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瑞
【摘要】胺碘酮作為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療效明確,臨床應用廣泛,但因不良反應限制了臨床中的使用。肺毒性是胺碘酮最嚴重的不良反應之一,且診斷上存在難度。本文對1例胺碘酮相關間質性肺炎病例進行報道,分析發生不良反應的原因、機制、診斷及應對措施,以供臨床參考。
【關鍵詞】胺碘酮;不良反應;間質性肺炎;病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R59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02
1 病例資料
患者,女,85歲,主因“活動后氣短1月余”入院。患者1月余前無明顯誘因出現活動后氣短、憋喘,伴干咳,休息后稍緩解。超聲心動示LVEF65%。既往于20余年前發現陣發性房顫,17年前出現2次腦梗,14年前診斷為病態竇房結綜合征,于北京301醫院行起搏器植入術,10年前更換起搏器。規律口服華法林、普羅帕酮。1年半前將普羅帕酮改為胺碘酮,維持劑量200 mg/d,1月前停用胺碘酮,改為普羅帕酮口服。入院診斷:①射血分數保留性心力衰竭心房顫動心功能Ⅲ級(NYHA分級);②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后;③陳舊性腦梗死。
入院第1天,查體脈搏60次/分,血壓120/80 mmHg,頸靜脈無怒張,右下肺聞及少量濕羅音,心率60次/分,律齊,雙下肢輕度水腫。給予華法林鈉片1.5 mg qd,普羅帕酮片100 mg tid,酒石酸美托洛爾片25 mg bid,地爾硫卓緩釋膠囊90 mg qd,氟伐他汀片80 mg qd,單硝酸異山梨酯片20 mg bid。入院第5天,胸悶、喘憋癥狀同前,雙肺聞及散在哮鳴音,雙下肢輕度水腫。D-二聚體0.57 mg/L,BNP305 pg/ml,INR3.8,CRP39 mg/L,白細胞5.77*10^9/L 。胸部CT平掃:雙肺間質病變;起搏器置入術后。藥物治療上停用華法林,換為達比加群酯膠囊110 mg bid;靜脈滴注鹽酸氨溴索90 mg qd,多索茶堿0.3 g qd;霧化吸入布地奈德、復方異丙托溴銨tid;托拉塞米片10 mg qd。其余治療不變。入院第11天,憋喘較前輕微改善,雙肺聞及散在哮鳴音,雙下肢無水腫。BNP344 pg/ml、D-二聚體408 ng/ml。入院第15天,干咳較前好轉,雙肺濕羅音較前減少。肺功能:FEV1 1.36L(70%),FEV1/FVC 74.74%,FVC 1.72L(73.9%)。胸部HRCT:雙肺小葉間隔增厚,胸膜腔可見網格影,右肺下葉背段可見點狀高密度影,提示雙肺間質病變。抗核抗體譜等免疫指標均為陰性,痰培養抗酸桿菌涂片及染色陰性,結核感染T細胞檢測陰性。經治療,患者好轉出院。
2 討 論
胺碘酮是目前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最有效的藥物,但因其不良反應較多,有些是嚴重不良反應,限制了它在臨床的使用。肺毒性是胺碘酮最嚴重的不良反應之一。接受胺碘酮治療的患者可發生多種形式的肺疾病,包括間質性肺炎、機化性肺炎、彌漫性肺泡出血等,以及罕見的胸腔積液。間質性肺炎是胺碘酮誘發肺部疾病的一種表現形式,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提出可能與肺細胞的直接毒性損傷和間接性免疫反應相關[1]。
胺碘酮相關間質性肺炎的可能危險因素有年齡、累積劑量、日劑量、服藥療程及合并肺部疾病、胸部或非胸部手術以及肺血管造影檢查。肺毒性與總累積劑量密切相關,通常發生在開始治療后數月至數年[2],接受較低日劑量的患者也可能發生肺毒性[3],但是很罕見。該患者85歲,20余年前發現陣發性房顫,有1年零5個月口服胺碘酮片(維持劑量200mg/d)用藥史,療程較長。既往行起搏器植入術,后更換起搏器。患者同時具有多個發生胺碘酮相關間質性肺炎的危險因素。
