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星 黃明和 曹圓 肖正山
【摘要】胸痛中心指的就是為了急性心肌梗死、肺動脈栓塞等各類急性非創傷性胸痛的十分高危的患者所給予的一種迅速診治通道[1]。我縣地處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根據國家胸痛中心建設標準,結合地域及自身實際,通過建立區域協同救治體系以最大限度地縮短救治時間。本文結合我院基層胸痛中心建設實際,總結建設體會。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
【中圖分類號】R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01
在1981年中,在美國所屬的巴爾摩St.ANGLE醫院中,最先創建出了胸痛中心,為了減少急性心肌梗死的總死亡率。現階段,在許多國家中,比如美國、澳洲等,都在其醫院中構建了胸痛中心,并借助于美國胸痛中心協會進行的標準化管理,以構建出區域性中AMI被當作代表性病癥的一種急性胸痛患者治療系統;促進院前急救系統(EMS)與醫院間各類醫療信息能夠得到無縫的對接;在多學科進行協作后,參照十分迅速且正確地診斷、風險評定,提升早期對急性冠脈綜合征(ACS)實施診斷的總體水平與能力,并篩檢出肺栓塞、主動脈夾層等其余危重胸痛患者,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漏診、誤診等,并參照指南開展標準化的操作與處理,保障患者的預后[2]。現階段,胸痛中心最為基礎的理念就是把本地各類醫療資源(比如,具有PCI、院前急救體系、動脈夾層等各類急性胸痛治療水平與能力的各大醫院)當作總體實施調節與計劃,并借助統一的診治進程,讓急性胸痛患者可以在盡量短的時間中獲得最為科學且高效地治療,也就是借助構建區域協調治療系統,以最大程度地減短治療所需時間[3]
我縣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有漢、白、彝、回、苗、傈僳多民族聚居,是通往滇西八地州的交通樞紐,全縣常住人口48.5萬,醫院醫療服務輻射人口覆蓋約100萬人。每年有大量人群患“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急癥,但由于種種原因,很多患者未能得到及時救治。如何早期識別這些胸痛患者,如何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最大程度救治,胸痛中心建設勢在必行。
1 建設主要措施
(1)政府主導,成立以縣衛健委主任為組長,縣醫院、縣婦幼、縣中醫院、全縣各鄉鎮衛生院院長為組員的胸痛中心領導組,高位推動我縣胸痛中心建設。
(2)舉全院之力全力推動胸痛中心建設,專門成立胸痛中心建設管理辦公室,設置胸痛中心質控總監,確保胸痛中心高質量同質化運行。
(3)構建了覆蓋全院、全縣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的心電網絡中心,同時搭建微信群信息平臺,信息共享,確保患者未到,信息先到。完善了會診機制,急救車上預談話等措施,有效縮短了D-TO-B時間。確診為急性心梗后,一鍵啟動綠色通道,促進其能夠與院前急救體系間得到無縫地銜接。歸整醫院中心內科、急診科室、檢驗科、重癥醫學科、呼吸科、胸外科、影像科等醫療資源,優化診療流程,規范診療標準,暢通了院前院內的綠色通道,讓高危急性胸痛患者得到了及時救治。
(4)以胸痛中心建設流程與標準為依據,完成急診中心整體改造搬遷,形成分診、診療、檢查、收費、取藥、搶救、留觀的一站式服務模式。
(5)有計劃全方位有序推進胸痛中心培訓,覆蓋全院全員、鄉鎮網絡衛生院、社區街道,在基層網絡衛生院,設置胸痛優先標識;前移急救位點。并針對我縣為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部分人員聽不懂漢語,借助“健康扶貧”專項行動,深入村民家中,田間地頭,并充分利用“農民講習所”,由當地村衛生室人員協助宣傳胸痛健康常識、自救意識及及時撥打120的重要性。借助當地報紙、電視、戶外大屏、微信平臺、胸痛宣傳片、院內院外義診等不同載體和形式,進行廣泛宣傳教育,將“急性胸痛撥打120”的理念深入人心。
(6)加大人財物的投入力度,建成導管室,購置DSA,并借助滬滇合作專家支持、人才引進及自身人才培養,組建急診介入團隊,為患者提供24小時急診介入診療服務,及時將再灌注策略由溶栓+轉運PCI調整為首選急診PCI,次選溶栓+轉運PCI,持續改進和優化流程,提高了高危胸痛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2 建設成效與體會
截至2019年3月31日,我院胸痛中心共接診胸痛患者1156例。目前STEMI能夠及時得到冠脈介入和溶栓治療,N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UA(不穩定性心絞痛)能夠按照危險分層進行緊急介入、擇期介入和保守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再需要轉院,可以直接在本院得到冠脈介入診療。完成首份心電圖時間月平均控制到3.33分鐘,獲取肌鈣蛋白報告時間月平均控制到15.18分鐘,經救護車入院STEMI患者院前遠程心電圖傳輸比例為100%。在再灌注時間窗(12小時)以內到達的STEMI患者早期再灌注治療(溶栓+PPCI)的比例100%;D-B時間78分鐘。并成為本州內首家啟動建設并通過認證的基層版胸痛中心。
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在構建胸痛中心后,急性心肌梗死等各類心血管病癥的治療方法與手段等都產生了本質性地轉變,在運用歸整資源、提升教育與培訓等各類科學的對策后,保障了患者最為適宜的救治時間,使得其能夠獲得更為立即且科學的治療,最大限度地減少了這類患者的總死亡率和致殘率。
參考文獻
[1] 陳 昊,向定成,周民偉,等.規范化胸痛中心建設實踐[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7,24(1):47-49.
[2] 劉立新,和渝斌.胸痛中心------診治急性胸痛患者的新模式[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7,16(2):220-222.
[3] 易紹東,向定成.胸痛中心的建設理念與目標.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4,42:639-640.
本文編輯: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