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秀峰
【摘要】目的 分析在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診斷中應用快速血清學檢驗、微生物快速培養檢測診斷的價值。方法 選擇2018年02月~2019年02月于我院進行治療的80例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按入院編號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0例。對照組與觀察組在臨床診斷時分別開展快速血清學檢驗、微生物快速培養檢測。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陽性檢出率分別為80.00%、57.50%(P<0.05)。結論 臨床在診斷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時應用微生物快速培養檢測能夠取得良好效果,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快速血清學檢驗;微生物快速培養檢測;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
【中圖分類號】R72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01
肺炎支原體感染是一種常見的兒科疾病,誘發小兒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性較大,相比于其他致病物質具有相似的臨床表現,因此需要及早診斷,便于及時開展對癥治療,致力于臨床癥狀、體征的改善以及患兒生活質量的提升。常見的診斷方法為實驗室診斷,但是其存在較多方法。現選取80例患兒為研究對象,就如何進行科學準確的診斷而研究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收治的80例患兒為研究對象,男49例、女31例。嚴格按照入院時的數字編號進行隨機分組,觀察組40例中年齡1~1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5±0.91)歲;對照組40例中年齡在1~13歲,平均年齡為(5.69±0.92)歲。全部患兒的病程在2~10天之間,平均病程(5.26±0.02)天。兩組間差異性不明顯,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快速血清學檢驗:在患者入院后第二天清晨,在空腹狀態下采集3 ml靜脈血,離心處理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準確的測定血清MP-IgM抗體,操作時嚴格按照相關規范,如果MP-IgM值大于1:160則判定為陽性,反之為陰性需在一周后再次進行復查[1]。
觀察組:微生物快速培養檢測:在患兒口腔等部位采用無菌棉拭子完成采樣工作,然后將其放置在肺炎支原體培養基中,同時對痰液標本進行采集并在恒溫箱中放置,經過一天的培養后密切觀察微生物培養基顏色,如果顏色由紅變黃則判定為陽性,若變化不明顯則為陰性[2]。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兒的陽性檢出率。
1.4 統計學方法
關于數據的統計與分析均借助SPSS 22.0軟件,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陽性率為8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7.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診斷中涌現出許多方法,如PCR法、超高倍顯微鏡法和支原體快速培養等,但是效果參差不齊。PCR法成本高,且不能進行廣泛推廣;對于設備超高倍顯微鏡所具有依賴性較高,在人為因素影響下極易造成漏診。快速血清學檢測目前廣泛的應用到臨床上,原理主要體現在患兒出現肺炎支原體感染后會產生IgG、IgM抗體,且后者最早形成,多出現在感染1周后,經過一個月后會達到峰值然后逐漸降低;但是,這種方法極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如敏感性、年齡、時間、B細胞等,進而極易造成誤診漏診[3]。
微生物快速培養檢測方法在臨床上的應用較為廣泛,原理主要體現在在培養基中加快繁殖微生物,過程中MP會將葡萄糖酸分解出來而逐漸形成氫離子 ,進而會降低培養基pH,最終通過顏色改變的觀察可以及時掌握肺炎支原體的具體生長繁殖情況。相比較于快速血清學方法,這種方法具有較高的敏感性與特異性,可以最大限度的確保診斷準確率[4]。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陽性檢出率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
綜上所述,微生物快速培養檢測在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診斷中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有助于提高臨床檢出陽性率,值得臨床推廣與使用。
參考文獻
[1] 李 丹.快速血清學檢驗和微生物快速培養檢測對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診斷的臨床價值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08):104-105.
[2] 侯小良,陳 蓉.快速血清學檢驗和微生物快速培養檢測對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診斷的臨床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88):164.
[3] 季 楠.對比分析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診斷中微生物快速培養檢測和快速血清學檢驗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08):54.
[4] 王貞美,王淑英,王官容.探究快速血清學檢驗和微生物快速培養檢測在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診斷中的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71):41.
本文編輯: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