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培,秘向平
(河北省故城縣醫院,河北 衡水)
1988 年Reaven 教授在美國糖尿病年會上,首先提出了代謝綜合征(MS)的名稱[1]。MS 是一種合并高血糖、高血壓、血脂代謝異常以及中心性肥胖等為主的臨床綜合征。目前治療方式以適量運動、平衡膳食等優化生活方式為主,輔以西藥降壓、降脂、降糖對癥治療,而相關西藥的療效、作用機制及其毒副作用尚存在諸多爭議[2]。2017 年2 月至2018 年10 月,筆者通過針刺背腧穴治療代謝綜合征,效果顯著,安全性好,現報道如下。
120 例均為2017 年2 月至2018 年10 月在本院就診的代謝綜合征患者,其中男68 例,女52 例;年齡35~55 歲,平均(42.6±6.3)歲,病程8 個月至5 年。采用隨機、對照的方法將患者分為治療組60 例,對照組60 例。兩組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采用西醫常規治療。通過健康教育講座進行常規生活方式干預,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戒煙、減少精神壓力和抑郁。西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絡活喜,輝瑞制藥生產)口服,5 mg,1 次/d;阿托伐他汀鈣片(立普妥,輝瑞制藥生產)口服,20 mg,每晚1 次;鹽酸二甲雙胍片(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公司生產)口服,0.5 g,2 次/d。
1.2.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針刺背腧穴治療。治療主穴:選取脾俞、腎俞、肝俞、肺腧、心俞、膽俞、胃俞、大腸腧、膀胱俞、小腸俞。患者俯臥位,雙側取穴,穴位局部常規消毒,選用蘇州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生產的華佗牌0.30 mm×40 mm不銹鋼毫針,針尖以45°向脊柱斜刺,施以平補平瀉手法,留針30 min,每10 min 行針1 次,針刺1 次/d,周六、日休息,共治療4 周。
1.3.1 血壓
統一測量患者右上臂,平臥位,測量前患者安靜休息10 min,每次測量間隔5 min,測量2 次取平均值,每周檢測1 次。
1.3.2 糖代謝相關指標
測定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 血糖(2 h 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治療前后各測1 次。
1.3.3 血脂
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治療前后各測1 次。
顯 效:體 質 量、腹 圍、BMI 在 正 常 范 圍,FPG、2 h PG、HbA1c、TG、TC、LDL-C、HDL-C 均 在 正 常 范 圍,Bp<1 3 0/8 0 m m H g;有 效:體 質 量 下 降>5 k g,腹圍 下 降>3 c m,BMI 下降>1kg/m2,FPG 及2 h PG 下降>1 mmoL/L,TG、TC、LDL-C 下降>1 mmoL/L,HDL-C升高>0.2 mmoL/L,HbA1c下降>1%,Bp<140/90 mmHg;無效:各項指標未達到有效標準。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 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以()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1.67%,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3.3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治 療 組 治 療 前 血 壓 為(138.6±15.8)mmHg/(86.1±8.2)mmHg,對照組治療前血壓為(137.5±15.1)mmHg/(87.6±7.5)mmHg,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血壓為(128.1±11.2)mmHg/(77.3±6.4)mmHg,治療組血壓為(125.6±7.3)mmHg/(74.8±5.8)mmHg,治療 組血壓明顯降低(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治療組與對照組各項血糖相關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FPG、2 h PG、HbA1c水平較對照組明顯下降(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FPG、2 h PG、HbA1c 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后FPG、2 h PG、HbA1c 比較
組別 例數 時間 FPG(mmoL/L)2 h PG(mmoL/L)HbA1c(%)治療組 60 治療前 7.15±1.39 9.53±1.07 7.68±0.84治療后 5.41±0..38 7.35±0.69 6.22±0.61對照組 60 治療前 7.34±1.06 9.18±1.23 7.61±0.95治療后 6.27±0.59 7.76±0.94 6.45±0.95
治 療 前,對 照 組 的TG、TC、LDL-C、HDL-C 分 別 為(2.84±0.41)mmoL/L、(6.82±0.75)mmoL/L、(4.30±0.72)mmoL/L、(0.98±0.14)mmoL/L,治 療 組 的TG、TC、LDL-C、HDL-C分 別 為(2.96±0.53)mmoL/L、(6.95±0.82)mmoL/L、(4.28±0.81)mmoL/L、(0.91±0.23)mmoL/L,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 療 后,對 照 組 的TG、TC、LDL-C、HDL-C 分 別 為(1.80±0.36)mmoL/L、(4.63±0.84)mmoL/L、(3.11±0.72)mmoL/L、(1.28±0.39)mmoL/L,治 療 組 的TG、TC、LDL-C、HDL-C分 別 為(1.48±0.23)mmoL/L、(3.98±1.26)mmoL/L、(2.69±0.62)mmoL/L、(1.52±0.68)mmoL/L,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TG、TC、LDL-C 水平明顯降低,HDL-C 水平明顯升高(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代謝綜合征是指人體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質發生代謝紊亂的病理狀態,是一組復雜的代謝紊亂癥候群,是導致多種疾病的危險因素。MS 是糖尿病、高血壓病、高脂血癥、高尿酸癥為特征的疾病,糖尿病患者約有50%合并高血壓病證,高血壓患者亦有50%合并糖尿病癥狀。糖尿病和高血壓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最大危險因素,導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卒中(包括出血性和阻塞性腦血管意外)發生。代謝綜合征患者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以及終末期腎病風險明顯增加,因此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臨床醫生開始關注此病[3]。預防和治療代謝綜合征對防治動脈粥樣硬化進而防控心腦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運用針刺背腧穴治療代謝綜合征,結果顯示,針刺背腧穴在改善患者血壓、血糖、血脂代謝方面有顯著療效。針刺背腧穴還具有安全可靠、簡便經濟、無毒副作用的特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