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麗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素質教育內容的提出與新課改的實踐,幼兒教育也逐漸成為教育教學的主要陣地,幼兒教育水平和教學方式也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關注。為此,幼兒教師要結合幼兒當前的學習與身心特點進行有效教學,加強教學方式的創新與教育能力的提升,以此來更深層次地提出教學新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教學特點;教學方法;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17-01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7.087
傳統形勢下,幼兒教學出現了一定的弊端,其對于幼兒教育的發展和現有教學質量的提升都起到了一定的抑制效果。因此,加強幼兒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已經不僅是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在滿足幼兒身心發展過程中其自身的實際需求。但是在當前幼兒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部分幼兒教師都忽視了當前幼兒的發展特點,通過超前教育、模式教育等方式使得幼兒難以及時融入教育活動中。為此,幼兒教師就需要在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特點以及當前學習能力的基礎上,通過教學方式的合理應用,加強幼兒教學過程中的知識性和趣味性的體現,通過學習興趣來帶動幼兒進行學習。在此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對教學情境和學習氛圍的營造,加強學生的身心發展,有效地提升了幼兒教育的質量和教學效率。
一、幼兒園教學的特點
(一)幼兒園教學體現出階段性特征
幼兒時期,幼兒正處于懵懂階段。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展開,目的在于培養幼兒的世界認識、行為認識等基礎能力,是幼兒教育的啟蒙階段。幼兒園教育主要基于幼兒身、心特點進行展開,不能將其與一般教育內容進行混談。幼兒園教育是排除在基礎教育之外的一種教育形式。由于幼兒自身的認知能力與心理狀態并不成熟,因此幼兒教育更多的是體現出幼兒的生活技能與認知能力的培養,加強幼兒自身的獨立能力,以此來實現各方面能力的發展。但是在實際教育的過程中,由于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使得幼兒園在進行幼兒教育的過程中往往不能在遵循其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實現有效性教學。同時,教師還會在教育的過程中為了追求幼兒的智力發育,而對幼兒進行超前教育。超前教育導致幼兒教育小學化。幼兒時期,幼兒身心發展不成熟。小學化的教育模式給幼兒帶來太多教學負擔,對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此外,在幼兒教師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過于重視對幼兒的整體常識能力的教育,這就導致幼兒個體興趣和能力的發展都受到了限制,大量枯燥乏味的知識內容涌入幼兒的生活中,就增加了幼兒對此方面內容的理解難度,使得幼兒對于學科知識內容缺乏應有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直接就影響了其學習效果,甚至增加了學生的厭學心理體現,對于其自身的個性化能力發展與綜合性成長都具有抑制作用。
(二)幼兒園教學體現出整體性特征
幼兒園教育需要體現出整體發展的特征,因此在幼兒教育內容和整體教學的過程中,其活動組織都不是隨意進行的。為此幼兒教師就需要在符合當前幼兒學習狀況以及身心發展狀況的基礎上,建設一套較為完善的教育模式和教育體系,兼顧學生的教育內容、教育模式、教育理念以及具體的教育活動。但是從當前幼兒教育的整體狀況來看,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之間的差距性較大,缺乏統一的教育標準,這就使得在教育過程中,教師難以對當前的教育內容進行優劣界定。
首先,要想改變上述問題,就需要在幼兒教育差異性的基礎上確立統一的教育標準,并要求對各學科進行明確的設置,從各學科的教學規劃中進行實踐分析與總結。其次,就是要根據幼兒的不同發展特點,根據幼兒的年齡、實際能力以及生活環境進行具體的創設。分設大小班,在大班教育的過程中對幼兒的個體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最后,就是對幼兒教育的基本組織和模式進行確定,并加大對幼兒教育過程中的個體教育能力,加強游戲教育模式在整體教育中的占比。
二、幼兒園教學的教學方法及創新策略
(一)轉變教學理念,尊重幼兒階段性發展需要
幼兒園需要及時轉變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在實際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加強教育教學方式的創新和整合,并通過科學的教學方式來加強幼兒教育質量和教育水平的提升。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幼兒教師就需要進行如下的改變。
首先,幼兒教師需要深化理解幼兒當前的發展規律和能力,并通過對自身教育能力的提升以及知識內容的豐富來做好相應的改善。還需要在實際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積累先進的教育經驗,并做好教育總結與歸納工作,以此來對幼兒的教育過程與教育內容做好相應的優化工作。其次,就是需要幼兒教師能夠在當前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針對幼兒的年齡以及能力特點進行個性化教學方式的確定,以此來有效提升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溝通效果與溝通能力,開展類似的教育實踐內容與實踐活動,加強學生對于教育內容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通過這種教育方式,幼兒的創造力與創新能力獲得有效提升,并加強了思維方式與動手操作能力的整合,加強幼兒自身的協調性提升。最后,幼兒教師應當在幼兒教育的具體要求和實際內容標準下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在此過程中,能夠體現出教學過程的創新性與傳統教學知識內容的結合,從系統性和整體性兩個方面為學生的整體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創新教學方法,尊重幼兒的學習接受能力
