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以來,朝陽市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注重發揮選派干部派出單位職能優勢和選派干部視野寬、信息靈、聯系廣的優勢,出臺考核辦法,鼓勵選派干部積極引進項目、引進資金、引進技術、引進人才,推動招商引資和“飛地經濟”發展,開創了“大項目頂天立地、小項目鋪天蓋地”的新局面。下面以3位選派干部的工作成果為例。
想盡“千方百計”發展“飛地經濟”。“發展鄉鎮經濟,就要想盡千方百計,努力做好‘飛地經濟這篇大文章。”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喀左縣”)山嘴子鎮黨委第一副書記趙天昕這樣說。趙天昕抓住京津冀一體化產業外溢這個戰略窗口期,得知河北省一位客商有意在遼寧投資建廠后,馬上向鎮黨委匯報,多次與投資方溝通,宣講投資環境、政策優勢,使投資方最終來到喀左縣投資興業。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趙天昕主動為投資方在證照辦理、用地規劃審批、土地調整、水電路和企業用工等方面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務,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促成項目簽約并動工。項目總投資額達2億元,前期投資4100萬元,目前一期廠建工作基本竣工。
走遍“千山萬水”發展“飛地經濟”。2019年年初的一天,朝陽市水務局選派到喀左縣白塔子鎮第一副書記張國鋒偶然得知一位內蒙古客商在打聽喀左縣工業用地價格,便馬上毛遂自薦,當起了“投資顧問”。經過深入交流,了解到那位內蒙古客商有投資建廠的意向,張國鋒立即驅車奔赴內蒙古主動上門詳細推介,最終于2019年3月成功引進了投資6600萬元、年產5000噸高性能玻璃纖維紗生產線項目。
初嘗招商“戰果”的張國鋒沒有停下招商引資的腳步,經過多輪推介、考察,再次成功引進一個投資6800萬元、年產1萬噸的金屬模具項目。“不僅要保證飛地項目引進來、落得下,還要確保項目發展得好。”項目簽約后,為了盡快實現投產見效,張國鋒由“投資顧問”變身為“項目管家”,提供“保姆式”服務,事無巨細地幫助投資者辦理各類手續……
不辭“千辛萬苦”發展“飛地經濟”。朝陽縣勝利鎮東山村第一書記苑鵬來自朝陽市地稅局社保科。經過深入調研,苑鵬與村“兩委”班子成員研究確定了“調整種植結構、種植方法,種植高品質綠色健康環保的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帶動鄉村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
思路決定出路。苑鵬利用選派單位資源,主動跑項目、跑手續、協調土地,積極協助勝利鎮黨委成功引進遼寧維健農產品科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水果玉米飛地項目。該項目投資3000萬元,在東山村建設了水果玉米深加工廠,在全縣范圍內訂單種植水果玉米共5000畝。2019年,水果玉米的銷售收入達5000萬元以上,帶動110戶貧困戶實現了增收。
2019年,朝陽市選派干部幫助鄉村發展項目1463個,其中“飛地經濟”項目22個,總投資9.8億元,激活了朝陽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江春水,呈現出“滾滾項目向村流”的喜人局面。
(朝陽市委組織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