肺活檢是診斷胺碘酮所致間質性肺炎的金標準,但在臨床特征和評估一致、排除了其他可能性,停藥及嘗試糖皮質激素治療后患者發生改善,通常可做出診斷[4]。胺碘酮誘導間質性肺炎診斷的關鍵特征包括以下幾點:①使用胺碘酮大于等于200 mg/d,尤其是開始治療后6~12個月的患者,有新發或加重的呼吸困難、咳嗽;②胸片檢查有新發的磨玻璃樣或網狀影,且有HRCT證實;③心衰評估結果為陰性,或肺功能惡化但心功能改善;④排除肺部感染;⑤排除其他間質性肺疾病;⑥支氣管肺泡灌洗中存在泡沫狀巨噬細胞;⑦停用胺碘酮后,癥狀和放射影像學檢查表現發生改善。患者有1年零5個月口服胺碘酮片(維持劑量200 mg/d)的用藥史,無明顯誘因出現活動后氣短、憋喘,伴干咳。胸部HRCT示雙肺小葉間隔增厚,胸膜腔可見網格影,右肺下葉背段可見點狀高密度影,提示雙肺間質病變。心室射血分數正常,BNP升高不明顯,利尿劑治療改善不完全,排除心衰所致。無發熱,血常規中白細胞等均正常,抗核抗體譜等免疫指標均為陰性,痰培養抗酸桿菌涂片及染色陰性,結核試驗陰性,排除了肺部感染、結核及其他間質性肺疾病。患者高齡,已停用胺碘酮,未行肺活檢。綜上所述,診斷患者是胺碘酮導致的間質性肺炎。
胺碘酮間質性肺炎的治療主要是停用胺碘酮。癥狀輕微且氧合正常的患者,可在停用胺碘酮后進行觀察。出現輕至中度勞力時呼吸困難且有呼吸功能受損證據的患者,給予全身性糖皮質激素治療。根據患者的臨床反應和耐受情況,糖皮質激素可在2~6個月內緩慢逐漸減量至停藥。決奈達隆是一種新型抗心律失常藥物,其化學結構與胺碘酮相似,分子中不含碘原子,在苯并呋喃母核上增加了一個甲基磺酰胺基,通過改變胺碘酮的結構,保留其有效性,減少其不良反應,可代替胺碘酮應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療。幾項大型臨床研究提示決奈達隆能夠顯著降低房顫、房撲患者的發病率、住院率和病死率,明顯改善預后 [5,6]。
診斷胺碘酮間質性肺炎的患者中,歸因于胺碘酮性肺炎的死亡發生率約占10%[7]。因此在工作中,對于使用胺碘酮的患者,尤其是大劑量或長程,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臨床藥師應詳細詢問患者的用藥情況,建立患者檔案,在達到良好臨床療效的同時避免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的發生。如發生藥物相關不良反應,及時診斷并干預治療,使患者獲得更好的預后。
參考文獻
[1] Martin WJ 2nd,Rosenow EC 3rd.Amiodarone pulmonary toxicity.Recognition and pathogenesis(Part 2).Chest 1988;93:1242.
[2] Range FT,Hilker E,Breithardt G,et al.Amiodarone-induced pulmonary toxicity--a fatal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Cardiovasc Drugs Ther 2013;27:247.
[3] 陳延斌,季 成,雷 偉,凌春華,等.胺碘酮肺毒性研究進展[J].國際呼吸雜志.2009,29(4):242-243
[4] Camus P.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from drugs,biologics,and radiation.In: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5th,Schwartz MI,King TE Jr.(Eds),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Shelton,CT 2011.p.637.
[5] 張長江,馬瑞松,張旭濤,李元紅.決奈達隆治療心血管疾病安全性的Meta分析[J].疑難病雜志.2015,14(1):64-68.
[6] 鄧雨晴,方 宏.心房顫動的藥物治療[J].國際心血管病雜志.2011,38(4):217-219.
[7] Ott MC,Khoor A,Leventhal JP,et al.Pulmonary toxicity in patients receiving low-dose amiodarone.Chest 2003;123:646.
本文編輯: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