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評論員

加快“新基建”、激發新動力正當其時。經過連續多年大規模投資,傳統基建領域的存量基數已經很高。以數字型基礎設施為代表的“新基建”卻處在起步階段,擁有廣闊發展空間。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線辦公助力復工復產,云商業云服務便利社會生活,智能制造加速發展,這些都離不開“新基建”的有力支撐。到2025 年,我國5G 網絡建設投資累計將達1.2 萬億元。2020 至2025 年,5G 商用直接帶動的經濟總產出將達10.6 萬億元。“新基建”有利于對沖疫情不利影響,為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提供重要支撐點。
加快“新基建”需要新觀念。信息時代,得數字化者得先機。數字化既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也是提升持久競爭力的著力點。加快“新基建”,有助于讓“漫步在云端”的新技術更快落地應用,讓“孕育于數字”的新需求得到更大程度釋放,讓創新創業創造更加活躍。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尤其是創新發展理念,從戰略高度認識“新基建”的必要性、緊迫性,主動作為、布局謀勢。
加快“新基建”既要看速度更要看質量,必須尊重市場規律、發展規律來辦事。相對于傳統基建,“新基建”技術創新性更強、發展變化快,面臨更大的市場不確定性,需要更敏銳地感知市場需求、更主動地順應市場變化。各地要立足市場需求和發展實際進行周密規劃和科學論證,更要根據財力和債務的承受情況有序推進,避免“一窩蜂”“一陣風”。
搞好“新基建”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匯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推進。政府部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監管方式,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營造更加有利于創新發展的制度環境。用好市場的力量,探索投融資機制創新,鼓勵和引導不同主體運用市場機制開展合作,讓企業真正成為“新基建”大潮中的弄潮兒和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