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河北省玉田縣中醫醫院,河北 玉田)
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有經濟能力購車,但交通事故的發生風險也相應增加[1]。事故中傷者極易發生膝關節周圍骨折創傷,主要包括下肢負重膝關節的韌帶、半月板以及關節軟骨等損傷[2]。根據相關臨床報告指出,將膝關節鏡下輔助微創處理治療應用于膝關節周圍骨折創傷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可獲得滿意的臨床療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降低關節感染與異位骨化等并發癥的發生風險[3]。但此方面報告少之又少,仍缺乏相關臨床依據。在此次實驗中,對研究組和參照組82 例膝關節周圍骨折創傷患者的臨床療效展開觀察和討論,其目的在于探討不同手術方案對于改善患者膝關節功能臨床療效的差異性,現將此次研究結果介紹如下。
對本院于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接收的膝關節周圍骨折創傷患者82 例分組研究,將全部病患遵照抽簽法劃分為兩組:參照組41 例,采用常規保守治療方式,其中,女18例,男23 例,年齡22~68 歲,平均(45.47±4.72)歲;研究組41 例,采用膝關節鏡下輔助微創處理治療方式,其中,女19例,男22 例,年齡21~67 歲,平均(44.36±4.54)歲。經告知后所有膝關節周圍骨折創傷患者均自愿參與此次研究,并簽署相關文件,同時經由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對兩組臨床癥狀、病況等基礎資料通過應用統計學對比分析后顯示,差異細微(P>0.05),可進行對比和討論。
參照組41 例,采用常規保守治療方式,在患者骨折創傷位置的膝關節外側、內側皮膚進行切口,切開長度大約15~20 cm,充分暴露關節腔,后根據操作標準進行常規手術。研究組41 例,采用膝關節鏡下輔助微創處理治療方式,在骨折創傷部位的外側進行切口,切口完成后,將關節鏡放置切口內,將對關節鏡視野產生影響的凝血塊清理干凈,檢查患者韌帶、軟骨、脛骨平臺和半月板等部位,如發現游離骨塊立即清除。根據患者不同的創傷情況使用針對性的治療對策。比如半月板縫合術、交叉韌帶止點骨折內固定、重建交叉韌帶、半月板成形、關節軟骨損傷等微創處理治療,對于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先使用復位鉗對其進行復位處理,在脛骨上下兩端進行小切口,將鋼絲經由皮下隧道置入將其固定好;對于髕骨骨折患者,先使用相應的克氏針將其復位,后使用拉力螺絲釘做一個固定。
(1)通過統計患者的HSS 評分與術中出血量等對研究組和參照組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評價。HSS 評分主要包括膝關節疼痛程度、畸形、關節功能與活動范圍等。
(2)通過統計患者的關節感染發生率、異位骨化發生率、脫位發生率等對研究組和參照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觀察評價。
本研究采用SPSS 17.0 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用(%)對計數數據進行表示,并用χ2檢驗,計量數據以(±s)表示,t 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相較于參照組,研究組膝關節周圍骨折創傷患者手術后的術中出血量更少,HSS 評分更高(P<0.05),詳情如表1所示。
表1 參照組和研究組患者手術后的HSS 評分與術中出血量對比()

表1 參照組和研究組患者手術后的HSS 評分與術中出血量對比()
?
研究組膝關節周圍骨折創傷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7.32%,相較于參照組,研究組膝關節周圍骨折創傷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更低(P<0.05),詳情如表2 所示。

表2 參照組和研究組膝關節周圍骨折創傷患者手術后的并發癥對比[n(%)]
高空作業、交通事故和運動方法不當等均是導致膝關節周圍骨折創傷的主要原因[4]。傷者極易發生膝關節周圍骨折創傷,主要包括下肢負重膝關節的韌帶、半月板以及關節軟骨等損傷[5]。隨著我國近年來建筑、交通業的深入發展,該疾病的發病率也在不斷提高。支撐人體是膝關節對人體發揮的主要作用,其解剖結構較為復雜,一旦出現膝關節周圍骨折創傷,導致患者的治療難度非常大,同時將對病患的健康狀況與生活質量形成嚴重的影響[6]。
當前對膝關節周圍骨折創傷較為傳統的治療方式是常規保守治療,該治療方式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7]。但此種術式需取較大的手術切口,易造成出血量增大,同時會增加術后關節感染、異位骨化、脫位等并發癥發生風險[8]。臨床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用膝關節鏡配合微創處理治療方式,其主要通過在骨折創傷部位的外側進行切口并置入關節鏡,根據患者不同的創傷情況進行縫合半月板、交叉韌帶重建、半月板成形、關節軟骨損傷以及交叉韌帶止點骨折內固定等針對性的微創處理治療方案。膝關節鏡配合微創處理治療屬于一種微創術式,具有手術損傷小、操作時間短、不良事件少、安全性高等優點[9]。在關節鏡輔助下,可精確監測患者骨折創傷部位與膝關節面復位情況,有利于減少對患者膝關節冠狀韌帶與關節囊的二次損傷[10]。同時在關節鏡輔助下關節腔在手術過程中始終處于無菌狀態,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細菌的感染幾率。在此次研究中,相較于常規保守治療,膝關節周圍骨折創傷患者通過膝關節鏡配合微創處理治療后的術中出血量更少,HSS評分更高,且并發癥發生率更低。提示膝關節鏡下輔助微創處理治療的實施效果更佳,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降低關節感染與異位骨化等并發癥的發生風險。
研究結果表示,膝關節鏡配合微創處理治療在此次實驗中比常規保守治療的作用更佳,對于減少患者的出血量、提高手術的安全性等有重要的意義,值得將其普及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