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宇
【摘要】目的 探究異甘草酸鎂注射液治療抗結核藥物所致藥物性肝炎的療效。方法 選擇我院收治的70例抗結核藥物所致藥物性肝炎患者,隨機分為行還原性谷胱甘肽治療的對照組(n=35)和行異甘草酸鎂注射液治療的實驗組(n=35),對比療效。結果 治療后,實驗組ALT、TBIL相比對照組明顯下降,P<0.05;實驗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異甘草酸鎂注射液用于抗結核藥物所致藥物性肝炎的治療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ALT、TBIL指標,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關鍵詞】異甘草酸鎂;結核病;藥物性肝炎;療效
【中圖分類號】R59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02
藥物性肝炎是人體吸收的藥物在肝內轉化為代謝產物引起的肝臟功能損傷,臨床上一般表現為發熱、惡心、黃疸等癥狀,對患者身體健康造成極大影響[1]。目前,使用護肝藥物是治療藥物性肝炎的主要手段,本次研究對我院收治的70例抗結核藥物所致藥物性肝炎患者進行對比分析,旨在探究異甘草酸鎂注射液治療抗結核藥物所致藥物性肝炎的臨床效果,現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8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70例抗結核藥物所致藥物性肝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5例。其中,對照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35~70歲,均數(51.25±4.66)歲;實驗組男22例,女13例;年齡38~71歲,均數(52.30±4.87)歲。兩組患者基礎資料組間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行還原性谷胱甘肽(國藥準字H20030426,昆明積大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治療,將1200 mg還原性谷胱甘肽加入250 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進行靜脈滴注,1 d/次;實驗組行0.1 g異甘草酸鎂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51942,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治療,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稀釋后靜脈滴注,1次/d。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肝功能谷丙轉氨酶(ALT)、總膽紅素(TBIL)以及臨床治療總有效率。臨床療效判定標準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得到一定好轉,肝功能恢復50%;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肝功能未見好轉。
1.4 統計學方法
將所得數據錄入SPSS 21.0中進行處理,設定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情況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ALT、TBIL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肝功能均有所改善,且實驗組ALT、TBIL相比對照組明顯下降,P<0.05,詳見表1。
2.2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實驗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 討 論
藥物性肝炎是指由藥物或其他代謝產物引起的肝臟損害,臨床上可表現為各種急慢性肝炎、肝細胞壞死、膽汁淤積、肝硬化等癥狀,若治療不及時甚至危及生命[2]。抗結核藥物是引起藥物性肝炎的常見藥物之一,其所致的肝損害是僅次于胃腸道反應的不良反應之一,在臨床上停用抗結核藥物是防止藥物性肝炎發展的常用手段,但停藥后會引起原發耐藥菌的產生,不利于控制結核藥,還會提高結核病的發病率。有學者提出,異甘草酸鎂注射液治療抗結核藥物所致藥物性肝炎效果確切,對患者肝功能的改善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異甘草酸鎂注射液作為一種肝細胞保護劑,具有抗炎、保護肝細胞膜等作用,能有效預防抗結核藥物引起的肝細胞損害,抑制患者血清轉氨酶升高,并且該藥物還能減輕肝細胞壞死及炎癥細胞浸潤,減少肝細胞組織炎癥治療及纖維化程度。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實驗組ALT、TBIL相比對照組明顯下降,且實驗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異甘草酸鎂注射液用于抗結核藥物所致藥物性肝炎的治療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ALT、TBIL指標,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田紅華,汪水香.異甘草酸鎂治療抗結核藥引起的藥物性肝炎臨床療效觀察[J].醫藥前沿,2014(36):27-27.
[2] 趙 剛.異甘草酸鎂治療抗結核藥引起的藥物性肝炎臨床療效分析[J].中外醫療,2017(4).
本文編輯: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