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莉莉
【摘要】目的 研究女性冠心病患者臨床及冠脈病變特點,為臨床診療提供必要指導。方法 隨機將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200例女性冠心病患者作為實驗組,選擇同期200例男性冠心病患者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冠脈病變特點。結果 實驗組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典型缺血性胸痛發病率均比對照組高,臨床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實驗組冠狀動脈以多支病變為主,且單支、多支病變支數與對照組比較,臨床比較差異性顯著(P<0.05)。結論 女性冠心病的病變程度嚴重,發生心衰幾率較高,需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以不斷提高預后效果。
【關鍵詞】女性;冠心病;臨床特點;冠脈病變特點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01
根據既有流行病學研究結果,絕經期前的女性,患冠心病幾率偏高,且絕經期后的發病率會隨之提高。女性在60歲以后,冠心病發病率和男性接近,并逐漸成為女性致死與致殘的主要原因[1]。為此,以下將重點闡述并分析女性冠心病患者臨床及冠脈病變特點,以期為臨床診斷和治療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隨機將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200例女性冠心病患者、同期200例男性冠心病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
實驗組年齡為45~77(64.75±0.73)歲,對照組年齡為43~74(64.80±0.69)歲。全部患者均自愿參與研究,且經臨床檢查確診為冠心病。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病史采集、肝腎功能、血糖、尿酸、血脂與心臟彩超和心電圖檢查,同時接受冠脈造影檢查。檢查期間,造影方法為 ,經多體位投照后記錄相關資料[2]。以電影形式記錄資料信息,若冠狀動脈狹窄不低于50%,即可診斷為冠心病,參考血管受累的支數,可細化成單支病變、雙支病變以及三支病變三種。
1.3 評價指標
系統分析女性冠心病患者臨床特點與冠脈病變特點。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 15.0對兩組患者數據進行處理,顯示值為P<0.05,代表數據有差異,具備臨床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實驗室檢查結果對比
實驗組發生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典型缺血性胸痛幾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備統計學研究意義(P<0.05)。表1。
2.2 實驗組、對照組單支、多支病變支數比較
經對比,實驗組單支、多支病變支數數值結果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存在顯著差異性(P<0.05)。表2。
3 討 論
女性冠心病和男性一樣,伴隨年齡增長而增加。根據此次研究結果發現,女性患者的年齡偏大且以老年患者為主[3]。其中,老年女性以非典型性胸痛和心電圖不典型變化為主要臨床表現,一般和女性更年期后的心臟與神經內分泌調節異常存在直接關系。部分危險因素已被證實在女性患者中占據重要性,且冠心病糖尿病的發生率比男性高[4]。而男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險因素主要有高脂血癥與高血壓,同樣存在于女性患者中。為此,一旦女性患有心血管等疾病,必須要提高重視程度,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以不斷改善患者預后效果。
在此次研究中,實驗組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典型缺血性胸痛發病率高于對照組,單支、多支病變支數優于對照組,差異具備統計學研究意義(P<0.05)。由此證實,女性患冠心病后,病變程度比男性嚴重,主要與危險因素以及并發糖尿病存在緊密聯系。
受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綜合作用影響,使得女性冠心病患者的病情明顯加重,且患心衰幾率較高。為此,針對冠心病女性患者,需積極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使患者預后效果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 周冰潔,李玉梅,羅向衛,等.老年女性冠心病冠脈病變特點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8,8(21):199-201,228.
[2] 李春慧,夏福純,周雙陸,等.老年女性冠心病危險因素及冠脈病變特點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5(7):51-53.
[3] 王懷朝.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發病高危因素與冠脈病變特點的相關性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8):231-232.
[4] 寧 珍.老年女性冠心病的臨床特點及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價值評價[J].中國醫學創新,2018,15(14):115-118.
本文編輯: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