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明,周麒麟,劉嘉琪
(哈爾濱商業大學 a.管理學院 b.會計學院,哈爾濱 150028)
2019年2月19日,中央一號文件正式對外發布,其中4次提及物流,明確強調制定農產品原產地、配送中心、土地買賣批發市場建設及整體規劃布局,加強農產品物流主干網絡建設,加快冷鏈物流體系系統性建設,令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農產品冷鏈物流對區域內農村經濟發展及城鎮居民生活具有重要影響。發展和完善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對于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改善城鎮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2018年,黑龍江省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 079.9億元,全年糧食產量7 506.8萬噸,連續8年全國第一。結合黑龍江省的實際情況及鄉村振興戰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政策,黑龍江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將不斷完善,預計今后幾年農產品仍有較大增產潛力,將對農產品冷鏈物流的規模和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農產品是國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一般而言,當地農產品需求情況不會產生太大的變化,但伴隨我國經濟的穩步增長,國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也相應提高,對農產品的需求量也逐年攀升。黑龍江省農產品需求也符合這一發展趨勢。本研究采用黑龍江省統計局的相關數據,繪制了近年來黑龍江省農產品的需求折線圖,如圖1所示。預計黑龍江省農產品消費將保持穩定并平穩增長,未來幾年的上升趨勢,也表明黑龍江省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巨大需求潛力。

圖1 黑龍江省2009—2017年主要農產品消費特征Fig.1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2009 to 2017
目前,黑龍江省農產品冷鏈物流行業正處在快速發展的重要階段,物流總量持續擴大,基礎設施建設正在朝著更加標準化的方向邁進,冷鏈物流主干網絡已頗具規模。伴隨著全國范圍內“綠色通道”的建立,黑龍江省冷鏈物流行業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然而,這并不能掩蓋黑龍江省冷鏈物流行業目前存在的問題。在物流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黑龍江省的經營模式、技術應用、人才培養等問題制約了物流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雖然現有的農產品冷鏈物流經營模式尚能滿足消費者的基本需求,但在“互聯網+”技術全面普及的大趨勢下,現行的經營模式已遠遠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和潮流。在冷鏈物流行業中,信息化和網絡化技術未能得到大量應用,與時代發展脫節。如圖2所示,現行的物流交易模式仍是通過農戶---大型批發市場---市場終端---消費者4個環節進行,中間商環節的存在始終是導致農產品銷售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但高昂的成本最終卻是由消費者承擔。而且,在批發過程中,農產品在物流過程中的損失將進一步增加,造成銷售終端產品價格上漲、質量下降和大量商品損失。

