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金梅
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于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大,大棚花卉種植受到各方面越來越多的關注。全面掌握花卉種植技術要點,能夠提高培育質量,因此,本文針對大棚花卉栽培的技術要點進行簡要分析,希望給相關人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棚;花卉種植;植物特性;常見問題;對策
1 大棚花卉生產的工藝流程
(1)條件選擇:大棚栽培應選擇好田塊,保證陽光充足、地勢高燥、土層深厚,酸堿度偏酸性。(2)整地和酸堿度調節:通常在秋季整地,要求土壤的pH值為5.5~6.8,土壤要避免板結和黏重。如果土壤酸性過強,則需加以改良才可種植花卉,移栽前需要整地理畦,施入恰當比例的腐熟牛糞、草木灰等作為基肥。(3)種苗繁殖:根據花卉生長特性選擇培育方式,如玫瑰是扦插培育,選擇一年生無病蟲的帶花充實硬枝或花前帶蕾軟枝,距腋芽1cm處剪平,并留2、3個葉芽,下端剪斜面。可使用生根粉加速生根,在營養袋內扦插,澆透底水即可。成活后結合噴水用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液噴灑。(4)移栽:剝掉種苗外包的營養膜,即可帶土移植,移栽后及時澆水。(5)澆水與施肥:花卉植株中80%為水分,水可溶解土壤中營養物質,根部吸水后向各個器官輸送,水分供給不足會導致枝葉枯萎。同時在光合作用中,水分也可制造營養物質,提供花卉生長所需有機養料。除此之外,水分可調節花卉植株溫度,確保花芽正常分化。花卉生長中除了可以吸收土壤中養分,為保證其茁壯生長,還需采取人為施肥手段,為其提供營養。追肥應以有機肥為主,磷、鉀肥為輔,少量勤施。結合植物特性合理追肥。
2 大棚花卉種植中常見問題分析
2.1種植人員問題
大棚花卉種植基地生產中,以個體經營為主,對花卉的管理完全憑經驗。在花卉業發達國家,從業者普遍受過中等專業教育,且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員比例較高。花卉人才匱乏的問題直接影響花卉產業的發展。另外,現階段我國花卉研究轉化率低。新品種是花卉產業發展的基礎,一些新產品的開發和研究多集中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與實際生產應用還有一定的距離。
2.2種植生產管理問題
2.2.1空氣濕度及土壤水分影響
大棚中的水分分為土壤水分和空氣濕度。空氣濕度過大影響花卉生長發育,使枝葉徒長,植株柔弱,降低對病蟲害的抵抗力;會造成落花落果;還會妨礙花藥開放,影響傳粉和結實。空氣濕度過小影響花色,使花色變濃。土壤水分是大多數花卉所需水分的主要來源,也是花卉根際環境的重要因子,它不僅提供植物需要的水分,還影響土壤空氣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活動,從而影響根系的發育、分布和代謝。健康茁壯的根系和正常的根系生理代謝是花卉地上部分生長發育的保證。
2.2.2溫度因素
高溫高濕加強花卉呼吸作用的同時減弱光合作用,打破了養分的積累和消耗之間的平衡,植株因此得不到充足的營養,導致停止生長,死亡的現象。高溫高濕使觀葉類的花卉葉片退綠,觀花類花卉的花期縮短,花瓣焦灼。加上病蟲的活動頻繁,對花卉的危害非常嚴重。
2.2.3植物病蟲害
溫室環境中,由于其風速、溫濕度的變化較小,雖然易于花卉生長,但同樣容易滋生病蟲害。在大棚環境影響下,一些繁殖速度快、生長周期短的小型病蟲害就會頻繁發生,常見的有葉螨、蚜蟲、白粉虱等。其次,會發生嚴重的喜濕病害,大棚花卉生產中喜潮濕與喜晝夜之間溫差較大,而引發仙客來灰霉病、月季霜霉病等,菊花的白色銹病等為主。此外,地下蟲害比較嚴重,大棚花卉種植中基質是花卉根系生存重要環境,同時也容易產生較多害蟲、病原菌。花卉生長中,病原不斷增加下,會導致基質內部微生物與水分失衡,引發嚴重病害。同時由于大棚自身具有隔熱作用、光的照射作用,會升高基質溫濕度,快速繁殖更多病原菌。
