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華
(吉林省通化市中心醫院,吉林 通化)
近年來我國肺癌患者患病人數呈較為顯著的上升趨勢,其中肺癌伴隨靜脈血栓栓塞癥,是極為常見的嚴重并發癥,是目前造成患者由于肺癌本身引起患者死亡的次要因素。由于患者患上肺部惡性腫瘤之后需要使用放療、化療等方式進行治療,這就增加了靜脈血栓栓塞癥診斷的困擾,隨著病癥極為嚴重之后才能夠發現明顯病癥,這時對于患者生活質量有著極大程度的降低,嚴重可造成直接死亡[1-2]。為了增加對于病癥的了解以此達到優質治療和風險預警的最終目的,現選取了我院50 例肺癌患者伴發靜脈血栓栓塞癥患者進行相關危險因素分析,得到了極為客觀有效的成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于我院2017 年12 月至2018 年12 月于我院接受治療180 例肺癌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實驗對象,通過多普勒超聲檢查觀察患者是否出現靜脈血栓栓塞癥并且以此為依據進行分組,其中觀察組為肺癌患者伴發靜脈血栓栓塞癥患者50 例,余下為對照組即是單純肺癌患者130 例。其中對照組中男性72 例,女性58 例,年齡34~76 周歲,平均為(52.09±3.25)周歲;觀察組中男性27 例,女性23 例,年齡35~77 周歲,平均為(51.88±3.19)周歲,兩組患者各項一般資料比較有可比性(P>0.05)。其中兩組患者均確診為肺癌疾病,觀察組患者還需要符合中華醫學會制定的靜脈血栓栓塞癥相關確診標準。并且患者有以下任意一項均應當進行排除:(1)近一個季度內接受放、化療治療患者;(2)預計生存期少于半年患者;(3)嚴重臟器受損患者;(4)近一個季度內接受免疫治療或者使用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患者;(5)嚴重呼吸障礙患者。
為每位患者建立相關數據卡并對其各項資料進行收集,其中應當包括:基本資料(性別、年齡、體質指數BMI、既往病史以及吸煙史),腫瘤資料(臨床分期、病理類型),實驗室資料(血小板計數、D-二聚體以及血黏稠度)。
其中肺癌病理分期應當嚴格遵循國際抗癌聯盟下發的最新版《肺癌TNM 分期標準》;其中血黏稠度陽性為男性>4.66 cP,女性>3.93 cP;D-二聚體>500 μg[3]。
利用SPSS 18.0 統計學軟件進行計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χ2進行檢驗,計量數據以()表示,通過t 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危險因素使用Logistic 回歸性分析,其中α=0.05 作為檢驗標準。
觀察組患者高血脂、糖尿病、吸煙、腺癌、腫瘤Ⅳ期、血小板計數、血黏稠度以及D-二聚體都遠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參數詳見表1 所示。

表1 對比兩組患者單項危險因素[n(%)]
通過Logistic 回歸性分析,能夠直視出臨床分期、D-二聚體、吸煙、年齡、血黏稠度、血脂以及糖尿病等因素是能夠誘發肺癌患者出現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高危因素,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參數詳見表2 所示。

表2 肺癌患者伴發靜脈血栓栓塞癥危險性因素Logistic 回歸性分析
肺癌本就是極為嚴重惡性腫瘤病癥,再加之靜脈血栓栓塞癥,這對于患者身體有著更加沉重的負荷,為了有效治療此類疾病并且能夠為廣大肺癌患者進行風險規避、預警是很有必要的[4]。
通過本次研究所得,在肺癌患者之中長期吸煙以及年齡較高患者相對血液黏稠度更高,能夠直接影響患者的血液循環能力;通過臨床分期能夠觀察到進入Ⅳ期的患者更加容易患上靜脈血栓栓塞癥,原本就由于腫瘤緣故患者的TNF-2、1L-1β 能夠影響PAI-1,誘發C-蛋白系統的降低,加之病癥深入之后體內炎性因子會更加擴散,為血栓的形成構造一個環境,并且病癥進入后期必須使用化療或者放療,此類治療藥物能夠刺激靜脈血管[5-6];血脂以及糖尿病本就是血管中血脂過高,增加血液循環的阻礙;其中D-二聚體作為人體之中極為重要的交聯纖維單位特異的降解產物,其數值的升高能夠顯示患者的凝血功能以及纖溶系統受到影響,能夠反映患者血栓可能已經形成。此次研究可能選擇例數較為片面,致使結果可能具有一定局限性,需要再次進行深入探究[7-8]。
綜上所述,肺癌患者伴發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危險因素有臨床分期、D-二聚體、吸煙、年齡、血黏稠度、血脂以及糖尿病,在臨床之中應當增加對于以上因素的風險控制,并且進行有效治療增加患者治療效果保障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