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俊蘭
【摘要】目的 研究聯合應用尿液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進行白細胞檢驗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擇2018年3月~2019年3月尿蛋白檢查患者200例,隨機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即甲組應用尿液干化學法,乙組聯合應用尿液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每組100例,觀察兩組臨床檢驗價值。結果 患者分別檢查后,甲組差錯率為16%,較高于乙組差錯率1%,組間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白細胞檢驗中,聯合應用尿液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可以盡早判斷患者潛在病情,同時降低誤診率,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尿液干化學法;尿沉渣鏡檢法;白細胞檢驗
【中圖分類號】R446.1;R446.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01
尿液白細胞檢驗方法的應用,主要是對泌尿系統進行測定,判斷其是否存在病理改變,在患者完成檢驗后,如果檢驗結果顯示為陽性,表明患者可能存在尿道炎疾病等[1]。近幾年,在臨床檢驗中,尿液干化學法的應用較為普遍,存在操作簡便和快速等特點,預防發生交叉污染,但此種方法極易受設備等因素影響,使其存在誤診率和漏診率。對此,本文選取尿蛋白檢查患者200例進行研究,聯合應用尿液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具有較為理想應用價值,詳細研究總結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擇2018年3月~2019年3月尿蛋白檢查患者200例,隨機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即甲組、乙組,均100例患者。在甲組患者中,男性61例,女性39例,患者年齡17~75歲,中位數46歲。乙組患者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患者年齡18~77歲,中位數47.5歲。對患者進行性別和年齡、病情程度對比發現,2組資料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甲組尿液干化學法檢驗,方法包括:取10毫升標本尿液,對其進行搖勻處理,將試紙浸至試管內,對試紙殘留液體進行處理,將試紙放在儀器設備,可以實現自動檢測[2]。乙組聯合應用尿液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在完成尿液干化學法檢驗后,按照要求展開尿沉渣鏡檢驗,具體方法:選取10毫升標本尿液,在搖均勻后,將其放置在尿沉渣離心管內,離心5分鐘,離心轉速為每分鐘1500 r,對上清液進行處理,保留沉渣,選取一滴放于尿沉渣計數板,經低倍鏡予以觀察,選擇高倍鏡進行了解后,進行1 μl白細胞數量研究[2]。
1.3 統計學處理
用SPSS 21.0軟件進行本文研究數據的處理,計數資料x2檢驗,計量資料t檢驗,若P<0.05表明組間差異有意義。
2 結 果
如下表1所示,甲組差錯率為16%,較高于乙組差錯率1%,組間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在臨床病理檢驗中,尿液白細胞檢驗相對比較常見,參考值是以高倍視野為基礎進行檢驗,選取1滴尿液,其中有1~2白細胞,利用離心方式使其有0~5白細胞,當尿液白細胞檢驗數量明顯增多,表明泌尿系統存在炎癥疾,或進行腎移植時發生排斥反應,使其在尿液白細胞的臨床檢驗中發揮重要作用[4]。現階段,尿液白細胞檢驗中,尿液干化學法的應用較廣,反應原理為利用試紙變色反應,對檢測者尿液成分進行觀察,整個檢驗過程,試紙與儀器設備等,均會對其檢驗結果造成影響,和物理因素、藥物因素等存在直接聯系,使其呈現檢驗結果有效性的下降,最終缺少較高診斷率。尿沉渣鏡檢法的運用,是利用顯微鏡進行尿液沉淀物的檢測,以便于對泌尿系統病例變化予以反饋,包含自然沉降法和離心沉淀法等,即尿液細胞和細菌等檢驗,屬于輔助診斷手段,但會導致白細胞瓦解,造成檢驗失準。因此,將兩種檢驗方法進行聯合應用,可以彌補各檢驗缺陷,減少漏診率和誤診率,保證檢驗具有較高準確性。
在本文研究中,乙組聯合應用尿液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其差錯率為1%,較低于甲組16%,組間比較差異有意義(P<0.05)。由此可見,尿液白細胞檢驗中,尿液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的聯合應用,可以確保其檢驗結果具有真實性特點,以此提升疾病診斷效率與治療效果,避免臨床檢驗存在錯誤率,具有臨床推廣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方建英.聯合應用尿液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進行白細胞檢驗的臨床價值分析[J].心理醫生,2018,24(8):73-74.
[2] 路 娜.聯合應用尿液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進行白細胞檢驗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1):157-158.
[3] 張 莉.聯合應用尿液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進行白細胞檢驗的臨床價值分析[J].家庭醫藥,2017,(10):11-12.
[4] 馬 立.聯合應用尿液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進行白細胞檢驗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4):128-129.
本文編輯: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