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
(太原市第三人民醫院,山西 太原)
近年來,隨著經濟條件的不斷提升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改善,中醫藥治療開始應用于臨床治療。有效治療過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但由于其藥組方成分的復雜性,通過中醫辨證的相關治療要求,諸多因素會對藥物的藥效產生影響。醫學治療手段的不斷革新,有效的提高了各類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2]。但臨床用藥的過程中依舊存在著諸多問題,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對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造成嚴重的影響。為進一步提高各類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本研究中,分析探討中藥臨床合理用藥的安全性及應對策略,具體如下。
選取我院于2018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收治的100 例采用中藥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50 例)和對照組(50 例),其中觀察組50 例,男性30 例,女性20 例,平均年齡(46.5±5.2)歲,對照組50 例,男性30 例,女性20例,平均年齡(47.5±6.3)歲,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分析后顯示,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標準:(1)患者信息資料不全面;(2)精神無異常;(3)未簽署同意書者。
納入標準:(1)患者信息資料全面;(2)精神正常者;(3)均需實施中藥治療者;(4)患者知情,簽署同意書者。
對照組患者在有效用藥的過程中未實施用藥干預,醫務人員對其用藥過程中的不良反應及各項情況進行觀察。觀察組患者在有效用藥的過程中對患者藥物的用量及注意事項進行有效的干預,治療過程中嚴格按照辨證施治原則進行臨床治療。并就合理用藥的方法及預防不良反應的措施詳細的告知患者,提高患者的思想認識和治療積極性,確保臨床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有效用藥的過程中對兩組患者的各項情況進行有效的觀察,并做好相應的數據記錄。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對比。
將數據納入SPSS 20.0 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 和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對比發現,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所示。

表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的對比[n(%)]
近年來,隨著經濟條件的提升及生活質量的改善,進一步提高了人們對健康的認知。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劇,使得各類疾病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對人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醫學治療水平的不斷革新,有效的提高了各類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但治療過程中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對各類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造成了嚴重的影響[3]。中醫藥的深入應用有效的避免了部分疾病治療過程中并發癥的發生率,但是由于中藥組方的復雜性,有效治療過程中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相對較高,對人們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脅。為進一步提高各類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降低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更為合理的用藥策略受到了諸多的關注。
中藥治療過程中極易出現配伍不當,未實施辨證,藥物聯用不合理等問題,在各類疾病的臨床治療中需要提高對中藥治療的重視度,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及安全性,優化治療模式。現如今,通過中藥的不斷深入應用,對臨床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產生的因素進行了總結[4],具體如下:(1)藥理作用:中藥的組方復雜多樣,在有效利用的過程中需嚴格按照醫囑進行,部分患者在有效用藥的過程中私自改變藥物所用劑量,進而對自身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2)中藥品種的多樣性:由于中藥品種的不同,在有效治療過程中的藥理作用也不同。(3)中藥制劑的不同:在治療過程中極容易出現藥不對癥狀的現象[5]。(4)藥品炮制后使用:藥物需要在炮制后使用,其炮制的主要作用是降低毒性,提高治療效果,中藥的炮制過程是非常嚴謹的,每一個環節都會對藥效造成影響。(5)煎煮不到位:中藥在有效煎煮的過程中需要對火候進行有效的把控,煎煮時間過長會加劇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6)藥物服用不當:在有效治療的過程中未遵循辨證施治原則,中西醫的聯合治療不斷的深入應用于臨床各疾病的治療,但是治療過程中未按照辨證施治原則進行,缺乏中藥選擇、用量、用時的考量,易引起誤用的情況。為有效避免中藥治療過程中產生的不良反應,提高各類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6]。中藥治療的安全策略成為臨床治療中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為提高中藥治療的安全性,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率[7]。醫學界對中藥應用過程中的相關策略進行了有效總結。具體如下:(1)辨證施治原則的遵循:在臨床治療中需要遵循辨證施治的原則,辨證施治輸運中藥治療的關鍵,為中藥的合理應用提供了條件。(2)嚴謹用藥的規范性:由于中藥組方的復雜性,在有效用藥的過程中要確保藥物的嚴謹及規范使用,提高各類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8]。(3)中西藥聯合的合理性:隨著醫學治療水平的不斷提升,中西藥聯合治療不斷的應用于各類疾病的臨床治療中,為保證其治療的安全性及用藥的合理性,醫務人員需要對所用的藥物進行綜合分析,同時護理人員要提高自身的藥理學素養[9]。(4)炮制程序的合理化:中藥炮制的好壞與其藥物的藥效有很大的關系,為確保藥物的療效,有效炮制的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中藥炮制的流程進行,合理把控時間,使其藥效最大化發揮[10]。本研究顯示,中藥在臨床治療中實施有效的干預措施能夠提高各類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降低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中藥在臨床疾病的治療中,合理的用藥可有效的提高中藥的臨床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在各類疾病的臨床治療中需要結合自身患者的不同情況實施針對性的治療,嚴格按照辨證施治原則進行治療,確保臨床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