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海燕
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校教育重要內容之一,它立足于學生未來的成長,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有效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環境的創設與教育方式的突破是至關重要的。下面,筆者以衡陽市高新區祝融小學為例,闡述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有效策略。
一、潤物無聲,營造心育氛圍
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獲取知識、健全人格的場所,心育環境的營造有助于學生保持健康的心態、培養良好的品格。
衡陽市高新區投入專項資金建立祝融小學心理輔導站,有完備的心理輔導場所和設施,為祝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開展提供了硬件保障。
學校力求讓校園的每一堵墻會說話,每一根草每一棵樹能傳情。如:草地上的“愛心標語”,墻上的“幸福悄悄話”等,引導學生自覺形成用心向上,和諧相容的心態。
二、以人為本,開展心育活動
衡陽市高新區祝融小學致力于關注每個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為目標,注重以課堂為陣地,以活動為載體,拓寬心育渠道,多角度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讓每個學生幸福生活,健康成長。
學校每兩周開設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由專職的心理健康教師和班主任精心備課。每月開展2次心理健康集體備課活動,每學期按低、中、高三個年段開展3次心理健康觀摩課。
建立心理健康輔導站,通過開展個體心理咨詢和團體輔導的形式,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開展“心育護花”系列活動。比如每年三月的心理健康月活動、“知心姐姐信箱”等,從正面引導學生。
三、家校共育,優化家庭教育
學校利用微信公眾號的家庭教育專欄、心理板報等途徑進行宣傳,更新家長教育觀念。定期召開家長會,合力探索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通過創立祝融小學“智慧家長課堂”,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讓更多的父母懂得如何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針對個別有心理困擾的家長進行案例教育,共同商討解決辦法。
學校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資源,開展心理健康進社區的“520”活動。幫助家長了解和掌握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強親子溝通,學會關愛對方。
四、學科滲透,融入日常教育教學
校園的心理健康教育務必與學科教育活動相結合,向學生的日常生活滲透,向學生的教育全過程滲透。
課堂是校園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影響學生心理發展的過程。老師要學會結合教材,透過課堂教學滲透心理健康知識。學校應充分利用少先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開展豐富多彩且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特定的心理氛圍、受到教育。
五、加強培訓,提升心育水平
祝融小學有16人取得了國家二級或三級心理咨詢師證書,設專職心理教師2人。學校通過邀請專家講座、網絡學習等方式加快心育師資隊伍的建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題將部分班主任列為課題組成員,開展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和教育案例分析會,使班主任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
經過近年的探索與實踐,祝融小學涌現出一大批心理素質好、教學科研潛力強的優秀教師。學校心理健康工作室申報了市級課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策略研究》,匯編了《心理健康成果集》。學校被評為湖南省第二屆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被授予湖南省中小學心理健康常務理事會單位,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優秀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