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鑫
摘 要: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綜合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而鄉鎮從小學信息技術存在設備薄弱、家長不重視、學生摸不著頭腦的情況,鄉鎮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課程生存情況特別困難。然而,陶行知先生提倡的平民教育、鄉村教育、生活教育等觀念都可以在鄉鎮小學信息教育中進行試驗和探討。本文探討以陶行知教育思想角度思考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效果;做到寓教于樂,讓學生學與玩同進課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引導互助學習,最后達到雙贏的效果。
關鍵詞:鄉鎮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陶行知視角
當前是一個信息化的年代,人們隨時隨地都會處在一個信息交互的狀態里,信息不再是一種符號,還是重要的社會資源,更是社會進步的動力。信息技術教學不是簡單地教技術,也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學會玩電腦。信息技術教育由信息技術課程和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兩大部分組成。不僅僅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在小學信息教育特別是鄉鎮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存在以下問題。
一、 鄉鎮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家長重視不夠,學生不知所學
在小學教育中存在的一大問題是,只有語文數學,三年級之后加上英語是重要的。其他科目都不重要。家長認為辛辛苦苦小學六年是為了考到理想的中學。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在最后小升初考試中不占比分,僅為考察科目,所以家長們不夠重視。甚至還認為信息技術是跟電腦打交道的學科,信息技術課就是“上課玩游戲”“玩游戲玩物喪志”
學生則認為信息技術課程就是可以玩電腦的課。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一竅不通。學生不知要學什么。家長不重視以及家長給學生的錯誤導向,都讓學生不重視信息技術學習。
(二)硬件設施不足
這幾年財政加大對教育的投入,但是鄉鎮小學仍然存在硬件設施不足的情況。電腦設備陳舊,硬件設施不足,領導不重視改善硬件條件,信息技術教室特別是鄉鎮小學的信息技術教室設備情況堪憂。
(三)城鄉差距拉大
城市越大的學校里越重視信息技術課程教育。在一些一線城市里非常流行編程教育,通過編程課程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模式。然而在鄉鎮小學中,學生對計算機較為陌生,接觸手機次數多,接觸計算機次數少。也就漸漸偏離了信息技術的軌道,和城市的孩子之間的差距拉大。
(四)資金不足
在教學過程中資金嚴重不足,缺少基礎設備,而且沒有完整的信息技術教程,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授課空間,計算機設備更是供應不上,而僅有的計算機設備因為時間較長,老化等問題比較多,所以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對計算機進行管理和維護。因為計算機當中存在著許多技術上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也會造成信息技術教授的卡頓,所以資金不足的問題已經成了當前鄉鎮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并且嚴重影響了鄉鎮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二、 陶行知教育思想對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影響
陶行知是偉大的教育家。“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顆草去”的精神一直影響著教育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的教育思想體系和實踐在中國乃至整個世界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一)“教學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的“教學做合一”在信息技術課程中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是學生的指路燈,在學生的成長中尤為重要。教師的教是不可或缺的。在這個信息技術發展的時代,教師要根據學習目標和內容來完成教學活動。比如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就要根據課程的標準要求來上課。在小學生的所有課程中,語文數學英語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視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作為信息技術教師要根據學習目標和內容來完成教學活動,使得學生能夠了解計算機的長處。
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不僅有教師的教,還有學生的學。學生的學是在教師引導下的學。而且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學生需要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因此,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最后都要落實到“做”上。只有學生真正會獨立完成了上機任務,才是真正完成教學的最后環節。因此,這三個環節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陶行知先生提倡的教學做教育理念中除了“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及對待教育的批判精神,都值得我們深究。針對小學信息技術要在教育中讓學生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教學做”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一體三面”。在信息技術這門學科中,“教”側重的理論,必須保持批判的精神,過分強調理論容易變成“填鴨式”教學。“做”側重的是實踐,強調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
