 梁菊紅
摘 要:社會情感能力是影響學生求職就業及人生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培育綜合型高素質人才所需關注的內容。通過梳理社會情感能力的研究現狀、內涵框架,調查并分析高校應屆畢業生的社會情感能力發展狀況,為相關研究者和高校對大學生社會情感能力的培養提供借鑒,并促進社會學領域對社會情感能力的研究。
關鍵詞:高校應屆畢業生;社會情感能力;調查
一、研究背景
教育部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強調“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著力培育“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高校為社會輸送的人才不但要具備學習本領過硬,專業知識豐富的硬件,而且應該具有道德品質優良、信念信仰執著、情感認知準確、情緒控制得體的軟件。因此,從社會情感能力的發展這一角度觀察應屆畢業生,對于引導社會全面看待這個特殊群體,促進高校為社會培育出情感豐富、知識全面的人才,幫助企業有針對性的培訓應屆生,有著積極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對社會情感能力的研究是從人們對情緒智力的探索開始的。20世紀80年代,心理學界發現智力具有多種形式后,情緒智力被高度重視。1990年,美國心理學家沙洛維和邁耶((Salovey & Mayer)第一次使用情緒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來形容對成功有著重要作用的情緒特性。此后,Goleman,Baron等對情緒智力與個人成功影響的研究,極大地促成了社會情感能力的提出[1]。
國外對社會情感能力的研究大多是建立在其所推行的社會情感學習項目之上。“學術、社會與情感學習”合作組織(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Social,and Emotional Learning,簡稱CASEL)是美國推廣“社會情感學習(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簡稱SEL) ”項目的機構,該組織第一次正式提出專業術語——社會情感能力。CASEL下的社會情感學習涉及五種核心技能: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社會意識(Social Awareness)、人際關系技能(Relationship Skills)、負責任的決策(Responsible Decision-making)。英國實行的是“社會和情感方面的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Aspects of Learning,簡稱SEAL)項目。而澳大利亞則推行“社會情感健康”(Social and Emotional Well-being,簡稱SEWB)項目[2]。SEAL和SEWB分別提出了社會情感學習的五維和七維核心技能框架[1]。
國內研究社會情感能力則是將國外成果與我國文化傳統相結合。2011年起,中國教育部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合作,發起“社會情感學習”(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簡稱SEL)項目,目的是提升我國兒童社會情感能力[3]。項目專家考慮社會情感能力的本質和教育意義,提出學生的社會情感能力是個體在認識和管理與自我、與他人、與集體的關系的情感體驗中,獲取知識、技能和態度的能力。包括兩個維度:認知和管理。“認知”屬于認知因素,涉及個體“知道如何做”的問題;“管理”屬于行為因素,涉及個體“實際如何做”的問題。從三個方面構建了社會情感能力的六維架構,即自我方面的自我認知、自我管理;他人方面的他人認知、他人管理;集體方面的集體認知、集體管理。
二、研究方法
(一)調查對象
通過線上和線下單位同步發放的方式,于2019年6月上旬對江蘇某高校的應屆畢業生進行自填式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403份。
(二)研究工具
社會情感能力問卷來自教育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社會情感學習(SEL)”項目教材,包含六個維度[4]。調查采用五點李克特量表選項,數字1到5,表示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各維度平均值的計算方式是:項目總分除以項目數。通過SPSS 25.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
三、研究結果
(一)應屆畢業生社會情感能力的特征
在對社會情感能力問卷進行整理統計后,得到高校應屆畢業生的社會情感能力發展狀態,如表 1所示。大學應屆畢業生的總體社會情感能力均值為3.94,處于較良好的水平。六個維度中均值最高的是他人認知(4.56),其二級因子中尊重、親和、理解包容的得分均達4分;自我認知(3.92)的二級因子中自知高于自尊和自信;集體認知(3.87)下親社會意識均值最高;集體管理(3.82)中領導力得分最低;他人管理(3.77)二級因子中化解沖突得分高于處理人際關系;最低的維度是自我管理(3.68),進取在其二級因子中均值最低。應屆畢業生對他人和自我的認知的狀態較好,但在他人和自我的管理上能力欠缺,也就是說,畢業生的社會情感能力普遍處于知道“如何做”但實際“不會做”的狀態中。
為了深入探究應屆畢業生在社會情感能力具體題項上的表現,對量表題項按均值進行由高到低排序后得到表2和表 3,即均值排列在前十位和后十位的題項。
由表2和表3可知,大學畢業生在尊重和理解他人想法、情感、行為,知道自己表達情感的方式會影響他人感受等他人認知維度得分較高,且在為自身的進步感到自豪,明白情感、想法與行為相聯系等自我認知維度的題項上得分也較高,超過了“比較符合”水平。然而應屆畢業生在不依賴外部回報,鼓勵自己工作,集中注意力,處理消極情感,應對挫折等自我管理維度得分較低。
(二)應屆畢業生社會情感能力的性別差異
對畢業生的社會情感能力進行性別的差異檢驗,統計顯示,女性應屆畢業生的社會情感能力總體上略比男性高,但沒有達到統計學水平,而性別因素在他人認知上呈現顯著性差異(P<=0.05),女性應屆畢業生的社會情感能力顯著高于男性應屆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