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守國
(七臺河市慧泉電力燃料有限公司,黑龍江 七臺河 154600)
目前,放頂采煤法是我國開采厚煤層時常用的采煤方法,如整層放頂煤采煤法,預采頂分層放頂煤采煤法,巷道布置。
隨著放頂煤采煤技術的發展,支護裝備已經成熟,標志之一是研制和形成了系列性的綜采放頂煤液壓支架,按照放煤機構,其位于液壓支架掩護梁下部、中部或上部,可以分為低位放頂煤支架、中位放頂煤支架和高位放頂煤支架等三種類型。通過頂粱中部窗口放煤的支架,也屬于高位放頂煤支架。
低位放頂煤支架的頂粱較長,一般具有鉸接前探梁、伸縮梁與護幫板,控頂距大,有利中硬頂煤的破碎,并利用位于掩護梁下部的插板機構低位放頂煤。工作面鋪設兩部輸送機。前輸送機運送采煤機正常割下的煤,后輸送機鋪在底板上,能夠最大限度地回收頂煤。目前,我國現場使用的放頂煤支架基本上屬于這種類型,如ZFY8500/21/40D支架、ZFYI0000/23/34支架、ZF13000/25/38支架以及ZF8000/20/38等,都屬于此種類型。
兩柱掩護式低位放頂煤支架的頂粱相對較短,支護面積小,支護強度高。可采用整體頂梁,結構簡單,頂梁前端支撐力大,利于工作面端面頂扳控制。立柱受力均衡,有利于發揮支架的支護能力。操作一排立柱,移架速度快,便于實現電液伺服控制。
圖1所示為單鉸結構的ZFS3000/19/28型中位放頂煤支架,除支架底座前側聯接前輸送機,在支架底座上的后部還放置后輸送機。放煤窗口設在掩護梁的下部,由于支架后鉸點較高,應屬于中位放頂煤。這種支架的優點是支架穩定性及密封性好,缺點是冒落于窗口下的頂煤在支架的后方,不能回收。

1-伸縮梁;2-伸縮梁千斤頂;3-側推千斤頂;4-頂梁;5-擺桿千斤頂;6-擺動桿;7-掩護梁;8-放煤千斤頂;9-底座;10-后輸送機千斤頂;11-立柱;12-推移千斤頂及框架;13-放煤板圖1 ZFS3000/19/28型中位放頂煤支架Fig.1 ZFS3000 / 19/28 type mid-position caving coal support
頂煤的放出過程比較復雜,受支架尾梁、頂煤破斷角、頂煤破碎程度、放煤口位置與大小等眾多因素影響,很難準確地用數學公式表示。為了說明頂煤的放出過程,利用金屬礦山的放礦理論來解釋。
根據我國近年來在緩斜厚煤層中使用放頂煤采煤法的經驗,以采用低位放頂煤支架的綜放工藝為例,簡單說明單一長壁綜采放頂煤采煤工作面的回采工藝過程:第一,采煤機割煤。第二,移架。第三,推移前刮板輸送機。若一次推移能夠到位,可在距采煤機后滾筒約10 m處逐節依次完成輸送機推移,即完成一個常規性的綜采循環。第四,放頂煤。根據頂煤放落的難易程度,放頂煤工作可以是順序逐架依次放煤,也可以是間隔放煤。第五,拉移后刮板輸送機。確保后輸送機具有一定的彎曲長度。第六,端頭放煤工藝。為了維護工作面兩端頭處頂煤的穩定性,在端頭處各留2~4個支架不放頂煤,這降低了煤炭的采出率,也不利于采空區防火。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內已經研制了ZTF5400-22/32等型號的端頭放頂煤支架以及運輸平巷放頂煤支架,可使工作面煤炭采出率提高2%~3%。
4.2.1 采放比
采高與支架的穩定性、通風斷面大小有關。目前,一般綜采放頂煤工作面采高在3.0 m左右。增大采高以后,有利于工作面通風和頂煤充分破碎,但不利于防治煤壁片幫和控制端面冒頂。
頂煤高度決定著循環放煤時間。頂煤高度越大,放煤時間越長,相應增加了循環作業時間,影響工作面的推進速度,不利于采場礦山壓力控制和預防煤層自然發火。
當采高較小、頂煤高度過大時,由于放出前頂煤松散破碎的高度小,上部頂煤破碎不充分,放出困難。當采高較大、頂煤高度過小時,直接頂容易和頂煤一起放出,混矸嚴重,頂煤放出率低。對于綜放開采而言,根據煤層厚度不同,我國的采放比一般在1∶0.8~1∶3.0。
4.2.2 放煤步距
放煤步距與頂煤厚度、頂煤的破碎程度、放煤口的位置以及頂煤冒落時的垮落角等因素有關。如果放煤步距太大,則頂煤上部的矸石較早到達放煤口,在采空區側將留有較大的三角煤放不出來;如果放煤步距太小,則采空區后方矸石易混入放煤口,影響煤質,并誤認為頂煤已放完而停止放煤,造成上部頂煤丟失。
4.2.3 放煤方式
放煤方式是指順工作面布置方向的放煤順序、次數,同時打開放煤口數和放煤量大小的配合方式,如圖2所示,主要有單輪順序放煤、單輪間嗝多口放煤和多輪間隔順序等量放煤。

圖2 放煤方式示意圖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coal caving method
放頂煤開采是厚煤層開采的主要方法之一,推動了我國安全高效的礦井建設,其優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有利于合理集中生產。放頂煤開采,實行采、放平行作業,與厚煤層分層開采相比,工作面單產和工效可同時提高80%~100%,巷道掘進率一般降低100%~200%。第二,對煤層及地質條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采煤成本大大降低,經濟效益顯著。
放頂煤采煤法存在采出率低、工作面煤塵大、自然發火、瓦斯積聚隱患較大。必須采取嚴格的防治措施,并在應用中注意其適用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