(二)“鄉村教育”和“平民教育”的結合
陶行知先生是近代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個認識到“鄉村教育”和“平民教育”的教育家。意識到“鄉村教育”是中國教育的根本。現在的中國是高速發展的中國,也是城市化進程加快的中國。陶行知在近代中國呼吁的問題在當今中國仍然存在。
“鄉村教育”是中國教育的基石。在鄉鎮小學的信息技術課程中,也應該按照課程要求的內容和標準來完成任務。現如今城市化加快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生源流失,甚至部分村小學關閉或者只有幾個學生。即使是只有幾個學生的情況下,也要嚴格按照課程要求設置相對應的課程,特別是小學信息技術這樣的課程很容易被忽略或者直接取消,縮短鄉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是全社會都應該努力的方向。
“教育為公,天下為公”是陶行知先生“平民教育”理念的體現。在我看來,陶行知先生的“平民教育”理念就是就是大眾化的教育,教育應該為大眾學生服務。
在小學信息學科中,學習的方向也是為大眾學生教育的方向。不是掐尖,不是培優,是面對全體學生的大眾化教育。教育應該為學生這兩個精神在陶行知先生留給什么的寶貴精神財富。在平時課堂的教學中,落實到位就是對陶行知精神的傳承。
(三)“愛滿天下”的教育實踐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現在畢生奮斗的行動目標和總綱領。愛是開啟學生心靈之門的鑰匙。多年的教育工作讓我意識到,只要能抓住學生的心,就能順當管理好學生,在教學任務的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信息技術這門課跟語數英等主課不一樣,和學生接觸的機會少,學生不了解課程,不了解教師,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的教育就是關注所有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一切學生,為學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和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相結合,多關注學生,了解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能更好達到教育目的。
三、 針對鄉鎮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問題的其他對策
(一)加強領導層的認識和管理
鄉鎮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在領導管理層和市級領導認識不足,了解不足上面都存在著許多的問題,所以首先要提高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對于鄉鎮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問題的了解和認識達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夠使得信息技術課程在全校范圍內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首先從領導層入手,能夠從最基本處解決問題的關鍵,維護了信息技術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首先,要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師資力量,引進專業的人才和教師為學生們輔導,其次,要保證信息技術課程的嚴格完成,在課程教授上面要嚴格制定一個標準,按照標準來進行授課,最后要實施有力的措施,使得信息技術課程要有濃厚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加大鄉鎮信息技術教育的投入力度
城市和鄉村之間的教學環境不同,這是由于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造成的,也就從一開始奠定了鄉鎮教學的條件不能夠好于城市教學的條件,所以鄉鎮教育設施比較陳舊,與時代發展脫節。如果想要從根本解決實際問題,相關政府和領導層首先要縮小城鄉差距,同時,還要加大資金投放力度,購進一批新的操作設備,只有從根本上解決資金的問題,才能利于其他相關措施的實施。
(三)加強教師觀念的更新
時代的快速發展推動著人們思想教育的不斷提升,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正在逐漸的變化,人們的思想也在不斷的爬升,但是在一些偏遠地區,由于交通閉塞,信息傳達不充足等問題,造成了許多教師在教育觀念上面的落后,他們的觀念遠遠不能夠代表當今全體教師的思想,所以加強教師觀念的更新是必不可少的。要讓偏遠地區的教師走出去,學習更先進的知識理念,將自己的思想和觀念進行過濾更新,擁有更多更可靠的教學方法后,再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鄉鎮小學的學生和外界接觸最多的就是通過自己的教師,所以要及時更新老師在教育觀念上面的思想,來保證鄉鎮學生知識能夠與時俱進。
四、 總結
陶行知先生畢生都奉獻于人民的教育事業他滿懷熱情,對培養人才做出了巨大貢獻。陶行知先生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思想是當代社會教育改革于發展的寶貴資源和財富,對改革現代小學信息技術也有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1]胡曉鳳.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2]張新平.陶行知的教育管理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3]胡秀琴.走進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現場[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1.
[4]丁婧.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綜合測評指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5]曹志詳.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專業能力必修[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