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新英
(河北邢臺清河縣人民醫院 產科,河北 邢臺)
剖宮產是指產婦分娩過程中胎兒無法經陰道正常分娩而采取的手術開腹分娩方式,因而剖宮產可以解決難產等并發癥,進而確保產婦和胎兒的生命安全。但是剖宮產產婦需要采取手術開創,因而會在常規分娩出血量的基礎上增加術中出血以及術中、術后血栓等發生幾率,且醫院常規治療效果較差,進而會出現產婦子宮切除甚至危及產婦、產兒的生命健康的狀況,給患者的身心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因而采取及時有效的止血方式極為重要[1-4]。近些年,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改良式子宮背帶縫合技術開始應用剖宮產產婦治療中,而本次試驗主要是探究其臨床應用效果,具體過程如下。
選取我院2018 年7 月至2020 年1 月接受改良式子宮背帶縫合止血治療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的12 例剖宮產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孕婦的年齡、胎齡分別為22~35 歲、38~40 周,平均年齡和平均孕齡分別為(27.35±2.09)歲和(39.35±0.09)周。其中初產婦為9 例,經產婦中第二產為2 例,第三產為1 例;其中巨大兒、瘢痕子宮、珍貴兒、臀位分別為2 例、7 例、2 例、1 例。同時統計我院此期間內的相關數據,并對比試驗孕婦在年齡、職業、分娩史等病史資料進行比較,結果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試驗。
本次實驗所有患者在接受縮宮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為前列腺素F2α 衍生物、米索前列醇系前列腺素PGE1 的衍生物等藥物和按摩子宮、宮腔填塞、壓迫腹主動脈等物理治療效果不佳時采取改良式子宮背帶縫合治療:首先,將子宮從腹腔中托出并擠壓,根據患者出血量的改變狀況判斷能否采取改良治療。對于可以手術治療的患者先找到子宮切口的右下側外1/3 處,隨后采用可吸收的1 號縫合線于此處距離切緣2~3 cm 處開始縫合,注意縫合時進針是由外向內、垂直方式進入;在穿過肌層和蛻膜層后,縫線通過子宮腔在子宮切口上緣2~3 cm 處由內向外、垂直出針進行褥式縫合;隨后將縫線移至距離子宮角3~4 cm 的子宮底部再次進行縫合,并再將縫線經過子宮后壁反折后至患者的左側的骶骨韌帶;采取同樣的步驟將對側進行縫合。在確認縫合止血有效后對患者子宮進行觀察,確認子宮出血停止、血運恢復正常后,對患者的腹壁進行逐層縫合。
觀察試驗產婦的治療效率以及相關的臨床指標、并發癥進行評比。患者滿意度按照:顯效:患者無出血或少量出血(<30 mL/h),但不影響體征,子宮肌肉能夠正常收縮;有效:患者出血(>30 mL/h,<50 mL/h)會對體征造成輕微影響,子宮肌肉收縮功能基本正常;無效:患者出血(>50 mL/h)造成體征惡化,且子宮肌肉收縮功能基本喪失,三個層級進行評比。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臨床評比指標和并發癥包括:治療時間、出血量、產后住院時間和術后感染、宮腔粘連。
對實驗數據采用SPSS 20.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率(%)表示,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按照顯效、有效、無效三個層級對產婦的治療有效率進行評比,其中參與試驗的患者顯效、有效、無效分別為5 例、6 例和1 例,總有效率為91.67%;而我院平均止血有效率為83.53%,改良子宮背帶式縫合效率更高(P<0.05)。
在手術治療時間、出血量、產后住院時間三項臨床觀察指標的比較中,試驗數據明顯低于我院年平均水平:(66.36±8.90)min、(315.42±45.31)mL、(7.48±2.01)d(P<0.05);而在術后出現感染、宮腔粘連的比例數據較我院年平均水平16.98%、14.65%明顯降低(P<0.05)。
表1 產婦相關臨床指標, n(%)]

表1 產婦相關臨床指標, n(%)]
時手間術(治m療in)術(后m出L血)量時產間后(住d院) 術后感染 宮腔粘連41.25±6.41 213.69±34.76 6.12±1.49 1(8.33) 1(8.33)
剖宮產是目前臨床解決難產等產科合并綜合征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手術開創會導致產婦出現術后大出血,進而引發血栓、休克等發生,并且產后出血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如不能及時救治會出現患者死亡的案例,因而需要對患者采取及時、有效的止血方式。
傳統的止血方式效果差,易出現患者產后出血,進而出現二次開創、子宮切除等,對患者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傷害。改良子宮背帶式縫合治療通過外力給予患者子宮肌肉進行加壓,此方法可以有效地縫合、擠壓患者子宮血管,進而降低患者子宮血管的壓力,減少患者的血管出血和加快出血口的凝血,在達到手術止血目的的同時保留了患者的子宮[5-7];且此方式具有簡單的操作性和可靠的安全性。改良子宮背帶式縫合通過外力因素影響子宮收縮,減少了收縮時間,提高了相同情況時的止血效率,盡可能降低患者因產后出血導致子宮切除的發生,提高患者剖宮產手術治療效果[8-10]。
在手術過程中需要注意手術針方向,手術針需要由外向內垂直進入;縫線也需結扎適度,不可過松也不可過緊,防止術后因縫線疏松導致出血或因縫線過緊造成缺血壞死。同時,本次試驗結果顯示:采取改良手術治療的患者在治療效率方面較我院平均治療效率83.53%高出8.14%;在臨床評比指標和并發癥的比較中也均優于我院平均數據水平(P<0.05)。
近些年,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和人們醫療意識的提高,患者對于治療的質量要求也不斷提高。對于產婦分娩,減少手術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損傷和并發癥至關重要。本次試驗結果顯示改良子宮背帶式縫合手術止血方式治療對剖宮產產婦術后止血具有更好、更安全的臨床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改良式子宮背帶縫合治療通過縫合加壓,加快患者出血點凝血,對剖宮產產婦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且具有較低的術后并發癥,減少了對產婦造成的其他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