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瓊
由祝增榮主編,浙江大學出版社于2015年4月所出版的《現代植物保護信息技術實驗》,作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成果,是為植物保護學專業高年級本科學生的《現代植物保護信息技術》課程的實驗課而編著,屬于高等院校實驗實訓系列教材。該書在對“現代植物保護信息技術”課程進行概述的基礎上,分別從10個實驗入手,詳細講述了現代信息技術對于植物保護的意義及具體應用,有利于將大數據分析技術更好地應用于植物保護的生產實踐中。總體來看,該書具有以下特點。
一、邏輯清晰,結構明確
傳統的植物保護工作對信息的收集、處理以人工操作為主,效率較低。而植物保護工作面臨的信息環境則日益復雜多樣,傳統模式已無法滿足植保工作需求。該書在講述實驗案例之前,對現代植物保護信息技術的概念進行了簡要敘述,以加強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礎上,編者根據實驗課程教學要求對全書結構進行了科學合理的編排,以便與高等院校植物保護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同步。
該書實驗1~4介紹的是信息技術最基本、也是植物保護領域最早應用的數據處理技術,是處理植物保護大數據的重要基礎;實驗5~6介紹對有害生物進行形態鑒定、分類和生物信息分析,順應微觀領域的應用需求;實驗7~8有助于提高植保技術的宣傳效果;實驗9介紹如何利用電子表格組建系統模型,模擬有害生物的種群變動及其經濟和生態效益;實驗10介紹全球定位系統的使用方法;實驗11~14介紹如何利用網絡傳播植物保護信息技術。整書內容編排邏輯清晰,結構合理。
二、理論充分,案例豐富
該書每個實驗雖然相對獨立,但作者在編寫過程中,能將現代信息技術理念巧妙融于其中,使整書成為有機的整體;同時又注重實踐操作,理論與實踐并重。實驗安排上,從共性基本技術、解決植保問題的專業技到網絡傳播,內容豐富。大數據分析技術主要適用于規模較大的數據庫,而植物保護涉及領域非常廣泛,擁有海量信息,需要先進技術對其進行有效處理,所以大數據分析技術在植物保護中的應用勢在必行。
三、結合實際,可讀性強
該書充分考慮到了實驗操作的可行性,將實際執行過程所涉及到的環節,或是操作步驟等必需信息言簡意賅地表達出來,既有利于讀者快速地掌握相關理論知識,也可提升其實際操作的熟練程度。強化大數據分析技術在植物保護中的應用,除要求工作人員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外,還應不斷學習新技術,自我提高。該書內容與植物保護的實踐緊密結合,大大增強了其可讀性。
綜上,本書邏輯清晰,結構明確;理論充分,案例豐富;結合實際,可讀性強的特點,使其具有良好實用性,既能作為高校植物保護專業學生學習現代植物保護信息技術的實驗教材,也可作為植物保護相關科技人員自學的輔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