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仁明
(昭通市中醫醫院,云南 昭通)
結節性癢疹是一種以結節性損害為主,伴有劇烈瘙癢的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結節數目一般幾個至幾十個不等,散在孤立的分布,好發于四肢,以四肢伸側為甚,嚴重者可泛發至全身,初期多為針帽大小紅色丘疹,迅速增長成黃豆大小的半圓形堅實結節,表面粗糙,頂端呈疣狀分化[1]。目前西醫病因尚未闡明,多認為與蚊蟲叮咬感染、精神心理因素、胃腸功能紊亂、內分泌障礙以及某些系統性疾病等有關,常規以外用糖皮質激素、口服抗組胺藥、免疫抑制、鎮靜安眠藥以及液氮冷凍、激光等物理治療為主,但療效欠佳,且停藥后極易復發,而長期大量應用免疫抑制劑以及糖皮質激素可能產生一系列不良反應,因此尋求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尤為迫切[2]。
結節性癢疹隸屬于中醫“馬疥”的范疇,因皮膚結節“隱嶙起作根墌”,奇癢難忍而得名。其病程長,瘙癢劇烈,治療困難,易于復發,嚴重影響患者心理生理健康,現在又將其稱之為“頑濕結聚”。目前大多數醫家認為本病的發生多因素體濕熱內生,加之夏秋季節暑濕積聚,蚊蟲叮咬,蟲毒入侵,氣血經絡擁塞不通,頑濕蟲毒結聚而成;此外還有部分患者因憂思郁怒,情志內傷,沖任失調,營血虧虛,經脈瘀阻,氣血結聚,肌膚失養所致[3]。火針治療結節性癢疹的理論依據在于以毫火針以火助陽直刺病損基底部,直達病所,開闔腠理,以熱引熱、開門祛邪,聯合拔罐療法可以加強其泄熱、引邪外出之功[4]。
選取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就診于昭通市中醫醫院皮膚科符合納入標準的結節性癢疹患者68 例,其中男性30 例,女性38 例,年齡30~68 歲,平均(44.75±2.41)歲;病程最短2 月,最長23 年,平均(6.5±1.2)年。隨機分為治療組(34 例)和對照組(34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根據《臨床皮膚病學》[5]中“結節性癢疹”診斷標準,確診為結節性癢疹,排外嚴重心腦血管病、肝腎功能不全、治療部位皮膚感染、孕產期婦女以及因恐懼、暈針等無法配合者。
1.3.1 治療組
火針治療:充分暴露治療部位,碘伏常規消毒治療部位區域皮膚,將3 根1 寸的針灸針置于酒精燈的外焰上燒至針尖發紅后,快速垂直刺入結節,進針深度需直達病損的基底部,逐一點刺各個結節,每個結節需點刺5~8 次,點刺完后請助手協助立即對治療部位進行拔罐,5 min 后起罐,若有淡黃色或血色滲液滲出,用棉簽擦干后再次用碘伏消毒。囑患者火針治療24 h 內,嚴禁沾水,保持干燥,盡量避免搔抓。每周治療1 次。地氯雷他定分散片5 mg po qn,治療4 周后觀察臨床療效。
1.3.2 對照組
僅予地氯雷他定分散片5 mg po qn 治療,治療4 周后觀察臨床療效。
治療期間,均需禁食辛辣刺激、腥膻發物,治療后1 周內隨訪患者的瘙癢改善情況以及火針治療有無不良反應。
詳見表1。

表1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無結節和瘙癢;顯效:結節數目減少≥70%,瘙癢明顯緩解;好轉:結節數目減少30%~69%,瘙癢有所緩解;無效:結節數目減少<30%,瘙癢緩解不明顯。總有效率=(痊愈+顯效+好轉)/總例數×100%。
全部資料應用SPSS 21.0 for Windows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 和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差異。
治療組痊愈9 人,顯效19 人,有效4 人,無效2 人,總有效率94.12%;對照組痊愈2 人,顯效6 人,有效18 人,無效8人,總有效率76.47%。經檢驗χ2=-2.526,P=0.012<0.05,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治療后兩組瘙癢積分經配對t 檢驗,t=-2.137,P=0.037<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治療組瘙癢緩解較對照組明顯;治療后兩組結節數目經配對t 檢驗,P=0.026<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治療組結節數目減少較對照組明顯(見表2)。
表2 治療后瘙癢和結節數目組間比較

表2 治療后瘙癢和結節數目組間比較
組別 治療組 對照組 t P瘙癢積分 13.30±8.36 17.07±7.26 -2.137 0.037結節數目 58.60±12.82 56.73±14.73 0.524 0.026
治療組中有2 例患者做完火針后出現治療部位發紅,主要原因在于受試者在火針治療后24 h 內長時間接觸水,予夫西地酸乳膏外用2 d 后癥狀緩解,未影響下一步的治療,囑患者接受火針聯合拔罐治療后需嚴格保持治療部位干燥,后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
結節性癢疹是一種皮膚科的難治性疾病,病因復雜,西醫治療雖取得一定療效,但易反復,且長期大量運用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可能帶來一系列藥物相關性不良反應。毫火針是一種中醫傳統的外治方法,其運用歷史源遠流長,其治療的機理主要是借火力炙烤毫針,然后將其快速的垂直刺入結節深部,直達病所,使腠理開闔,邪氣外解,有著強有力的開門祛邪之功;同時借助火熱之力,使局部擁塞的氣血溫煦,氣機得熱而行,血行通暢,肌膚得以濡養,則結節可以消退,瘙癢自停。此外火針還具有祛瘀生新,化腐生肌,促使結節消退、新肉化生,火針針刺治療后可在結節表面形成薄層痂皮,痂皮自行脫落后可使結節縮小,加速皮損消退,起到一個物理剝脫的作用。而火針治療后以拔罐治療給組織局部增加一個壓力,使皮損局部聚集的白介素、前列腺素等炎性因子跟隨組織滲液排出體外,此外拔罐的壓力還能夠擴張病損周圍的毛細血管,加速炎性因子以及營養物質的代謝,促進炎癥水腫吸收,減少組織滲液,營養肌膚,從而減輕瘙癢,促進皮損的消退,延緩結節的形成,緩解皮疹瘙癢,顯著提高火針治療的療效,減少火針治療后紅腫等一系列的不良反應。
總之,火針聯合拔罐治療能夠直達病所,開門祛邪,消散風、濕、熱、瘀、蟲、毒之邪,使局部氣血運行,肌膚得以濡養,促進皮損的消退,減輕瘙癢,減少搔抓等刺激,從而延緩病情的進展。此外在本次的臨床觀察中尚未觀察到明顯不良反應發生,少數患者在治療后治療部位出現發紅,是因為其治療后未嚴格禁水,防護不當所致,需交代患者在治療后24 h內保持治療部位干燥。因此火針聯合拔罐治療結節性癢疹療效顯著,且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或可在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手段規范運用于結節性癢疹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