2.3花卉生產中的問題
大棚花卉生產的科技水平較低、科技力量薄弱,花卉的種植曾經被認為是一個靠天吃飯的行業,和其他作物的種植沒有區別。若能夠實現流水線生產,就可以節省人力物力,在產量大增的情況下實現標準化生產。在生產中應用灌溉或滴灌技術,可以減少耗水量,方便調控濕度,將病蟲害侵襲的危險降到了最低。“科技興花”是花卉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3 大棚花卉種植技術與對策
3.1水分、濕度的科學管理
通過灌溉增加土壤濕度,要使用潔凈水澆灌,且水的礦化度較低,溫度接近于室溫,先在室內池中貯存升高溫度,一般在灌入水池的次日即可使用。在植物臺下設置水池,除供水之外水池還可加大空氣濕度。以排水、曬床降低土壤濕度。(3)安裝人工或自動噴霧裝置自動調節濕度。冬季則可利用暖氣裝置回水管,促進水池水分蒸發。(4)大棚要做好通風換氣工作,以降低其濕度。
3.2溫度控制
秋冬季節建立大棚,或遇到陰天、降雪天氣,為保證室內溫度適合花卉生長,需要采取增溫措施,一方面,可以燃燒煤炭燒水,水蒸發可以增加濕度,且提高室內溫度。另一方面,可以選擇利用電器加溫,這種措施更常見,不僅滿足了增溫要求,且不會污染空氣。室內溫度低于或接近于室外溫度下,適合采取遮陽降溫措施。炎熱天氣下由于受熱傳導和熱輻射影響,室內如未采取降溫措施,室內溫室超過植物適宜生長的溫度10℃,植物無法正常生長。
3.3光照調節
光照是植物生長的重要元素,室內光照不足,需采取人工補光措施,延長光照時間、提高光照度。一般長日照花卉種植需要采取此舉措,使其提早開花。冬季雪天光照不足也需補光。夏季一般光照較長,因此室溫高、光度強,喜陰花卉需設置遮陽網,使光照度更適宜。菊花等短日照花卉可縮短光照時間,使其提前開花。
3.4消毒處理
大棚在使用前使用容器內混合燃燒硫磺與鋸末,在完善煙熏封閉消毒。其次是消毒處理棚架和設備等,可噴灑福爾馬林液。然后是土壤消毒,根據大棚土壤病蟲害選擇使用農藥,如果存在嚴重的枯萎病,則需在地面、壟溝噴灑福爾馬林液,并使用薄膜覆蓋幾天,在藥劑揮發后即可種植。最后溝消毒,使用托布津、多菌靈等按照合適比例調配,將其撒布在定植溝中。
3.5植物病蟲害防治
(1)在花卉種苗調運過程中,一旦遇到危險病蟲害,在未及時防治和根除處理的情況下,會產生嚴重經濟損失。在盆栽與轉移期間,需做好花卉植物檢疫工作,特別是檢疫基質和運輸工具,以防治病蟲害傳播。(2)花卉栽培期間,要創造不利于各種病蟲害繁殖的良好環境。一方面,應做好施肥工作,施入氮磷鉀比例合適的復合肥,種植后期適當增加磷鉀肥使用量,提升花卉抵御病蟲害能力。種植前深翻基質、合理輪作。另一方面,要做好大棚內清潔處理和消毒工作,及時拔除生病株苗、發病葉,及時清理大棚內雜草和枯枝爛葉。
此外,在大棚花卉種植中,逐漸重視智能技術的應用,戶主可以開通物聯網應用信息手機短信接收功能,接收經分析處理的信息和專家提供的指導意見。各項數據都可直接顯示在電腦上,戶主輕點電腦鼠標或手機發出指令,大棚內設備即可根據預先設置好的程序,自動啟動水泵執行灑水等操作。
4 結語
綜上所述,大棚花卉種植中,種植技術影響花卉生長發育、開花結果率,且關系農戶經濟效益,在種植中要控制水分、光照、溫度等,做好消毒等工作,強化花卉管理,確保其能正常生長發育。
參考文獻:
[1]李玉萍.大棚花卉種植常見問題及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8,(4):45.
[2]劉書建.大棚花卉種植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新農業,2019,(17):41-42.
[3]李宗倫,趙一臣.溫室花卉栽培管理技術研究[J].花卉,2020,(6):8-9.
[4]劉石海,王華龍.溫室花卉栽培中的病蟲害預防措施[J].花卉,2018,(18):288-289.
(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七坡林場,廣西 南寧 53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