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光
【摘要】目的 探討黃芪注射液聯合磷酸肌酸鈉對于病毒性心肌炎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就診的其中9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A、B兩組,每組均為45例。其中,A組應用磷酸肌酸鈉治療,B組在A組基礎上聯合黃芪注射液,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和心肌酶水平。結果 經過治療后,B組相較于A組,治療有效率明顯更高,心肌酶水平明顯更優,組間差異顯著,具有可比性(P<0.05)。結論 將黃芪注射液聯合磷酸肌酸鈉應用于病毒性心肌炎臨床治療中,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心肌酶水平和臨床癥狀,加快患者的預后恢復,值得在臨床中應用推廣。
【關鍵詞】黃芪注射液;磷酸肌酸鈉;病毒性心肌炎;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54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02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種常見的感染性心肌疾病類型,由病毒感染而引起,多存在心肌細胞變形壞死和細胞浸潤情形,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患者可出現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鑒于此,本文以9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和探討黃芪注射液聯合磷酸肌酸鈉的治療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就診的其中9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檢查確診為病毒性心肌炎,排除嚴重精神疾病和肝腎功能不全患者,排除嚴重藥物禁忌患者,且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將上述患者按照隨機分成A、B兩組,每組均為45例。其中,A組患者男25例,女20例,年齡為28~67歲,平均年齡為48.2±5.7歲;B組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齡為32~65歲,平均年齡為46.9±5.8歲。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臨床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叮囑臥床休息,每日一次肌內注射α-干擾素100萬~300萬,靜脈滴注克林霉素1.2 g/d、維生素C 2~5 g/d,口服輔酶Q10片30 mg/d、曲美他嗪60 mg/d。A組:應用磷酸肌酸鈉治療。將磷酸肌酸鈉注射液1 g(2支)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稀釋后進行靜脈注射,每天1次,連續治療2周。B組:在A組基礎上聯合黃芪注射液治療。將黃芪注射液10~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稀釋后進行靜脈注射,每天1次,連續治療2周。
1.3 評價指標
顯效:心悸、胸悶、頭暈、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經檢查心臟體積、心率和心律等指標恢復正常;有效:心悸、胸悶、頭暈、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經檢查心臟體積、心率和心律等指標有所好轉;無效:心悸、胸悶、頭暈、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經檢查心臟體積、心率和心律等指標無明顯好轉。治療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分組例數)×100%。
觀察和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肌酸激酶(CK)、乳酸脫氫酶(LDH)、a-羥丁酸脫氫酶(a-HBD)、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水平情況。
2 結 果
經過治療后,B組顯效(28例)、有效(14例)、無效(1例)、有效率44(97.8%);A組顯效(16例)、有效(21例)、無效(8例)、有效率37(82.2%),B組相較于A組治療有效率明顯更高,組間差異顯著,具有可比性(P<0.05)。
經過治療后,B組相較于A組,心肌酶水平明顯更優,組間差異顯著,具有可比性(P<0.05)。見表1。
3 討 論
病毒性心肌炎是最為常見的心肌炎癥,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心肌局限性或彌漫性的炎癥病變,以引起腸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感染所占比例最大。有醫學研究結果表示在病毒感染期約有5%的患者會發生心肌炎,臨床多表現為心悸、胸悶、頭暈、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如果處理不及時容易引起嚴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于休克死亡,因而如何予以患者快速有效的治療成為病毒性心肌炎臨床治療的重要內容[2]。本研究中使用的磷酸肌酸鈉其主要構成為磷酸肌酸,由于細胞內高能磷酸化合物對于細胞存活和收縮功能存在密切聯系,因而必須要維持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水平,磷酸肌酸鈉的輸注可以穩定心肌纖維膜,抑制心肌缺血部分的磷脂降解,通過抑制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缺血部分的微循環,從而限制心肌損傷和達到心臟代謝保護的目的,并且大量醫學研究表面磷酸肌酸鈉的使用具有極低的毒副作用[3]。黃芪注射液的主要成為之一為黃芪,含有膽堿、葉酸、氨基酸、蛋白質、核黃素以及多種微量元素等,具有益氣養元、扶正祛邪、養心通脈、健脾利濕的功效,并且其作為一種中成藥不容易引起患者的不良反應。有臨床實驗研究發現,黃芪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血液屏障通透性,增加局部血流量,對于缺血患者具有較強的保護作用。本研究中B組加以黃芪注射液,充分發揮其對于心臟的正性肌力作用,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冠狀血管血流量以及心肌細胞膜中鈉離子和鉀離子交換ATP酶活性,有助于保護心肌細胞和改善心血管功能。在上述研究結果中發現,經過治療后,應用黃芪注射液聯合磷酸肌酸鈉相較于單純應用磷酸肌酸鈉,患者治療有效率明顯更高,心肌酶水平明顯更優,組間差異顯著,具有可比性(P<0.05)。需要注意的是,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應嚴格控制磷酸肌酸鈉的輸注速度和劑量,避免患者大量攝入磷酸鹽影響激素分泌和代謝水平,加強在治療過程中的用藥和安全性監測,密切關注患者的用藥反應。
綜上所述,將黃芪注射液聯合磷酸肌酸鈉應用于病毒性心肌炎臨床治療中,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心肌酶水平和臨床癥狀,加快患者的預后恢復,值得在臨床中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蒲 毅,冉思成.miR-146b、cTnI、CK-MB、IL-10和IL-21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的表達及意義[J].河北醫藥,2019,41(09):1373-1376.
[2] 范振敏.磷酸肌酸鈉聯合維生素C對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肌酶指標的影響[J].北方藥學,2019,16(06):26-27.
[3] 齊貴彬,高健步.黃芪注射液對病毒性心肌炎患者miRs及Treg/Th17細胞因子的影響[J/OL].中藥材,2019(04):924-927.
本文編輯: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