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娟
(新疆巴州人民醫院 兒科,新疆 巴州)
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到明顯發展,科技顯著進步,人們的生活質量有很好的提升。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使我們的健康水平得到了保障,再加之民主思想深入人心,讓我們對服務的滿意程度有了新的要求[1]。兒科患者年紀小,能自我控制和預防疾病的能力低,對醫療質量要求高,在護理過程中,更容易比成年人產生醫療糾紛。醫療糾紛不僅影響醫院的正常秩序還對會對患者產生不良影響[2]。分析兒科護理的風險因素及制定相關的預防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鑒于此,我院決定開展對兒科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預防對策的研究。
選擇2017 年1 月至2019 年2 月到我院接受治療的兒科患者240 例,預防前組的男性65 例,年齡2 個月至13 歲,平均(6.52±6.02)歲;女性55 例,年齡3 個月至12 歲,平均(6.12±5.85)歲,預防后組的男性69 例,年齡3 個月至13歲,平均(6.58±6.03)歲;女性51 例,年齡3 個月至11 歲,平均(5.52±5.12)歲。我院護理人員共計33 名,男12 名,女21 名,其中有15 名大專學歷,有18 名本科學歷。
1.2.1 風險因素分析
我院成立專門兒科護理風險分析小組,由專業知識能力強、服務意識強的護士長帶領,對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療的兒科患者投訴資料進行具體分析,大致可以將風險因素分為:護理人員自身的因素、醫院管理問題因素及社會因素[3]。護理人員自身因素包括:專業知識欠缺、服務態度欠缺、責任心欠缺、意外因素處理不當等;醫院管理問題因素包括:醫院醫療規章制度規范度不足、藥品管理和收費管理欠缺;社會因素包括:患者自身碰傷、燒傷、墜床等。
1.2.2 預防對策
我院兒科護理風險分析小組針對分析出的風險因素,提出了相應的預防解決對策,最大概率降低醫療投訴,實施時間為2018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具體措施內容見討論部分。
觀察對比在防范之前和防范之后護理中出現導管脫落、用藥不當、護理不細致情況率情況。
預防前和預防后護理出現差錯率分別是17.50% 和4.17%,預防后導管脫落、護理不細致、用藥不當護理出錯概率明顯低于預防前(P<0.05),見表1。

表1 護理中出現導管脫落、用藥不當、護理不細致情況率情況比較[n(%)]
在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進步的大環境下,人們的身體健康問題得到了較大改善。物質基礎的提高中,人們會越來越重視精神的需求,從我院小組對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 月到我院接受治療的兒科患者投訴資料進行具體分析可知,在兒科護理過程中容易產生三大類風險因素:護理人員自身的因素、醫院管理問題因素及社會因素。將三大類因素具體化來看又有:護理人員責任心、醫患溝通交流、護理技術欠缺、人員編制、醫院規章制度等因素。當風險處理不當會產生患者的投訴,會給雙方帶來嚴重的后果[4]。
根據我院小組對兒科護理中的風險分析,針對性地制定出了預防措施,具體如下:①組織護理人員每周對專業技能的培訓,提高護士臨床護理專業技能、提高護理人員預測意外風險的能力以及隨機應變的能力,要求護理人員臨床護理時對患者的情況用記錄文書記錄下來,作為護理投訴的依據,風險分析小組應對記錄文書的記錄信息進行科學化的改善。②記錄兒科相關醫療故障設備,及時予以維修;兒科新型醫療設備更新,開展護理人員規范化的培訓,減少操作誤差[5-6]。③對護理人員倡導以人為本的思想,提高護理人工作的服務態度、基本素養和責任心,護理人員對待不同生活背景和不同治療過程的病患,用不同的溝通交流方式,了解患者的真實需要,避免產生不良情緒。④規范本院相關的臨床規章制度,護理人員應在規章制度下實施相應的護理操作。⑤加強本院感染風險管理,對護理人員進行消毒方面的培訓,嚴格執行護理工作中消毒規程,對已經使用過的醫療器具及時回收,手術期間對空氣、物體進行消毒,給患者創造一個干凈的醫療環境。⑥定期給護理人員開展法律方面的培訓講座,讓護理人員經過講座培訓更加詳細、更加全面了解護理中醫患的責權問題,在護理服務中尊重病患和病患家屬的知情權,維護患者的合法權益[7-8]。⑦成立專門的兒科患者藥品管理小組,對藥物價格實施透明化管理,避免出現亂收費、高收費的現象,在規范的流程下定期檢查兒科藥品是否過期,確保搶救類藥物準備齊全。⑧護理人員應更加關注住院的兒科患者,避免患者被燙傷、碰傷、墜床,避免患者外出走失,如家長要帶患者離開病房,應及時在簽字表上登記,并告知家長外出風險性,提高家長對患者的管控。⑨增強護理人員和患者家屬的溝通,患者的病情情況和治療方法步驟應告知家屬,當意外情況發生時病患家屬應如何配合處理,提高護理人員的人性化服務,拉近醫患的距離。
綜上所述,在兒科患者護理過程中加入對風險因素的分析和預防能明顯增強護理人員的知識技能、責任心、服務態度,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減少投訴。由此可見,在兒科患者護理過程中加入對風險因素的分析和預防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