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旭 張曉岐 江天
【摘要】目的 研究了中醫針灸聯合減重步行訓練對于高血壓性腦出血后下肢功能恢復的臨床實踐效果。方法 將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2月所收治的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60例隨機劃分為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各30例,對照組患者主要實施常規化康復方案,觀察組患者實施中醫針灸聯合減重步行訓練,之后對兩組患者的FAC、FMA下肢功能評分進行對比。結果 觀察組患者在經過中醫針灸和減重步行訓練后,其FAC、FMA下肢功能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實施中醫針灸和減重步行訓練,不僅可促進患者下肢功能恢復,同時也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中醫針灸;減重步行訓練;高血壓性腦出血;下肢功能恢復;影響
【中圖分類號】R24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02
腦出血一般是由原發性非外傷因素所導致的腦實質出血,可對患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脅。腦出血的發病機制為,在高血壓疾病以及固有腦血管疾病的前提下,基于外部因素使患者體內血壓增加所導致的疾病。高血壓性腦出血發病突然,嚴重時將會對患者今后生活質量產生直接影響。目前,關于高血壓性腦出血的治療方法眾多,本文主要對比了常規化康復方案和中醫針灸聯合減重步行訓練對于患者下肢功能恢復的臨床實踐效果,具體內容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2月所收治的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60例隨機劃分為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各30例。對照組中包括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51~74歲;觀察組中包括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501~7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化康復訓練。觀察組采取中醫針灸聯合減重步行訓練的治療方法,具體內容闡述如下:
1.2.1 中醫針灸
選取患者委中穴、人中穴、內關穴,在對穴位進行常規化消毒后,通過平刺法進針,深度0.5~1.0寸,不同學位針灸需間隔一分鐘的時間,每日1次,10天為1個療程,共5個療程。
1.2.2 減重步行訓練
結合患者體質量,由訓練是對件重量進行設置。平板活動速度起初為0.5 km/h,逐漸增加,在訓練期間,需有兩名訓練是負責指導,以確保患者安全和步態正確,每日訓練時間約30 min,1周為1個療程,共6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FAC(功能性運動量表)、FMA下肢功能評分進行對比,分數越高,達標患者下肢功能恢復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對相關參數進行處理,同時行“t”和卡方檢驗,P<0.05代表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研究組患者在經過中醫針灸聯合減重步行訓練后,其FAC、FMA下肢功能評分分別為(3.75 0.35)分、(26.20 1.85)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的(3.15 0.25)分、(22.95 1.66)分,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3 討 論
在醫院的神經外科中,高血壓性腦出血屬于常見疾病,現代社會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壓力較大,加之飲食和作息不規律,因此也在無形中增加了高血壓疾病的發病概率。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顯示,大約有1/3的人患有高血壓,且發病年齡呈年輕化趨勢。高血壓會對人體器官如腦、腎臟、心臟等造成不同的程度的損害[1]。
關于高血壓性腦出血的治療,本文主要提到了中醫針灸和減重步行訓練,通過針灸,有助于疏通經絡,促進患者體內陰陽平衡,治療腦出血的臨床效果十分顯著[2]。減重步行訓練是一種常見的強化訓練法,可強制性的使患者肢體向前擺動,緩解其患肢無力、酸軟的問題,提升患者的步行能力,改善步態,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早日恢復[3]。
綜上所述,對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實施中醫針灸和減重步行訓練,是一種確切有效的康復治療手段,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功能,提升其生活質量,臨床實踐效果尤為顯著,因此值得推廣[4]。
參考文獻
[1] 連慧芳,趙虹霞.蒙醫針灸聯合減重步行訓練對高血壓性腦出血后下肢功能恢復的影響研究[J].智慧健康,2018,v.4(18):848-445.
[2] 何 平,劉 萍.中醫按摩與針灸干預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神經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27(29):110-113.
[3] 潘藝東.自擬通絡牽正方聯合針灸對中風恢復期患者神經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醫臨床研究,2015(34):852-853.
[4] 方征宇,尤 琪,周寧,et al.足下垂助行儀聯合減重步行訓練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功能的臨床研究[J].中國康復,2013(6):443-445.
本文編輯: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