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寶倫,王紅霞
(德州市水利局,山東 德州 253014)
馬頰河自20世紀60年代擴大治理至今已運行近50余年,河道淤積嚴重、排水矛盾十分突出,造成各河段過水斷面減少均在40%以上,個別河段甚至達到50%~60%。受過水斷面減少的影響,整個河道排澇、防洪水位普遍抬高,嚴重影響流域內的田間排水,增加了洪澇災害發生的機率,降低了工程設計功能,特別當遭遇大洪水時,將對兩岸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造成嚴重威脅。近幾年,流域內曾多次暴雨成災,內澇災害日益加劇。特別是在2010年、2012年及2013年汛期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險情、災情,給沿岸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及社會經濟發展造成較大威脅和損失。
2008年按照馬頰河原設計標準的65%進行清淤治理,德州市境內有3段,總長88.7km,占全省馬頰河治理河道長度的75%。2011年對馬頰河德州段下游躍馬干溝—德濱交界河段按治理標準為“64雨型”的70%進行清淤治理。2017年對仙人橋閘至大田橋段、孟家閘至躍馬河口段河道按設計標準進行清淤治理。
根據省水利廳《山東省災后重點防洪減災工程建設實施方案》(山東省水利廳,2018.10)要求,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加快災后重建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統籌發揮水利工程綜合效益,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鄉村建設,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根據2018年水利工程損毀以及隱患排查情況,對全省災后重點防洪減災工程建設制定實施方案,確定建設任務、建設資金和建設時間安排。德州市水利局高度重視,積極行動,組織精干力量迅速開展工作,預計2020年5月完工。本次綜合治理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本次河道防洪治理工程,位于樁號129+022(津期店閘)~168+001(仙人橋閘),治理長度38.979km,總計開挖量989.4m3。根據施工方案,清淤工程采用挖掘機+自卸汽車方式,棄土區位于干流沿岸,實施過程中對棄土堆放形式進行調整。熟土剝離臨時堆存高2.5m,棄土場熟士剝離臨時堆存占地30.5hm2。
本次治理新(改)建管理道路36.12km,樁號229+464(街南宋橋)~255+016(中楊橋)左岸、樁號283+277(北齊橋)~290+350(縣界)左岸、樁號267+657(丁口閘)~267+787(南杜橋)右岸。
以馬頰河和平原縣龍門水庫豐富的水資源為依托,以無企業污染、生態環境保護良好為基礎,適宜開發現代觀光農業、特色林業、無公害果品、蔬菜采摘、垂釣等項目,本著建設馬頰河萬畝休閑生態觀光園的發展理念,著力打造四個“千畝方”和“一條街”工程。做好景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形成環境優雅、恬靜的自然景觀,力爭達到“春季賞花,夏季避暑、多季采摘、四季垂釣”的旅游勝地,形成一個集休閑、度假、娛樂、游覽、觀光、美食為一體的生態農業旅游區。

表1 不同淹沒水深損失率及單位面積損失指標表
工程實施后,發揮的減災效益是以直接經濟效益在求得減淹農田面積的基礎上計算;減淹面積按有、無該工程時同一頻率洪水造成不同淹沒面積的差值計算。按照水文水利計算成果和防洪保護區的具體情況,將防洪保護區劃分為若干計算單元。根據不同頻率洪水過程線,采用洪水調算方法,以各河段工程前后的安全泄量作為調算控制,超過安全泄量的來水進入洼地滯洪,分別算出不同頻率各洼地的淹沒面積、滯洪水量等有關指標,然后按照頻率法推求出工程前后多年平均淹沒面積,進而求出工程后的多年平均減淹面積,經水文計算結合調查情況,求得多年平均減淹洪澇災害面積約為5410hm2,馬頰河防洪治理工程為7200hm2。
洪澇災害損失包括:洪澇保護區內房屋、設施和物資損壞造成的損失;工礦、商業停業、交通、電力、通訊中斷等造成的損失;農、林、牧、副、漁各業減產造成的損失;減少的防汛、搶險、救災等費用支出等。單位面積損失指標是指洪澇災害損失與淹沒面積的比值,是反映洪澇災害損失的一個綜合性指標,它與淹沒區經濟狀況、淹沒水深和淹沒歷時有關。根據流域內典型區社會經濟情況調查資料及不同淹沒水深損失率調查資料,經綜合分析計算,按影子價格求得不同淹沒水深損失率及損失指標,詳見表1。本工程正常運行期內多年平均防洪除澇效益為3378.24萬元。
除上述經濟效益外,馬頰河治理工程以防洪保安為目標,為保護區內的城市、耕地、能源生產及交通設施提供安全保障,改善保護區內的排澇條件;增加蓄水量,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方便周邊群眾的用水和灌溉,有利于減輕農民群眾的勞動強度,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糧食獲得豐收,使農民群眾切實享受到實惠;同時減免洪澇災害誘發的各種傳染性疾病流行,保障防洪效益區內的人群健康,為流域內居民創造一個安定的生產、生活環境,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
本工程建設有效促進流域環境條件的改善,如減輕地表、地下水質污染;降低地下水位,抑制土壤產生次生鹽堿化;增加濕地面積,改善局部小氣候;保護植被,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和水體污染。進一步通過開發現代觀光農業、特色林業、無公害果品、蔬菜采摘、垂釣等項目,為周邊居民提供優質的生存環境和轟動空間,成為人們休閑、度假、娛樂、游覽、觀光的好去處。
馬頰河自20世紀60年代擴大治理以來已運行近50余年,河道淤積嚴重、排水矛盾十分突出,嚴重影響流域內的田間排水,增加了洪澇災害發生的機率。為消除度汛隱患、完善防洪除澇體系,進一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通過工程清淤建設、防汛堤頂道路建設、水利生態及風景區建設,促進流域環境的改善,統籌發揮水利工程綜合效益,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