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陽
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印江自治縣緊緊圍繞“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總要求,通過建強完善組織、管理、服務三大體系,推動全縣主題教育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走深走實,把搬遷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辦實辦好,有效增強搬遷群眾的歸屬感安全感幸福感。
完善組織體系建設,群眾操心變省心。印江自治縣始終堅持發揮黨建統領全局的工作思路,先后在縣生態和移民局成立了易地扶貧搬遷黨工委,在安置點成立了黨支部,構建了完整的易地扶貧搬遷組織體系。
“剛搬來的時候,每個月8號都要趕回村里參加組織生活和繳納黨費,往返一次就是60公里。現在好了,安置點設立黨支部后,我第一時間就把組織關系轉過來了,在小區就可以繳納黨費、過組織生活。”搬遷至印江自治縣峨嶺安置點的65歲黨員代澤坤說。
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印江自治縣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帶頭宣傳搬遷政策、收集意見建議,讓搬遷群眾訴求在第一時間得到答復、群眾困難在第一時間得到幫助,消除搬遷群眾的外來感、陌生感、孤獨感,變操心為省心。
完善管理體系建設,群眾煩心變順心。走進印江自治縣峨嶺街道坪興寨安置點,優美的居住環境、干凈整潔的人行便道、應有盡有的健身器材,小區里孩童的打鬧聲、老人的交談聲不絕于耳,一派安居樂業景象。
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的管理和服務上,印江自治縣按照鄉鎮(街道)統籌、居民自治的原則,各安置點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宣傳、發動搬遷群眾組建物業管委會、選舉產生樓棟長,主動參與到小區建設、管理等工作中來,充分發揮搬遷群眾主人翁作用。
“小區按照商業房區規劃和建設,有專業的物業管理,還設立了管委會和樓棟長,在主要通道設置了視頻監控,確保有問題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和處理。”坪興寨安置點黨支部書記熊江介紹。

印江自治縣委組織部印江自治縣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開設兒童之家,為孩子們提供學習輔導。
為切實消除搬遷群眾的顧慮,該縣以群眾自治為著力點,通過整合多方資源,建立了樓棟長、管委會結對幫扶的管理體系,確保群眾的事在第一時間有人受理,搬遷群眾煩心變順心。
完善服務體系建設,群眾揪心變歡心。為切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工作,印江按照“1+N”服務結構,在安置點黨支部的帶領下,組織人社、民政、衛生、教育等部門成立便民服務中心,選派業務骨干入駐安置點開展服務工作,確保搬遷群眾的就業就學就醫等問題不出小區就能得到解決,改變了群眾辦事找不到門路的揪心局面。
“以前孩子帶錢回來都是麻煩別人幫忙,現在小區給我們每個60歲以上的老人都辦了一張銀行卡,孩子直接把錢存在卡里,我拿著卡到一樓的服務中心就有人幫我取錢了,好方便哦。”印江自治縣普同安置點75歲的李如仙老人高興地說。
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印江自治縣科學部署、統籌推進,把初心使命銘記于心、踐之于行,始終堅持把群眾的所急所盼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全體黨員干部以實際行動守初心、擔使命,得到全縣群眾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