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小麗
(玉林市中西醫結合骨科醫院,廣西 玉林)
下肢深靜脈血栓主要是指在患者的下肢靜脈腔內,血液發生不正常的凝結現象,導致靜脈腔發生阻塞,靜脈血液回流出現障礙[1]。髖關節置換術是一種常被應用于股骨頸骨折等髖關節病患者的治療方式[2]。在行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常會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術后康復[3]。下肢深靜脈血栓在臨床上又分為下肢近端血栓與遠端血栓,若患者發生近端血栓,還可能造成肺栓塞的發生,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4]。有相關研究發現,在行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中應用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能有效減少血栓的發生,提升患者的預后[5]。對此,本研究就行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應用快速康復護理干預的效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 年6 月至2019 年5 月于我院骨科行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96 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8 例。其中觀察組患者中,女性有23 例,男性25 例,年齡為50~74歲,平均為(65.76±8.24)歲;對照組患者中,女性22 例,男性26 例,年齡為52~74 歲,平均為(65.81±8.08)歲。納入標準為:①未患有精神類疾病,言語意識清晰的患者;②臨床資料完整的患者;③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為:①正處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等特殊時期的患者;②肝、腎等重要臟器病變嚴重患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案,包括入院指導、術前禁食禁飲、飲食指導及用藥指導等護理措施。觀察組則以常規護理為基礎,應用快速康復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①健康宣教。評估患者的深靜脈血栓發生風險,為患者講解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具體原因、發病機制以及其危害性,為患者講解治療的原理,并耐心回答患者的疑惑,使患者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認知加深,并在住院后以及術前均注意定時評估患者對深靜脈血栓發生、發展、預防等事宜進行評估及宣教,以提升患者的對治療及護理的依從性。②在患者進行手術前、手術中及手術后嚴密監測患者的心率、脈搏等生命指征、體溫變化情況及肢體腫脹、疼痛、血運變化等情況,隨時掌握患者的病情變化,以便及時發現患者的異常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③康復訓練。在術后,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后即指導并協助患者進行術肢功能鍛煉,指導患者進行術肢的踝泵訓練,指導患者進行踝關節的跖屈、背伸、環繞等訓練,在進行每個動作保持8~10 s,且重復進行,每小時練習10 min,每天練習8~10 次,但護理人員應注意,患者在進行裸關節活動時,不可帶動髖關節,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加大訓練力度。同時應指導患者進行股四頭肌收縮訓練,使患者采取仰臥位于病床上,外展患者的患肢30°,采取中立位,將軟枕墊于患者的膝下,使膝關節往下壓訓練,使大腿肌肉收縮10 s 再放松,重復訓練30 次。待患者的功能逐漸恢復時,應指導患者盡快進行下床活動。④飲食護理,醫護商量,決定患者準確的手術時間,手術前2 h 指導患者進食無渣飲料,術后指導患者遵從高蛋白、高纖維素及高熱量的原則,指導患者多飲水,多食水果、新鮮水果及奶制品等,避免患者使用高膽固醇、高脂肪的食用,以避免患者血液粘滯。⑤術前、術中、術后按醫囑按量補充足夠的液體,以防術后血容量不足,導致血流緩慢,血液凝滯。
對比兩組患者的血栓發生率、術后2 周及4 周的血流指標。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為滿意、較滿意與不滿意。總滿意度=(滿意例數+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6]。
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本研究所得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血栓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患者高(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及血栓發生率[n(%)]
觀察組患者的血流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血流指標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血流指標
組別 例數 術后2 周血流指標(cm/s)術后4 周血流指標(cm/s)觀察組 48 27.61±6.57 28.14±6.53對照組 48 21.43±5.62 22.06±5.79 t 4.952 4.827 P 0.000 0.000
髖關節疾病常應用的手術即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進行該手術的多為老年患者[7]。由于該手術會對患者的血管及組織牽拉造成損傷,使患者的外源性及內源性的凝血系統激活,使患者體內的凝血因子增加,而手術的進行損傷了患者的血管壁,導致血管壁中有血小板黏附凝聚的情況發生,使血管中的生物活性物質被釋放而形成靜脈血栓[8]。此外,手術的進行還容易造成脫水、失血的情況出現,導致患者體內血液粘稠度增加,增加了患者血栓發生風險。血栓的發生極不利于患者的恢復,對患者也造成了較大的危害,因此,在髖關節置換術中,應用有效的護理干預對于改善患者的預后十分重要。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觀察組的血流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
綜上所述,行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中應用快速康復護理,能有效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提升患者的預后效果,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