圖2 傳統農產品模式Fig.2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 mode
在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背景下,江浙地區等多個城市已經開始建立信息共享平臺,諸如農產品的銷售類型和價格之類的詳細信息可以通過互聯網共享,從而促進人們對產品的購買。但是,黑龍江省信息共享平臺建設與之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從而造成許多弊端。
一方面,許多黑龍江省的周邊農村地區無法及時接收市場數據信息,結果造成農產品流通信息和消費者需求信息之間的不一致,導致農民種植的農產品缺乏銷售市場,并出現了銷售不暢情況。另外,地區之間的信息阻塞致使其周圍地區的消費者購買不到本地區的農產品,還要到其他價格高昂的地區購買。另一方面,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之間沒有有效的交流方式,存在大量障礙且開放程度不夠,導致農業冷鏈物流資源利用不足,不能合理地規劃車輛運輸,如冷藏車輛大多數只能保證單程滿載,而回程空載現象很嚴重。
2.3.1 農產品冷鏈物流倉儲設施短缺且倉儲技術相對落后
一方面,黑龍江省的許多城市倉儲設施相對短缺,導致冷鏈物流不能長時間運營,而且在其運營節點上存在冷鏈物流設備匱乏、工作要求不達標等情況,影響了農產品的快速高效流通,導致農產品的腐爛,加大了經濟損失。另一方面,冷庫信息化程度低,大量企業仍在使用人工手動揀貨,倉庫管理人員無法準確、及時地掌握倉庫中的貨物信息,未能實現貨物先進先出的原則,導致部分貨物過期堆積。
2.3.2 農產品冷鏈物流運輸技術相對落后
目前,黑龍江省冷鏈物流企業已實現運輸車輛電動化,制冷技術能源也已實現了技術突破,如通過太陽能電池板的轉換。但是技術設施的一次性更新換代會提高企業資金壓力,再加上新技術維護復雜以及龐大的服務成本和其他因素,導致新技術的普及率低,大量企業為節約成本,仍主要使用傳統的制冷技術和運輸技術。在運輸過程中,無法實時監控汽車中的溫度和濕度信息。
盡管黑龍江省的一些院校設置了物流相關專業,但與冷鏈物流相關的專業性課程少之又少,部分院校甚至未安排冷鏈物流相關課程,僅僅重視物流的倉儲、運輸和配送等相關環節的學習,忽視了對學生現代冷鏈物流知識的培養。尤其是在物流信息化的大趨勢下,人才培養與時代發展脫節,許多高校學生對冷鏈物流知識缺乏基本了解,從而導致了冷鏈物流行業的整體專業水平較低。
以互聯網信息交流為基礎搭建一體化平臺,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建立農戶---大型批發市場---銷售終端---消費者的經營模式,并通過以市為單位的大型批發市場,為農產品提供集散場所,在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展開精準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供應服務。此外,大型農批市場也可以通過與美團、餓了么等相關企業開展合作,展開需求對接,根據消費者的農產品需求量,直接通過冷鏈物流配送體系將貨物配送至消費者家中,減少倉儲環節帶來的成本。
針對黑龍江省各區域信息閉塞,農產品供應鏈上下游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構建了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化共享平臺。該平臺在整個冷鏈物流過程中可對相關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和存儲,并且通過信息平臺的大數據分析功能進行需求預測、生產指導、物流跟蹤以及食品安全實時監測。整合生產,加工,流通企業的冷鏈物流資源,實現冷鏈市場數據交換、信息共享、供需匹配,降低冷庫、冷鏈運輸車輛的空置率和閑置率。優化冷鏈物流資源配置,提升冷鏈物流產業整體效益。
運作主要流程:農戶通過信息共享平臺及時了解市場需求趨勢,調整待種植農產品種類以及檢測農產品狀態。另外,農戶還可通過信息共享平臺檢測農產品生產種植過程的生長狀況和環境等信息,而供應鏈中其他環節也可通過此信息來對農產品進行實時監控,實現食品安全溯源。農村合作組織也可根據信息共享平臺獲得農產品需求趨勢,從而更加科學地制定農產品種植計劃,以實現大規模生產和養殖,降低生產成本,增強農民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有效地保護了農民的利益,并促進了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合理化和科學化。作為冷鏈物流中的關鍵環節,冷鏈物流企業也可通過信息共享平臺獲得上下游行業的動態信息,從而優化和改善農產品貨物供應,并且將物流過程中的貨物運輸信息實時反饋到平臺,提高整體響應速度,如圖3所示。

圖3 基于信息共享平臺的物流體系示意圖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logistics system based on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3.3.1 加快冷鏈物流企業信息化建設
鼓勵企業引入外資,對冷鏈設施設備信息化改造,推動企業建設冷鏈物流信息系統,優化冷鏈網絡,提高冷鏈過程的實時感知和管理水平。鼓勵企業加強對市場信息、客戶服務、庫存控制和倉儲管理、運輸管理和交易管理等系統軟件的應用,完善冷鏈物流信息收集、處理和發布系統,如 WMS 倉庫管理系統、TMS 運輸管理系統、倉庫與車輛溫濕度監控設備、GPS 定位系統等,進行實時監控跟蹤,提高冷鏈物流企業專業度,促進冷鏈物流企業規模化發展。與此同時,企業也可通過搭建農產品供需信息平臺,掌握冷鏈物流供應需求,降低物流運輸車隊的空載率,提高車量使用效率以及企業整體效益。
3.3.2 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提高農產品冷鏈物流技術的智能化、節能化建設
通過物聯網傳感器技術加強對冷藏車溫度的實時監測,根據溫、濕度信息和車輛運行信息進行實時調整,確保農產品的質量,減少冷藏車能量消耗。此外,物流企業還應結合視頻監測、云存儲、即時通訊交換等技術對冷鏈物流運輸管理系統進行不斷完善,實現冷藏車的實時監測,向車輛實時反饋交通信息。在運輸環節中,駕駛員也可通過檢測到的信息及時對車輛路線進行調整,避免出現路段擁擠情況;對車輛安全進行實時監測,避免出現意外情況;對冷藏車溫、濕度等各項信息進行實時監測,使其保持在合理的運行狀態。
第一,各院校應開設與冷鏈物流相關的課程。第二,相關物流企業應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定期指導網絡人員進行網絡信息技術的教學,以提高人員在冷鏈物流信息管理中的操作能力,從而有效提高管理效率,避免物流過程中出現問題。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產品的高效供應已成為專家、學者們未來的研究方向。為了使冷鏈物流行業進一步發展,必須大力創新和開辟全新的農產品冷鏈物流模式,并利用全新的技術支持,促進冷鏈物流行業的高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