在實際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幼兒教師還需要及時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并將傳統的教學思想與當前時代的內容進行有機結合。確立幼兒的自身接受能力,并將其作為確定學生基礎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標,更好地實現幼兒教育過程中幼兒主體地位的確立。同時還需要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教學方式的創新和教育理念的改進,使得幼兒教育在逐漸發展的過程中能夠形成較為完善的教育體系,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自主性地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加強創新意識以及創新思維在幼兒生活中的重要意義和地位。為此,幼兒教師就需要在提升幼兒教育整體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過程中,將多元化教學策略的應用作為一項基礎的教育手段。首先來說,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的輔助教育來實現上述問題的解決。利用趣味性較強的影音動畫的形式,將幼兒所需要學習的各種知識技能進行良好的課堂導入,擴展課堂教學知識面、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幼兒課堂學習的自主性。幼兒課堂自主性提高,促進了幼兒進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索,有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交流探索等基礎能力。
與此同時,幼兒教師還可以適當地采用自主學習方式的培養與合作探究式學習應用的結合,在游戲教育的過程中實現良好的幼兒教育。通過在游戲活動中進行課業內容的布置,能夠使幼兒在與同伴交流、溝通的過程中理解合作的真正含義,加強在生活與學習過程中的合作與交流,積極探究不同問題的解決方式。另外,通過游戲教學可以有效地發揮學生的自動性,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培養自我學習能力。
(三)以特殊教學法為創新方向
由于幼兒教學整合性和生活性的特點,具有多樣性特點的“特殊教學法”是幼兒園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和創新的不二方向。 “特殊教學法”具有針對性、系統性、概括性、統一性以及在運用過程中不受學科劃分限制等特點,運用“特殊教學法”,可以有效地解決教學過程中的一些關鍵性的問題。教學中利用“特殊教學法”解決問題,首先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方式體系。其次是基于問題的關鍵點,將教學過程中的操作規則、操作程序進行協調。最后,教學中將教法與學法緊密聯系,促進問題的解決。
(四)以幼兒“學法”為主要創新內容
由于傳統教學方式以及應試教育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猛烈沖擊與嚴重影響,在教育教學過程探究的過程中,人們更加注重對教師教學方式的研究,而非對學生學習方式的理解。而從實際的角度來看,教學方法的本意是將教師的教授與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結合的一個過程。在當前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學合一”也逐漸成為教育領域倡導的前提之一。素質教育理念下,教育者應該明確“學生為主”的現代教育思想,將學生的主動性作為教學展開的關鍵。課堂教學中,教師積極發揮著教學引導的作用。一是教師通過“演示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觀察,在主動學習過程中深化知識內涵。二是教師通過“實驗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實驗、自主操作,在實踐過程中進行知識驗證。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教法,如,演示法、實驗法等,都只起到“演示”作用。教師課堂教學中將引導學生“學法”形成放在首要位置,有效地發揮學生主動性,促進幼兒教學目標完成。
(五)以心理科學為重要理論基礎
心理科學內容促進幼兒教師對學生心理狀態以及想法內容的研究,也是當前實現幼兒園教學特點與教學方式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教師只有在充分對學生了解的基礎上才能夠更好地實施相關內容的有效性指導與教學。這一點在幼兒教學過程中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幼兒教師在整體教育過程中進行心理學內容與理論的應用,能夠更加正確地對幼兒的行為以及其潛在的心理模式進行掌握,并對其即將出現的行為和心理狀態進行預測,以此來更好地發揮出幼兒教師教育教學的重要作用。
三、結語
幼兒園教師對于學生一生的教育與成長十分重要。因此只有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就為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才能夠讓幼兒在未來教育的過程中發揮出其更大的優勢和能力。為此,幼兒教師就要不斷進行幼兒教育方式的轉型與創新,加強教育理念的改革和完善,提高幼兒教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以此來促進我國學前教育的整體發展和轉型。
參考文獻:
[1]陳浩姍.關于幼兒園教學特點及教學方法創新策略的探討[J].才智,2017(7).
[2]曹文艷.關于幼兒園教學特點及教學方法創新策略的探討[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7(10).
[3]劉振佳,劉振蓮.探討幼兒園教學特點及教學方法創新策略[J].考試周刊,2017(89).
[4]王新華.幼兒園教學特點及教學方法創新[J].課程教育研究,2016(21).
[5]史欣玉.幼兒園教學特點及教學方法創新[J].開心(素質教育),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