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娟/江蘇省東臺市富安鎮農經站
2019年度東臺市富安鎮實現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全部脫貧,為進一步鞏固提升脫貧摘帽成果,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富安鎮把防止返貧放在重要位置,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切實做好“四個再”。
“幫扶責任再明確,幫扶力量再加強,工作推進再深入,對扶貧工作中的新問題及時發現,對原先工作中存在的疏忽進行查漏補缺,我們富安鎮黨員干部要以釘釘子的精神和繡花的功夫,全面提升脫貧攻堅的質量和實效,堅決全面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2020年初,鎮黨委書記就扶貧工作再部署。
完善鎮村兩級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脫貧攻堅的工作格局,層層分解任務,強化責任擔當。完善脫貧攻堅考核機制,充分發揮督查考核“指揮棒”作用。黨委政府把脫貧攻堅納入機關事業單位及各村黨員干部目標考核內容,在原先1142名鎮村黨員干部結對幫扶基礎上,增加村包保增收責任人292人,確保低收入農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長達500元以上。全面實行一月一抽查,一季一督查,半年一考評,年終一總評。對扶貧工作取得成效的部門及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對責任不到位,措施不扎實,工作效果差的,給予通報批評。
“去年胡桑田凈收入近萬元,政府幫我解決2萬塊錢的貼息貸款,還讓我享受到產業項目補助1250元,今年我打算把胡桑田面積再擴大一些,桑園套種點時鮮蔬菜。膽子再大些,收入也一定會水漲船高的。”疫情調查走訪中,壩橋村九組的低收入農戶張愛林信心十足地對村干部說。三口之家的張愛林不僅嘗到產業扶貧、金融扶持政策的甜頭,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扶貧政策他也應享盡享。在淮安護理學校讀大專的大女兒每學期享受1000元的教育補助,小兒子在東臺三倉中學就讀高中,每年享受2500元政策補助,全家每年800多元的農村合作醫療費用也是政府幫忙繳。沒有什么后顧之憂的張愛林在脫貧的路上越走越帶勁。
張愛林脫貧解困僅是富安鎮精準扶貧的一個縮影。為持續做好各項精準扶貧政策不折不扣落地生根見效,富安鎮通過強化組織領導、突出政策宣傳、優化便捷申請途徑等方式,確保每一位扶貧干部對精準扶貧政策都要應知應會,每一戶低收入農戶都要應享盡享各項扶貧政策。
每當提到幫扶干部和村委會的工作人員,上灶村低收入農戶黃秀華是滿滿的感動和謝意。黃秀華利用結對干部每年提供的800元幫扶資金和獲取的低保補助金作為創業啟動資金,積極投身到“家宴送豆漿”的產業致富道路中,在幫扶干部和村組干部的多次登門鼓勵指導下,摘下了貧困戶的帽子,走上了脫貧致富道路。如今的她笑容掩去了愁云,對生活充滿希望。她開始研究黑米豆漿、花生豆漿、紅豆豆漿等飲品,爭取接到更多的生意,把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像黃秀華這樣通過結對幫扶成功的例子還有許多。
建立黨員干部幫扶低收入農戶常態化機制。全鎮1498戶低收農戶,除市直部門幫扶的437個重點戶外,鎮機關、事業及有關雙管單位黨員干部結對幫扶的143個重點貧困戶,每戶每年幫扶資金不少于800元,村組干部及企業黨員干部結對幫扶每戶每年不少于400元;一般黨員及種養大戶結對幫扶每戶每年不少于200元。除了每季度定期上門資金幫扶外,幫扶干部還不定時進村入戶,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惠農政策大落實、發放勞動力推薦信等開展系列扶貧走訪活動。
制定“一戶一檔一增收措施”。因戶制宜制定增收方案,通過送資金、扶項目、幫政策、傳技術、獻愛心等措施,確保每一戶有特色產業、有增收門路,脫貧不返貧。
聚焦病、殘、學、災、老等特殊群體。近期,全鎮組織對33戶脫貧邊緣戶(人均收入低于6500元)進行篩查,其中10戶為低保、五保戶,23戶為一般農戶。經村居民主測評和鎮級審核公示,最終確認申報重點幫扶對象21戶,對他們進行重點關注,創新推出一攬子兜底保障政策體系。
努力克服疫情影響。鎮農經站密切跟蹤分析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妥善安置因疫情暫時無法外出務工建檔立卡人員,指導村幫助協調安排就近就地就業的20人(其中從事公益崗位5人,安排到本地企業就業9人,安排至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務工6人),積極指導做好春耕備耕1126戶(其中發展種養產業629戶),幫助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570戶,支持發展產業扶貧小額信貸1戶,最大程度降低疫情給低收入農戶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
做好親情服務,確保一戶不丟。組建 33支生產技術指導團隊和家庭醫生團隊, 做到生產季節天天入戶,管理季節按時入戶,實現輻射帶動有示范、農戶增收有保障的新格局。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1498戶2599人,實現家庭醫生團隊簽約服務100%,慢性病簽約管理率達100%。
持續鞏固“陽光扶貧”監管系統運行成果,完善系統功能,加強對扶貧對象、項目、資金、責任人以及績效的全程監管。鎮農經站抽調鎮村扶貧業務骨干,加班加點對陽光扶貧系統信息進行查漏補缺,整改提高。同時做好動態監測不放松,每周督查通報各村居扶貧工作進展情況。
繼續深化“正風肅紀鎮村行”專項行動,重點聚焦扶貧等重點領域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加強不定期實地核查。鎮紀委聯合財政所、農經站等部門,走村入戶了解有無涉農扶貧領域貪污侵占、虛報冒領、截留挪用、優親厚友;以及涉農補貼資金“一折通”發放、管理、清理不到位等問題。
加大考核和查處力度。將精準扶貧幫扶資金項目補助是否精準到位納入季度考核。未按規定執行扶貧資金公開和公示公告制度,群眾不知曉扣分。如存在虛假申報扶貧項目,套取、騙取與截留、擠占、挪用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冒領、私分扶貧資金;違規安排扶貧項目優親厚友或謀取不正當利益等現象的,經查實,除全額扣除扶貧工作考核得分外,將由紀檢部門立案查處。對膽敢向扶貧、民生款物伸手的黨員干部必須堅決查處,有一件查一件,查實一件處理一件,快查快結快辦,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紀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