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列旺姆
(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 消化內科,西藏 拉薩)
食管靜脈曲張屬于消化內科疾病,是肝硬化的并發癥之一,由各種原因引起的門靜脈高壓導致,極易因破裂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是導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1]。食管靜脈曲張患者普遍肝功能較差,盡量避免手術治療,預防患者因臟器功能衰竭致死[2-3]。本研究選擇我院2018 年1月至2019 年3 月收治的28 例食管靜脈曲張患者作為探討對象,取得良好的結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3 月收治的28 例食管靜脈曲張患者作為探討對象,選擇數字盲選法把食管靜脈曲張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4 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9 例,女5 例,年齡30~50 歲;觀察組患者男10 例,女4 例,年齡30~51 歲。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確診為食管靜脈曲張者。
活動性肝炎;心肺功能不全;臨床檢查資料不齊全;合并肝癌;精神障礙患者。
兩組患者均實施全麻與咽部局麻,對照組患者實施內鏡下硬化劑注射治療,在內鏡下,將聚桂醇注射劑作為硬化劑,在食管出血點上方2 cm 左右進行注射,先按點注射,再由靜脈內注射,劑量在2~3 mL,10 d 進行1 次,直至靜脈無曲張[4]。
觀察組患者實施內鏡下套扎硬化序貫治療,在內鏡下,旋轉操作部位,繃緊牽引線,于患者賁門上側大約2 cm 處的靜脈實施套扎治療,10 d 進行1 次,直至靜脈無曲張[5]。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觀察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記錄患者乏力、消化道出血、食欲減退等癥狀。比較兩組患者的止血效果,觀察患者1 d 止血率、3 d 再出血率、7 d 再出血率。
數據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統計處理,計數資料用χ2檢驗,并用(%)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2.86%)比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78.57%)高,差異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n(%)]
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42.86%)比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14.29%)高,差異較大(P<0.05),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情況見表2。

表2 觀察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n(%)]
對照組患者的1 d 止血率低于觀察組患者,3 d 再出血率、7 d 再出血率高于觀察組患者,兩組數據有明顯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細結果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患者的止血效果[n(%)]
食管靜脈曲張是肝硬化患者常見并發癥,表現為乏力、腹水、出血量大、肝區疼痛、死亡率高、來勢迅猛等,是肝硬化晚期患者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需積極治療,消除曲張靜脈,改善肝功能,其主要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內鏡治療等[6]。
隨著內鏡技術的發展,內鏡治療已成為治療食管靜脈曲張的首選方法,效果可觀,內鏡下治療效果最好的兩種治療方法包括硬化劑注射治療與套扎硬化序貫治療;其中硬化劑注射能夠引起靜脈周圍炎癥,增厚患者的血管黏膜,增生結締組織,從而達到止血的效果;在治療期間,利用內鏡能將硬化劑直接注射到患者血管內,起效快,有助于患者控制出血癥狀,然而,由于諸多因素,如治療經驗、專業水平等會影響臨床效果,需要及早控制這些因素,避免破壞食管黏膜,防止肺和體循環出現異位栓塞[7]。內鏡下套扎硬化序貫治療與內鏡下硬化劑注射治療食管靜脈曲張效果良好,但利用內鏡下套扎硬化序貫治療的患者,其并發癥少,但套扎器對操作者的視野有嚴重的影響,為了保證套扎治療的效果,必須找到適宜的套扎器進行治療,擴大內鏡下治療的視野范圍,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8]。
本研究結果表明,實施內鏡下套扎硬化序貫治療的患者總有效率(92.86%)比實施內鏡下硬化劑注射治療的患者總有效率(78.57%)高,差異明顯。實施內鏡下硬化劑注射治療的患者不良反應率(42.86%)比實施內鏡下套扎硬化序貫治療的患者不良反應率(14.29%)高,差異較大。與實施內鏡下硬化劑注射治療的患者相比,實施內鏡下套扎硬化序貫治療的患者1 d 止血率更高,3 d 再出血率、7d 再出血率更低。
綜上所述,相較于內鏡下硬化劑注射治療,利用內鏡下套扎硬化序貫治療食管靜脈曲張,療效顯著,不良反應率少,能提高止血效果,降低再出血率,值得進一步臨床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